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十二首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归乡四则
  其一
  春归宿老屋,追梦恋旧床。
  帘影幽幽处,依稀彼时光。
  其二
  窗外雀噪早,屋内人起迟。
  悠悠儿时梦,暖暖布衾里。
  其三
  晨起人未醒,慵慵懶梳妆,
  推窗极目处,春好满庭芳。
  其四
  独客斜阳路,倦旅游子心。
  离乡四十载,难为城里人。
  听 笛
  甲午夏末,赴晋城调研,晚餐后闲来无事,携三五同人至白水河边听柱铭君吹笛,悠悠扬扬,如歌似诉,听之动然。归宿处,意兴未阑,得几句,记之。
  七月流火上晋城,
  晚来相携共黄昏。
  笛音悠扬情缱绻,
  思绪缠绵意朦胧。
  亭亭玉人舞花衣,
  赳赳男儿踏马声。
  白水河边江南曲,
  凤凰城头塞北风。
  注:晋城古称凤凰城。
  送梁君履新
  梁君履新,备酒辞行,余因事不得达,以诗作别。
  其一
  雁门北望雨初下,
  晋阳挥别意苍茫。
  男儿有梦君莫笑,
  鸿鹄燕雀各相当。
  人生难得一天地,
  废园耕处又何妨!
  试问少壮能几时,
  回望潇潇汾水长。
  其二
  芳菲五月送新官,
  美酒不及故意绵。
  青春作伴还乡去,
  桃花园里好耕田。
  浮名外物皆粪土,
  民生念念铸心间。
  待到来年把盏时,
  再话桑麻论诗篇。
  过倒淌河
  乙未秋,随团赴青海省考察,途经唐蕃古道,过倒淌河,雁红副主席赋诗助兴,余不揣梼昧,步其韵而和之,谨以求教。
  其一
  吐蕃公子爱蛾眉,
  汉家女儿泪沾衣。
  日月山下倒淌河,
  长安不归一任西。
  其二
  昭君出塞扫黛眉,
  文姬归汉著新衣。
  古道公主泪成河,
  魂回大唐逐梦西。
  其三
  俯仰乾坤笑须眉,
  堪忍奴家换胡衣。
  暮云悲秋女儿河,
  何时骠骁再征西?
  其四
  五十六族展颜眉,
  十三亿人舞华衣。
  蓝天碧地母亲河,
  丝路花雨一带西。
  听 笛
  甲午夏末,赴晋城调研,晚餐后闲来无事,携三五同人至白水河边听柱铭君吹笛,悠悠扬扬,如歌似诉,听之动然。归宿处,意兴未阑,得几句,记之。
  七月流火上晋城,
  晚来相携共黄昏。
  笛音悠扬情缱绻,
  思绪缠绵意朦胧。
  亭亭玉人舞花衣,
  赳赳男儿踏马声。
  白水河边江南曲,
  凤凰城头塞北风。
  注:晋城古称凤凰城。
  送梁君履新
  梁君履新,备酒辞行,余因事不得达,以诗作别。
  其一
  雁门北望雨初下,
  晋阳挥别意苍茫。
  男儿有梦君莫笑,
  鸿鹄燕雀各相当。
  人生难得一天地,
  废园耕处又何妨!
  试问少壮能几时,
  回望潇潇汾水长。
  其二
  芳菲五月送新官,
  美酒不及故意绵。
  青春作伴还乡去,
  桃花园里好耕田。
  浮名外物皆粪土,
  民生念念铸心间。
  待到来年把盏时,
  再话桑麻论诗篇。
  过倒淌河
  乙未秋,随团赴青海省考察,途经唐蕃古道,过倒淌河,雁红副主席赋诗助兴,余不揣梼昧,步其韵而和之,谨以求教。
  其一
  吐蕃公子爱蛾眉,
  汉家女儿泪沾衣。
  日月山下倒淌河,
  长安不归一任西。
  其二
  昭君出塞扫黛眉,
  文姬归汉著新衣。
  古道公主泪成河,
  魂回大唐逐梦西。
  其三
  俯仰乾坤笑须眉,
  堪忍奴家换胡衣。
  暮云悲秋女儿河,
  何时骠骁再征西?
  其四
  五十六族展颜眉,
  十三亿人舞华衣。
  蓝天碧地母亲河,
  丝路花雨一带西。
  归乡
  九十四载思故乡,
  一朝归来泪满裳。
  祖宗位前频叩首,
  声声咽咽诉衷肠。
  庭前不见当年燕,
  屋后难觅去时蛙。
  两代寒骨抛埋处,
  恨把他乡作故乡。
  致友人
  逝者如斯又一春,
  梦里几度念旧人。
  遥寄一帖却无语,
  玉壶冰心不言中。
  感怀
  ——致L君
  阳泉公差,夜访同学L君夫妇,归宿处,有感而作。
  三十三年前,
  有缘会阳泉。
  采花南山上,   捡石桃河边。
  闲来游矿区,
  兴至登冠山。
  寄情平定里,
  放怀娘子关。
  周末备小晏,
  校园共饮欢。
  奈何老将至,
  两鬓点点斑。
  故人旧事去,
  相识恨见晚。
  枕畔涟涟泪,
  心底楚楚酸。
  人间知己少,
  感君相提携。
  悠悠寻梦苦,
  耿耿亦枉然。
  还是作罢了,
  明日当回还。
  再致L君
  三十三年一梦间,
  两鬓霜染点点斑。
  青春难再堪回首,
  枕上思量泪潸然。
  人生能有几知己,
  惟在君前敢放言。
  撑支长篙寻梦去,
  自由国里乐忘返。
  致佘国蔚先生
  蒙佘国老厚爱,赐赠墨宝与诗。余不耻班门,奉和以谢,冀博佘老一笑耳。
  佘老高寿八十三,
  童心未泯仍耕园。
  救死扶伤行仁义,
  结草衔环报云泉。
  挥毫横扫成新境,
  捉笔纵探别洞天。
  文章墨宝惠后世,
  风骨精神永承传。
  支支架架助生活,
  坎坎坷坷苦还甜。
  阎罗呼来我不往,
  看他老儿何以堪。
  乐观放达心无愧,
  留去听命任自然。
  纵使有日驾鹤去,
  早有清明在人间。
  谢别
  参加武汉大学干部培训,原湖北省政协文史委主任祝君新铭不忘旧谊,热情招待。由鄂返晋途中,凑得几句,以谢别。
  兹别黄鹤西楼月,
  犹抱长江万里情。
  昔闻季布楚人重,
  今解祝公古意深。
  本是萍逢偶相识,
  恰似前生素有缘。
  感念华筵“野人谷”,
  不知何日再见君?
  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复赵公
  嘉峪关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赵登寿先生寄贺卡来,上题诗一首,故复之。
  君住河西我住东,
  东西两地望相从。
  雁门关头掠青鸟,
  嘉峪城边起箫声。
  云山虽断阳关路,
  来书且读似重逢。
  人心真处君须会,
  他日煮酒还论文。
  老农
  ——写在父母结婚60周年之際
  悠然乡里一老翁,
  满面阳光赛春风。
  粗通文字识时务,
  心有灵犀样样能。
  半辈勤劳桑麻事,
  一生节俭衣食功。
  慎终追远尽孝道,
  含辛茹苦育后生。
  与世无争贵谦让,
  为人大度重坦诚。
  儿孝女敬孙绕膝,
  耕读传家好门风。
其他文献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门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
有人说,读书是世界上最苦的事情,要我说应该是学到趣时不觉苦。杨源天性爱玩,一到高三,便顿时感觉紧张起来:每天老师像走马灯似的在讲台上铆足劲儿地灌输知识,每个老师仿佛也
日本人杀害了我的父亲,使我终身见不到父亲的面孔,无法享受父爱。因此,我恨透了日本侵略军,甚至每一个日本人。但任何事情都在改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1997年7月4日下午,我正办公,忽然接待大厅服务台打来电话说:有一位日本客人,要求登记住宿。我一听是日本人,毫不思索便告知服务台说:让他到外事办登记,我们不接待。但不一会儿,又打来电话说:这位日本客人,坚持要住进咱宾馆,我们是否留
高二的时候,我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情书,男生歪歪扭扭的字体在浅绿色的信纸上躁动。言情小说的情节像蚕蛹脱茧从纸上变成了现实,让人受宠若惊。  写信的男孩是对面班级的体育委员,原来课间的时候也曾和他打过几次照面,但因为个头差距过大,我只有抬头才能看清他的面容,所以选择了平视、擦肩,看到的是他胸口的硬朗线条和那两条可以盛住一潭清水的锁骨。印象中,红黑相间的校服里面他总是会搭配一件黑色圆点的衬衫,这让皮肤
怎样才能写活细节典型化。就是要精心选择对表现文章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有作用的典型细节,选择最能感动自己和最能感动别人的细节去写。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抓住最能打动
几年前,国外有位议员针对土地匮乏的问题,建议在海上建造一座能容纳三万人的城市。这项建议是把城市建设成海港似的,海港外墙将造在水泥支架倚托的海床上,当然,这样的城市只
本刊讯2006年12月2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谈到2007年工作要点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纵观现行教材,估算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计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的观念下不断更新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确保下一代人才的高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一
数据缺省类计算题较特殊,题目中无任何可直接利用的数据,却要求进行相关计算。这类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解题的难度。无数据类计算题的常用解法有归一法、等量代 The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