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D机织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与失效模拟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典型2.5D机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开展了复合材料单胞结构的经向和纬向压缩实验,并通过对材料编织结构的细观表征,建立了细观尺度的单胞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压缩载荷下单胞内部的变形及渐进失效过程.结果 表明,2.5D机织复合材料在受压时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力学响应,材料沿经向的压缩模量和强度均高于纬向;经向压缩时材料的主要破坏模式有经纱的横向开裂、纤维束间的界面分层破坏、纬纱的压溃及基体的开裂,纬向压缩时出现的主要破坏模式是纬纱的压溃、纬纱纤维束的断裂及基体开裂;通过对比试验与有限元结果,认为所建立的细观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材料单胞在压缩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并且能够模拟编织结构中的损伤起始和演化过程.
其他文献
通过一种异氰酸酯基团(-NCO)质量分数为14.5wt%的高活性聚氨酯(PU)包覆剂对竹纤维(BF)进行表面包覆获得包覆型竹纤维(PUBF),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包覆型竹纤维增强浇注型聚氨酯(PUBF/PU)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XRD及接触角测试仪对PUBF及BF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F表面成功包覆了具有活性氨基(-NH2)封端的PU薄层,改善了BF与浇注型聚氨酯PU间的界面相容性及界面结合。复合材料中的PUBF质量分数为3wt%时,80℃下预聚体黏度仅为2.2
采用原位化学气相沉积、短时球磨和填加造孔剂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Al复合泡沫,研究了其在压缩-压缩循环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及失效机制。结果表明,CNTs/Al复合泡沫的应变-循环次数曲线经历线弹性、应变硬化及应变快速增长三个阶段。不同于泡沫铝的逐层坍塌变形失效模式,CNTs/Al复合泡沫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剪切变形带的形成,试样出现快速的塑性变形。此外,CNTs含量为2.5wt%、孔隙率为60%的复合泡沫试样的疲劳强度相比于泡沫铝提高了92%。CNTs的均匀分布及增强相与基体材料之间良
IPD是一套国际先进的产品研发流程管理体系,本文基于IPD的核心思想,结合工作实践,从IPD需要知识产权管理的配套、团队构建和流程规范等方面,浅析IPD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管理。文章指出,在IPD模式下,产品开发配套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为各阶段提供投资决策建议,赋能创新文化建设,赋能企业风险防控,从而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PEEK具有温度和应变率相关的非线性行为,导致CF/PEEK复合材料在基体主导的
针对大掺量高吸附性石粉高强机制砂混凝土早期易发生收缩开裂的问题,开展了掺加膨胀剂、减缩剂、聚乙烯醇(PVA)纤维、高吸水树脂(SAP)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抗裂和力学试验,并利
本文建立了酸碱度为7.0、采用Na2EDTA-磷酸蒸馏体系对地下水中的总氰化物进行蒸馏,在40℃水浴中结合4-吡啶甲酸-吡唑啉酮生成蓝色染料,并根据显色液吸光度与氰化物质量浓度成正比的规律得出氰化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总氰化物平均回收率为93.4%~96.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其检出限均为0.002mg/L。本方法准确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地下水中总氰化物含量的日常检测。
本文介绍了采用“120t转炉-120tLF精炼-R107机7流方坯连铸机”的工艺路线生产低碳、低磷钢XM06BA,稳定控制终点碳并优化过程脱氧,实现该钢种的稳定生产及铸坯质量达标。
为探明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充填体强度性能的影响机制及揭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作用机制,以水泥、石灰、石膏添加量为自变量影响因子,胶结体抗压强度为响应目标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合Numencial功能优化模型自变量参数。最后,利用XRD、SEM、EDS分析手段,探讨净浆试样水化产物组成及微观结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及模型响应曲面共同诠释了水泥和石灰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充填体强度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对复合充填料浆配合比寻优可得,在水泥∶石灰∶石膏∶
采用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铁合金中硅含量,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统计分析了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运用数学模型,对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检测硅铁中硅含量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计算出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得出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为[72.27%,72.51%]。
本文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熔融法制样测定高钼白精矿中钨、钼、钒、铬和硫含量,研究了制样的合适条件,确定了设备检测参数及校正了谱线干扰,建立了标准曲线。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结果相符,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