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而不拘泥 凭借而不依赖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如果远离了生活,它的价值将何从体现?数学学习如果忽视了过程,又如何体验探究的乐趣?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探究又如何会成为课堂的常态呢?因此本课例的设计宗旨是:运用而不拘泥,凭借而不依赖. 贴近生活,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学有趣的数学;贴近数学本质,真正地探究数学,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贴近生活;合理探究;贴近本质;平均变化率;教学
  学生:快速求出结果.
  教师:(1)如何解释“从出生到第三个月,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为1(kg/月)”?
  (2)本例中两个平均变化率的数值不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实例旨在让学生从数学再回到生活中,尤其是问题(2)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变化率数值不同在实际情境中所代表的婴儿在不同时期成长的速度的变化.
  例2 (物理问题)如图4,水经过虹吸管从容器甲流向容器乙,t s后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t)=5×2-0.1t(单位:cm3),试计算第一个10 s内V的平均变化率.
  [甲][乙]
  图4
  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的平均变化率为-0.25(cm3/s)”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变式:向高为H的水瓶中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水瓶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对应找出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A][B][C][D]
  [t][h][h][V][a][b][t][h][h][t][c][d]
  设计意图:针对新的概念需学生加强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故用具体实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会识别图象,体会平均变化率的物理意义.
  例3 (数学问题)已知函数f(x)=2x 1,g(x)=-2x,分别计算在区间[-3,-1],[0,5]上函数f(x)及g(x)的平均变化率.
  学生口算完成
  变式1 已知f(x)=3x 1,试求f(x)在区间[a,b]上的平均变化率.
  变式2 从上述例题、习题的求解中,你能发现一次函数y=kx b在区间[m,n]上的平均变化率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y=kx b在区间[m,n]上的平均变化率为直线的斜率k.
  设计意图:此问题串旨在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探究出一般性的结论,且从另一方面说明微积分中“以直代曲”辩证思想的合理性.
  变式3 已知函数f(x)=x2,分别计算f(x)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1,1.1]; (2)[1,1.01];
  (3)[1,1.001]; (4)[0.9,1];
  (5)[0.99,1]; (6)[0.999,1] .
  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确定结果后用几何画板来演示.
  教师:当x0逼近1的时候,f(x)在区间[1,x0]上的平均变化率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众生:观察后得出当x2-x1越来越小时,平均变化率便越来越逼近2.
  设计意图:从数到形,让学生感受当区间逐渐变小时平均变化率便越来越逼近“精确”.
  4. 总结归纳,提炼思想
  (1)本课以“问题串”的方式由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到视觉效果再到数学意义,体现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再反过来求解生活中的问题,又蕴涵着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整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过程.
  (2)平均变化率是一个数学概念,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效果,而变化速度则是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
  (3)由于平均变化率只是一种粗略的刻画,因而有待进一步精确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教后反思
  有人说,数学无用,试问:除了考试,在生活中谁用过初中以上的数学知识?也有人说,数学无趣,除了概念和公式,就剩下做不完的习题了;还有人说,数学无奈,认为那是高智商人的游戏……是啊,数学知识如果远离了生活,它的价值将何从体现?数学学习如果忽视了过程,又如何体验探究的乐趣?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怎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探究又如何会成为课堂的常态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课的设计宗旨是:运用而不拘泥,凭借而不依赖. 贴近生活,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学有趣的数学;贴近数学本质,真正地探究数学,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贴近生活,学有用的数学
  不拘泥于教材,用“最近一段时间本地气温变化”作为课题引入的情境继而以此为唯一主线探究平均变化率既自然又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此外,“气温变化曲线”、“婴儿体重”、“虹吸现象”等无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觉得学了有用,学了好用.
  (二)合理探究,学有趣的数学
  有效的概念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 本节课探究新知阶段始终围绕“近20天来苏州气温变化曲线”这一个实例通过“问题串”来展开,再让他们自己举出身边的实例,如:自己的身高增长、自己减肥前后的体重变化、温水煮青蛙等来巩固新知,他们的兴趣更加高涨起来,再结合实际、物理、数学等三方面的探究使学生在应用新知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贴近本质,有效地学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从生活走入数学的腹地,揭示数学的本质,反过来再回归生活,实为数学概念课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本课借助“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将“生活”、“数学”、“图形”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做到了让学生真正探究并乐于探究,从而有效地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有效设计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在新概念的学习上产生更加深刻的领会并赋予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遵循适合性、形象化、趣味性、启发性等原则,设计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理解新概念的有效问题情境.  [关键词] 概念教学;问题情境;原则;策略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将概念“玩”得好才能令研究内容深入学生之心,而“问题情境”的设置又是师生“玩”概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第一个环节,将问题情境
[摘 要] 由于高考发生了改革,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高中教学已经进入了新高考背景之下. 精确到日常教学微观的研究思路,对于新高考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解析,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结合新高考的要求,结合高校课堂打造的需要,需要认识到只有满足新高考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认识到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应当包括面向新高考评价要求的学生认知研究. 对新高考的理解,要紧扣“新”
提到雪佛兰,似乎很多人会把它与大黄蜂的帅气联系起来,如果你有娃要带,还想要点激情,更不想看起来太脱离时代,雪佛兰探界者似乎就是为你准备的。  随着品牌口碑的确立,雪佛兰在国内的知名度和销量都在稳步上升,这时正在火热的suv市场就成了一个比较需要深耕的市场。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一台好开且实用的中型suv刚刚好,而有这一部分需求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因此他们需要一款动力强劲、科技感十足且性价比高的车型。
[摘 要] 立体几何是提升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文章从探究学习的角度,给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确认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关键词] 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理性思维  背景与现状分析  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学科核
那些不一样的小细节  荣威RX5家族有3兄弟,分别是传统内燃机车RX5、增程式混动车eRX5以及纯电动车ERX5,既然是亲兄弟,我们从“面相”上想区分这3辆车自然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在拿到这辆ERX5的第一时间,我就开始了找不同的游戏。与众多新能源车型相同,荣威ERX5也将充电口藏在了前脸Logo的后面。轻按前车标,与车身以4根连杆相接的充电盖会轻轻向上弹起,荣威在细节部分的处理相当到位。打开机舱盖
[摘 要] 高中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智育价值,也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应用价值、美学价值. 身为高中一线数学教师,要力争提高自身数学文化修养,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围绕核心概念横向、纵向的展开教学,弘扬数学文化价值,最大效益地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教师习惯以高考为导向,不关注学生的拥有与需求,不注重课标的定位与要求. 这种教学应付考试是保险的,但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与课改的要求是相悖的. 本文以高三复习课为例阐述要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课堂教学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遵循认知规律,重整体强联系;强化数学阅读,突破理解障碍;把握问题本质,理解知识价值;善用思想策略,启迪数学智慧.  [关键词]
光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看清这个世界,因为很多事物可以反射光线,我们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不同波段的光线,负责感光的视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虽然肉眼观察的范围有限,但足以给我们营造出一个斑斓的世界,有的时候我们就要学着去欺骗大脑,人为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把一辆阿斯顿-马丁DB11開到一座6层楼上这种事可能不会有太多人干过,因为这里不是停车楼,没有旋转通道。我们通过一个电梯,敞篷的裸露着钢铁的施工电
[摘 要] 圆锥曲线问题在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考题设置有两大层次:一是立足基础,考查曲线的基本内容;二是立足综合,考查综合能力. 近几年考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考题,文章以一道圆锥曲线探究题为例,开展问题探究,解后反思,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圆锥曲线;探究;定点;面积;最值;思考  圆锥曲线典型问题探究  高考考查圆锥曲线的内容较多,涉及基本定义、标准方程、知
摘要:本文试图从分析“改错再错”这一现象入手,考虑已有文献大多停留在错误问题自身的原因分析与错误的改正方面,而对错误订正后出错率仍居高不下的现象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认识的现状,笔者从师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学生知识结构与习惯、教师处理学生错误的方式这三个方面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确有实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错再错;原因;对策    ■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