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胫骨缺损

来源 :解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小鼠胫骨5mm的缺损,探讨其对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小鼠BMSCs,进行干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制备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的新型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材料结构,检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降解率.制备小鼠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30只,分3组进行骨修复,每组10只: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复合BMSCs);B组(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C组(单一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复合BMSCs).于8周时各组动物麻醉并取材,HE染色观察缺损区成骨情况,X线检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原代分离的BMSCs具有成纤维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符合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制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支架具有丰富的孔隙,支架内部孔隙间有广泛的交通,孔隙大小均匀,直径为100 ~ 200μm,孔隙率72.3% ~ 92.7%之间,平均为82.5%左右,支架降解率为(60.3±5.4)%.修复8周后,A组可见支架材料大部分降解,无炎性反应,并见大量成熟板层骨样结构.X线评分显示A组在缺损区可见新生骨痂且新骨密度增高,形成骨桥并与两端桥接,而B、C组效果不理想,与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 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BMSCs对于小鼠胫骨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PNl)在O-2A祖细胞缺氧缺血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O-2A祖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O-2A祖细胞,以特异性抗体A2B5鉴定,观察FPN1在O
目的探讨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可行性,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影剂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注明胶-氧化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个人所得迅速增加,也使得在我国税收比重中个人所得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税收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同时也关系到个人生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
目的探讨标本固化硬度与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的关系。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肌、肝、肺、肠、脑组织块各6件,经同一塑化流程中处理,仅在固化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固化温度-固化时
目的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C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UCMSCs和SCs;Transwell-insert系统共培养SCs和hUCMSCs(共培养组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
目的探讨股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完整的筋膜鞘以及股神经与周围筋膜的解剖学关系,为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两侧第1腰椎至大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的变化,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高压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患病率高,预后差,所以准确评估这一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没有可靠的左心疾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