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弹性网格的手写体汉字识别

来源 :计算机应用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征提取是手写体汉字识别的关键,目前四方向网格特征已被实验证实是一种较好的手写体汉字特征。针对通常的纵横弹性网格对汉字"撇、捺"笔画特征提取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网格构造技术——对角弹性网格,它由45°和135°的对角直线构成,将汉字图像划分为多个菱形,能够很好地适应汉字在"撇、捺"方向的变化。将这两种网格单独,以及相互组合成双网格等情况分别进行手写体识别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对角弹性网格的有效性和双弹性网格的高识别率性。
其他文献
针对包含不同程度噪声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问题,提出了两种建立在房顶型模糊边缘模型基础上的平滑和边缘检测滤波器。首先用这些滤波算子以三阶递归的形式实现图像的平滑及梯度计算,再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及双阈值的边缘检测连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梯度图像均比Canny和Deriche滤波算子清晰,所得边缘图像也更加完整,检测时间也少于其他方法。
介绍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上行带宽动态分配算法(P-DBA)。P-DBA算法根据短相关业务(SRD)和自相似、长相关业务(LRD)的流量特征建立了不同的线性预测模型,并在流量变化较快时放弃预测,以减小带宽浪费;同时,在光网络单元中提出一种配合预测机制的公平调度策略。仿真表明P-DBA算法比DBAM算法在端到端延时、丢包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将动态规划算法应用于矢量数据压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优化压缩方法,可以得到压缩误差最小的压缩曲线,但是会导致局部失真明显。针对该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在动态规划算法执行过程中设定阈值限制最大位移来防止局部失真,同时对A.KOLESNIKOV等提出的原动态规划算法公式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保持原算法优势的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压缩曲线局部失真问题。
民国时期《东方杂志》标题中的一些词语由特定的语素构成,在构词、语源和语义方面特点突出。构词上,这些词语表现出批量式和模式化特征,形成了大量双音节、三音节和多音节词
作者通过上述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亲身实践,从设计输入、设备资料交流和施工技术服务几个方面对国外工程设计工作的外部接口工作的流程与管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