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祸论”:一个帝国主义的政治修辞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祸论”是19~20世纪之交出现的帝国主义政治话语,是西方列强对自身基于强权得到的利益有可能丧失的恐惧的表征。本文梳理了这一政治话语的产生及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意味,考察了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在陈述“黄祸论”时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逻辑,最后概观了中国舆论和知识人对“黄祸论”的批判,指出“黄祸论”不过是帝国主义之间博弈的修辞,与中国无关。
其他文献
<正>疫情形势下,在线教学成为学校新常态。便捷、多端、跨越时空,在线教学表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场景虚拟、人际隔绝、情感弱化等弊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都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健全人格与可持续发展。在线教学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既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功效,又避免在线学习的不良影响?我们认为,调动和激活教师的情感能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回应举措。
期刊
<正>一、项目背景1.项目简介CZ-6A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型号火箭是在CZ-6新一代火箭首飞成功的基础上,充分继承已有技术进行研制,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途径,通过不同数量固体助推器和液体芯级组合形成合理运载能力台阶、
期刊
多模态情绪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通过文字、图像、手势、声音等不同模态符号呈现个体情绪的隐喻。基于Talmy动力图式理论,以力的作用原理对35本幼儿绘本中悲伤情绪的符号表征进行整合、分类、分析,总结幼儿绘本中悲伤情绪的多模态隐喻表征及动力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认知机制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绘本中人物悲伤情绪主要从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衍生事件、自然环境等不同模态的符号类型进行隐喻表征,并与动力图式
等面积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且应用广泛的解题方法.本文从三角形入手,分析研究三角形中的等面积法.探究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原因和不同的种类.找到运用等面积法解题所需的条件,巧用等面积法解决几种常见的几何题型.利用化归思想将棘手的几何难题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问题去求解.
唐代文化闻名遐迩,吸引着周边国家派遣使团前来学习,尤其是日本国。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派遣大规模使团赴唐学习,汲取唐代先进文化,并将中华文明带回日本,不仅使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天文历算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发生了诸多变化,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这场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文化往来,对推动中日文化的交流互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舆情的多元性、交互性、隐匿性等特点及新时代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依赖互联网、自主意识强、重理论轻实践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必将对大学生树立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网络价值观念丰富但呈现出“去核心价值观”的趋势、网络主体多元化但缺乏中心主体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网络渠道多样化但核心价值观往往纸上谈兵等。为此,要坚持采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学生主体与多方协同相结合
<正>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从多元化途径接受信息,但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自主分辨能力,但错误信息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同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而将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时中进行运用,能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发挥出时政资源的教学优势,以此助力高中学生思政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应试教育理论的影响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大都单纯地对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却对时政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