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与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细胞起源的比较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鉴定膀胱癌的细胞起源,阐明膀胱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异常分化引起癌变的机制。

方法

依托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8年收集膀胱癌前病变组织(Ta)1例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2期以上)2例,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并培养原代细胞。利用t-SNE算法,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样本RNA表达谱进行无监督聚类后;在GO数据库中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注释;使用方差分析对MIBC进程中的分化特征进行研究。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染色和膀胱癌细胞株中进行初步验证,并通过分化抑制剂进行干预。

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膀胱上皮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方面,MIBC和NMIBC有区别。利用GO数据库对筛选出的1 502个基因进行通路注释,找到差异表达基因中与干性、癌症转移、分化、尿路上皮相关的标志物(P<0.01);随着膀胱癌进展,干性相关标志物CD29、CD90、CD166、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5(CK5)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上皮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8(CK18)逐渐升高(t=3.170,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比较NMIBC细胞株RT4,MIBC细胞株5637细胞的肿瘤相关标志物(ABCG2)、干细胞相关的基因(BMI1)、尿路上皮基底层标志物(KRT5)表达增加,分布范围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比较,随着MIBC的进展,上皮分化标志物尿溶蛋白3B(UPK3B)、分化相关标志物酪氨酸磷酸酶受体C(PTRPC)表达强度升高,分布范围逐渐扩大;与干细胞特性相关的基因(CD90、CEA1)表达强度下降,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尿路上皮分化抑制剂处理两种膀胱癌细胞株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性相关的基因,处理后的UM-UC-3细胞中各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3.650,P<0.01),而RT4细胞处理前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0,P>0.05)。

结论

MIBC的进展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其肿瘤细胞处于低分化状态,这可能成为膀胱内的组织干细胞作为MIBC起源细胞的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羧基取代夹心型MnⅢAs2W18(PMs-3)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本课题组前期合成的PMs-3纳米复合结构以0、20、40、60、80、100、120 nmol/L浓度作用人NSCLC细胞株A549及人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 48 h,噻唑蓝(MTT)实验检测PMs-3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及Transw
目的气管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原位气管移植动物模型技术难度高,受多因素限制,难以广泛应用。本研究拟通过大鼠气管异位移植,模拟急性排斥反应,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17年5月至7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D和Wistar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同基因和异基因气管异位移植,统计气管异位移植手术平均用时及成功率。取供体气管,经受体腹部正中小切口包埋入大网膜,按植
目的对比分析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TMPCN)应用于治疗2~4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肾结石患者共83例,分为TMPCN治疗组43例,输尿管软镜碎石(FURS)治疗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清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FURS组比较,TMPCN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Girdin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8例儿童肾母细胞瘤患儿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儿童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D133和Girdin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33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46.55%比17.2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和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医院73例骨肉瘤患者和23例骨软骨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AZ和TK1在组织中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骨肉瘤组织的TAZ阳性表达率为61.64
期刊
新陈代谢是细胞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活性氧簇,这些活性氧簇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同时,也会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而与正常细胞比较,肝癌细胞由于代谢方式的改变,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并积累更多的活性氧簇。这些积累的活性氧簇在促进肝癌的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对肝癌细胞的生存造成危害。本文就近年来活性氧簇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4例胰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AIM2的表达,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IM2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胰腺癌组织中AIM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AIM2表达水平与患
目的观察LINC00052靶向微小RNA(miRNA,miR)-330-3p/RCAN1对肝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0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LINC00052和miR-330-3p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INC00052和miR-330-3p间的关系以及miR-57的靶基因;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构建LINC00052敲降细胞株和
多发磨玻璃结节(GGO)的发病率近年来日益增高,但多发GGO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总结了多发GGO的3个特点,并概述了目前主流的诊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