倪小放的浪漫游(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小放在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搞地方志研究需要有较深的文字功底,而且最好能了解地方上的一些历史,所以倪小放身边的同事都是一些老学究。倪小放刚20多岁,因为上大学时学的历史专业,所以最近被招录为公务员后领导量才使用就把他安排在了方志办。整天与文字打交道,又总和老学究们在一起,倪小放感到枯燥乏味。其实,倪小放是个非常活泼非常浪漫的人。
  那天倪小放翻阅一部清朝版的《县志》,上面有一个章节专门记述了该地的名胜古迹。倪小放看见后眼前就一亮。上学的时候,倪小放就喜欢旅游,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倪小放认真地翻阅。上面说,这个地方古有“八景”,分别为:釜峰晴云、紫凉秋月、盘坡积雪、水浴瀑布……单听这富有诗意的名字就给人带来无限浪漫的遐想。书中对每一处景致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还佐有一些古代文人名士赞美这些景致的诗词歌赋和游记。倪小放读得如饥似渴读得眉飞色舞。这“八景”中,倪小放最喜欢的要数“紫凉秋月”——
  “紫凉山,县西北三十里,高百余丈,山深谷空,树木阴郁……”他还读到了一位清末年间张姓举人写的一篇《紫凉山游记》——“十五中秋,天晴好。辰时,驭车马,负草席被衾,拎壶浆米粟,携娟姑,赴紫凉山,一为游憩,二为探访一禅大师。行十里,至一草庐,叩门讨水……”那游记写的真是详细。张举人去紫凉山的目的,经过了哪里,在哪里干了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薄暮,至紫凉山巅,暮鼓声起,倦鸟归巢,一禅大师已于寺门迎接……此时皓月初生,凉风习习。娟姑汲清泉水烹茶,吾与大师对弈。几局过后,月光如轮,漫天银光泼洒。月光棋局,茶香四溢,妙哉妙哉!忽闻怪声,似杯盘落地破碎之音……大师曰,猿猴嬉闹,偷吃供果……”倪小放读得热血沸腾。
  “吾铺草席,与娟姑赤身相拥,任月光清洗吾身……”倪小放目瞪口呆。那位舉人老爷也真是浪漫到极点了,竟还和娟姑玩起了“月光浴”。而且胆子也太大了,玩就玩吧,怎么还敢写成文章公诸于世啊!娟姑是谁?红颜知己么?倪小放仰头感慨:浪漫极致是销魂啊!
  好多天,倪小放心里除了“紫凉秋月”,再装不下别的东西。继而,浪漫的倪小放心里就翩跹了一个浪漫的想法。他要带着他的女友,像举人和娟姑一样游一回紫凉山。
  和张举人一样,倪小放把这一天也选在了中秋。
  事先,倪小放把张举人的《游记》又读了几十遍。几乎达到了能背诵的程度。钉是钉卯是卯,他们要踩着举人和娟姑的脚印走,一步也不能差。
  举人和娟姑是辰时出发的,他和女友七点走出家门。
  举人拎壶浆米粟,他带着矿泉水和面包。
  举人负草席被衾,他携着帐篷和被褥。
  举人雇车马,倪小放开汽车。
  举人行十里,至一草庐,讨水。倪小放车行十里,遇一超市,虽然带着矿泉水,仍然进去又买了一瓶。
  ……
  如此这般,那篇《游记》,成了GPS导航系统。此时倪小放完全就把自己当成了那位举人老爷,进行着一次时空穿越。
  行至紫凉山下,也正好薄暮时分。
  他们终于登上了紫凉山。此时天空那轮圆月已经升起来。庙宇虽无,残基尚在。倪小放挽着女友的手站在了残垣断壁前,在婆娑的树影下,唏嘘不止,摇头晃脑抒发怀古之幽思,大声吟哦起张举人的诗作:“流丹紫泥色苍苍,坐对风头笑语凉。冷露未知天是水,秋高方知月为霜。移来树影曳僧影,闪出山光缠佛光。”
  现在,该是张举人和一禅对弈的时候了。倪小放在一块石头上摆下棋盘,放好黑白子。女友乖巧,拿出迷你煤气灶,接上山泉水开始烧水。倪小放坐石凳前,手捏白子,谦让地朝虚无的一禅大师说一句:“大师,请。”水已沸腾,那轮明月正跃当空。女友泡好茶,两盏,一杯端给倪小放,一杯放他对面……倪小放折腾好一段时间,直到女友困得枕在他腿上睡着了,才又呷了一口茶,站起身,躬身朝虚无的一禅道:“大师,早早休息吧。”
  接下来,倪小放开始和女友“月光清洗吾身了”。
  倪小放支好帐篷,和女友宽衣解带,就相拥躺在“紫凉秋月”下,浴清冷月光,听秋虫呢喃。倪小放拥着女友,望着空中明月,眼前不断地幻化出张举人和那个娟姑。
  倪小放是在鸟儿的啁啾声中醒来的,醒来后的倪小放却怎么也找不到衣服了。举目一望,见他们的衣服已如残破的旗子一样零零碎碎地高悬在树杈上。一群吱吱叫的猴子俏皮地望着他俩在树梢上穿梭跳跃,一只老猴子的脖子上竟还套了一件花裤衩。
  倪小放是不是赤着腚回来的就不知道了。
  为这事,倪小放得出的教训是:什么事情玩过了头,就不好玩了。
  浪漫也是如此吧。
  张好嘴
  早些年的涞阳城,属“角儿”大街最繁华,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就好似谁把热热闹闹的上海滩切了一块搬这儿了。
  这里的店铺,门脸装修得一个比一个好,到了晚上,茶楼酒肆灯火通明,把整条大街照得影影绰绰的。张记杂货铺也在这条街上,只两间平房,门窄窗小,墙破瓦旧,里面黑黢黢的。在众多的店铺中如鸡立鹤群。
  张记杂货铺门脸小,但货全,针头线脑,布匹鞋袜,点心糖果,香烟米醋,首饰珠花,香粉胭脂,应有尽有。每天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张记”生意一直不错。
  其实“张记”生意好的原因并不光是货好货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板嘴好。做买卖开店铺,除了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若掌柜的再左右逢源能说会道,那买卖想不火都不行。“张记”老板叫张好嘴,“好嘴”是绰号,都叫他张好嘴,至于真名叫什么人们反而不记得了。张好嘴长得胖胖的,眼小唇薄,见人不笑不开口,不带甜味不说话。任凭什么样的顾客都能被他哄转,让人有一种不买点东西就对不起他的感觉。
  张好嘴最擅长的是编顺口溜,而且是现场发挥。他自知铺子小,就说:“别看咱的铺子小,里面宝贝可不少,龙王爷爷从这过,也要进来瞧一瞧。”有顾客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糖果,孩子哭闹,张好嘴就说:“孩子就得好好宠,将来一准当总统。”当妈妈的听了高兴,赶快给“总统”掏钱买。张好嘴更会来事。糖果装进秤盘一称,那秤杆子一准高高地撅起小屁股,末了还要搭上一块糖,亲自剥开糖纸送到孩子嘴里,隔着柜台摸一下孩子的头:“我给总统剥块糖,总统赏我吃皇粮。”   嘴好围人,和气生财啊!
  来“张记”的顾客好多都是熟人,买完东西付钱,张好嘴往往会嘘一句:“拿走吧,还要什么钱。”顾客当然知道这是客气话,一般也会客气地说:“不给钱哪行,也不是自家地里种的。”这样的话,每天说无数遍,就说成了习惯。后来即便不是熟人,偶尔也说上一句。
  就因为这句客套话,张好嘴差点出了事。
  那天,段大帅的小妾彩儿来到了杂货铺。段大帅住北京。他的“十三镇”正驻守涞阳。段大帅带着彩儿是来视察驻军的。彩儿闲得难受,就带了个下人到街上转悠,就进了“张记”。
  张好嘴见彩儿穿戴光鲜讲究,身后还有跟班的,就知道来了贵客,忙热情招呼。彩儿被一只凤头银簪子吸引住了。张好嘴赶忙拿过来恭恭敬敬地摆到柜台上请她过目,彩儿拿起来看了看说:“这花样可真是好看,在京城都见不到呢。”对下人说,“拿上,回京让人照这个给我打一个金的。”下人喊声“是”。彩儿转身走了。下人问:“几个子儿?”张好嘴说:“一个大洋。”下人掏钱。这时候张好嘴那句客气话就又来了:“拿着吧,还要什么钱?”
  那下人也许占便宜惯了,见坡下驴,把钱又装起来了。这时候张好嘴却急了,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您看您看,我也就这么说说。”下人一下子翻了脸:“玩嘴皮子,你老小子找抽啊!说的话咋还能舔回去。”说着掏出一个大洋“啪”地拍到柜台上,说:“明儿我就砸了你的店。”
  俩人走后,张好嘴一打听,才知道那贵客是段大帅的女人,吓懵了。
  那下人也真是较劲,第二天果真就带几个兵痞来砸摊子。几个人气势汹汹地朝“张记”走,老远就见张好嘴站在门口嚷嚷,周围围了一大群人。几个人走近,把张好嘴的话听了个真切。
  张好嘴瞥了一眼几个兵,提高嗓音说:“老少爷们,今天俺要为一个人扬名,这人就是段大帅段青天啊!人家大帅的家眷来我小店,那是给我脸啊,人家买我个破簪子,那不是抬举我么?我能要钱?可段夫人和大帅一样,也是爱民如子,秋毫不犯。人不干,非得给。”说着手中捏着一个“袁大头”扬扬,“我老张活这么大,还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人啊!”说着说着,张好嘴掏出一个竹板,“呱嗒呱嗒”打起来——
  大帅威武镇乾坤
  秋毫不犯爱小民
  家眷惠顧我小店
  蓬筚生辉飘彩云
  ……
  仗着嘴好,张记杂货铺兴盛了三十年,直到抗战时期毁于战火。
其他文献
王先生《诗吟十堰》八首  昔日十堰  难忘旧日苦连年,冷灶炉台难冒烟。  何处相依寻腹饱,岂生意愿弄丝弦。  穷乡贫土狼窝地,僻壤沙岗雉集川。  交迫饥寒无限日,千家万户怨长天。  今日十堰  广袤楚乡须创新,宏图开拓自投身。  大桥飞架通天外,的士驰行便社屯。  襄渝一声穿市过,沪宁长笛直延伸。  神峦琼海仙游地,车驶山边或水滨。  注:神峦指代武当仙山。琼海指代丹江  丽水。襄渝线即襄阳—重庆
期刊
莫言说他是讲故事的人。生活原本就是“故事”,作为一个作家,能把故事讲得获诺奖,那就是大本事。跟风看了他的《丰乳肥臀》,艰难孕育的《蛙》和透着煞气的《檀香刑》,人生在世,《生死疲劳》难以略过,且听听莫先生怎么讲。  据说莫先生童年就喜欢听说书,我想他一定还读过大量古典章回小说。所以,他的《生死疲劳》前四部五十三章都采用了古书的章回体文本,比如第一章标题“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他就像说
期刊
关于一个事实的辨证  我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喜欢读书的人,在许多年来的阅读中,多次遇到批评革命领袖的文字,其中多数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有的甚至相反。这使我感到十分困惑。  今年3月,又从某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里读到批评革命领袖的文字。那文章说:“农家出身的革命领袖也会迷糊起来。远离土地多年之后,他竟然相信小麦的亩产可以高达万斤。”事实是这样的吗?1989年我曾经读过权延赤同志所著《红墙内外》一书,并
期刊
或如寒夜里一枚火苗,点亮迷茫的望眼。或如夏日里一幅冰雪,刺痛麻木的神经。或如野山的一树青涩,嫩绿渐黄的记忆。或如沙漠的一片绿洲,唤醒远方的驼铃!  谁能说没有梦想,生命便可流光溢彩?谁能舍弃事业,而使生命精彩纷呈?是夢想,焕发我们生命的活力;是理想,激活我们生活的平静;是希望,鼓动我们远航的风帆,也是永不言败的奋斗,才勾勒出有志者美好的愿景!  少年时,我们的梦想如洁白无瑕的蒲公英,无拘无束,轻快
期刊
多少人在古台前老树下祷告  这一天,我是虔诚的信徒  患严重的明代感冒症  唯有阳光,照进我腐朽的胸膛  从古书里,兑现出卖灵魂的妄言  像信鸽穿过白帆穿过三十年的时光甬道  水井,看天,跳神  正月,那神秘的村落,留着更多  母亲的眼神,犹如第一次吃  一双粗糙的手揉搓出的烧青麦粒  篝火,送别青春布道的脚印  记得江水,仿佛绿丛中飞起的白鹭  记得门外,乡音的叫卖  村口的老路,在微笑中  仿
期刊
(一)春天篇  1、卷起帷帘,软风识得春和面,这是一个大好的清晨。长吸一口,暖暖刚苏醒的心,留下清幽的闲散的温情,像一个大的怀抱紧紧相拥,在心跳的骤快骤慢间迷醉,擦干昨夜梦里的泪痕。但愿轻风作下一首歌。唱在这暖洋洋的树枝,吹走了沧桑,或一个玩味的招手,带着我们一起开花,一起生长,一起种下更多希望。  2、蛰伏了好久,没有写文,凌乱的文字偶尔冒突,如同三月的细雨滴打帘外的芭蕉。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把
期刊
回故乡的第二天,我在水井边见到了儿时的好伙伴引子。  我们拥抱,寒暄,流泪。  岁月改变了故乡,也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引子家住水井边,新盖的小洋楼很气派,在十里八乡是数一数二的,原来她家可是整个大队有名的贫困户。  引子说,蓉儿,你好吗?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我说,还能做什么,过日子呗。我笑得没心没肺的,反问她,你呢?引子,在哪里发财呢?老公和孩子都回来了么?  她没有回答我,笑笑。  引子穿了一件
期刊
那年,我二十岁  为了一个梦  我仓促登上了列车  怀揣一张地图  懵懵懂懂地来到十堰  别无理由  只是为了寻找父亲  我倔强而又耿直的父亲  半年的杳无音信  让堆积的猜想  在梦中释放出骇人的图景  父亲受伤了  被造反派打得血流如注  惊醒后第一反应  就是去十堰找我的父亲  那年,我二十岁  二十岁的色彩  望着层叠的山峦  仿佛是一道道屏障  看不到远方  也看不见家乡  我哭了,我想
期刊
十年前,她熟悉他时,刚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才学会使用电脑,业余时间守着键盘,把自己的心情幻化成文字,独自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是从喜欢读他的文字开始的。那时候经常看到他在本地某报纸上发表的亲历讲述故事和评论。他是那份报纸的特约记者,经常针对报纸上的情感讲述故事写评论。评论里,他的文笔真实流畅,把婚姻的责任诠释得很到位,字里行间让人产生共鸣。她喜欢这样锐利又包含生活智慧的点评,
期刊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梦想?  这是近年来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最常出现的问题。答案不尽相同,成功者搧动梦想的羽翼展翅高飞。失败者,收拾心情黯然离场,继续着不灭的梦想。  什么是梦想?也曾自问,它应该是期待,希望以及奋斗目标,前进动力的代名词吧。每个人都有梦想:老板的梦想是把事业做得更大,学生的梦想是能够考得更好。少妇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等等。有梦想的人生是精彩的,充实的。做为一个生命个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