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穴湖孙吴时期虞氏墓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葬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经济开发区穴湖村黄家山南坡,西南距余姚市区约6公里(图一)。2017年4月,当地村民发现该墓被盗。2017年7~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2017YXM1,简称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其他文献
2013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淄博市文物局、淄博市淄川区文物事业管理局对淄博市兴利公司厂房内渭头河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遗迹包括水井2口、石碾2盘、泥浆池3个、晾泥池3个、二次沉淀池3个、制作间2栋、窑炉3座以及料缸、水渠等,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2号水井出土瓷器的年代为金元时期,为进一步探寻渭头河窑址创烧期提供了一定依据。
黑山岭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界的黑山岭山脉东端,隶属若羌县罗布泊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1°22′40″~41°1′55″,东经92°51′55″~93°4′11″。遗址所在区域西为罗布泊东缘,北依噶顺戈壁,东邻哈密雅满苏镇,东南为敦煌市,与玉门关遗址直线距离约100公里(图一)。遗址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极端干旱气候,降雨量极少,年降水量25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无常年流水,动植物资源匮乏,但此处矿产资源丰富,铁、锰、铜、金、水晶、煤、白云母等储量较大。
一概况龟兹故城又称“皮朗古城”“麻扎不坦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新、老县城之间,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支脉却勒塔格南洪积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库车河西支及盐水沟沟水从城西经过。最醒目者仅北墙一段(坐标为北纬41°43′17.1″,东经82°56′41.9″)(图一)。自1957年以来,故城经历了多次考古发掘,在龟兹故城内外遗址中发现并采集有砖瓦类建筑构件以及陶器类生活器皿[1]。2013年,龟兹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龟兹故城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及龟兹故城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的实施,2
新街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坐落于灞河东岸二级台塬上。遗址四周古遗址密集,西北为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与西安老牛坡遗址隔沙河沟相望。2009~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址3座、陶窑9座、灰坑406个及灰沟33条。出土遗物丰富,包括生产工具、日用陶器及装饰品,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动植物遗存。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和汉代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遗存最为丰富。大量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的分期研究,以及进一步探讨仰韶
阔腊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盐池镇阔腊能阿亚格村西南约3公里处,东距伊吾县城30公里。遗址分布于喀尔里克山北麓山前坡地及冲积扇上,平均海拔约2195米(图一)。遗址于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并建档[1]。2017年至2018年7~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史前聚落遗址开展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其中阔腊遗址是伊吾河上游喀尔里克山山前地带中保存完好、结构清晰、规模最大的大型聚落遗址。现将本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为配合基本建设,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12出土了大批简牍。从出土器物特征和简牍内容看,M12的年代为西汉早期,不早于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简牍保存状况较好,大部分完整,共4642个编号。经初步整理,可将文献分为岁纪、法律、历日、日书、医方、簿籍、遣册等7类,内容相当丰富[1]。本文择要公布阶段性整理研究成果,以飨同好,更希望得到指正,以提升整理水平。
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自公布以来[1],学界在文字考订及竹简缀合、编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但因“受到淤泥及其他文物的挤压,竹简已有损坏,卷束已散开,并有不同程度的移动”[3],《二年律令》简序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如《二年律令·赐律》现存23枚简,包含1枚律名标题简(简304)及22枚律文简,出土时散布在F、C两区[4]。整理者释文按赐衣、棺及官衣裳、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酒食、赐吏酒食的顺序排列,韩厚明则把赐吏酒食诸简(即简297~301)移到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酒食诸简之前[5]。
绿松石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玉石种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先民加工成装饰品而使用。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新疆地区从公元前两千纪早期开始出现绿松石珠,到了公元前一千纪晚期出现一种玻璃材质的仿绿松石珠,这种特殊的玻璃珠在其他地区尚未有报道。本文以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仿绿松石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显微观察、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确认这批仿绿松石珠均为玻璃材质。在此基础上,对仿绿松石珠的成分和工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显著的中原玻璃珠特征,进而对仿绿松石玻璃珠出现的原因及功能等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