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法制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张艺谋近期影片《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在叙事上不乏可取处,但其遗憾同样值得关注。《三枪拍案惊奇》把原作的“反英雄”故事同中国东北喜闹剧杂糅一体,使得个体严肃的生存沉思同群体轻松的嬉闹奇特地糅在一起,缺乏中国通俗艺术应有的兴味蕴藉,令观众找不到投入的充足理由。《山楂树之恋》对小说原著实施了缩减、分割、变形、新编等改编策略,造成了零散化感受,一方面让青年观众不仅不理解主人公性压抑的政治根
人们常说柏拉图是西方知识论(epistemology)的始祖,但对西塞罗和奥古斯丁在知识论方面的贡献研究不多,评价不高。从西方知识论的发展来看,哲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主要涉及四类问题:一,知识的本质(什么是知识?);二,知识的来源(知识来自哪里?);三、知识的特性(知识是真实的吗?);四,如何为知识“辩护”(知识何以可能?)。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这些问题作过大量探讨,他们的解答代表着西方古代知
摘要:“觅馆”是塾师职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塾师职位的获取,一般需要一定的社会信用关系进行担保,诸如亲属宗族、师徒友朋、乡缘地缘等社会关系在塾师的职业获取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晚明社会变迁及塾师职业竞争的加剧,塾师的职位获取成本增加,而职位的稳定性却明显削弱,使频繁的“觅馆—失馆—再觅馆”成为塾师一种较为常见的生活模式。这不仅成为晚明师道日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塾师以“济
摘 要:文化哲学不是关于文化的知识(文化学),而是对文化的自觉与反思。文化的历史与认识文化的历史不同,认识文化的历史起源于文化的发现,是对一个完全由人自己所创造的存在的领域(或是形式)的发现,这种存在既不是以神的法则为前提,也不是以自然的必然性为前提,而是以从这二者独立出来为前提,是按照人的自由法则而存在的。文化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法则以及论证自由这个事实在自然界、社会以及所有其他必然性中实现的
摘要:近些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股指不断上扬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增大等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状况极为相似。人们纷纷担忧中国是否也会出现与日本一样的经济低迷。作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与当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表现多有类似,但由于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较为及时、到位,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经济低迷。  关键词: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经济学  作者简介
摘 要:本轮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采用GIS软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空间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得出国际资本流动在空间上仍将长期呈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净流入的趋势。但受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其波动性将显著增强,且可能频繁出现短期资本回流发达国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应如何做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给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GIS;空间分析  作者简介:吴艳,女,经济学博士,华中
摘要:卡西尔文化哲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基础,是西方哲学人类学和文化自觉的理论产物。文化哲学作为内在于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当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哲学研究范式;文化哲学;价值普遍有效性;符号功能  作者简介:刘振怡(1980—),女,黑龙江庆安人,哲
摘 要:根据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在控制了企业的创新倾向后,研发支出对企业申请专利的影响仍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无论采用何种指标,人力资本对自主创新成果都具有显著、稳健的促进作用。当以人力资本与研发支出的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时,没有显著证据证明人力资本能够提高企业研发支出的创新效率。  关键词:自主创新;人力资本;研发支出;专利申请
摘要:文章采用罗马法一语的法典法意思,证明金砖国家法律方面的共性是法典法。分别说明了中国法、俄罗斯法、巴西法、南非法与罗马法的渊源。通过研究印度的法典编纂史,证明了与罗马法无关的印度法也是法典法。文章建议金砖国家的学者加强法典编纂经验的交流,以及在多民族一宗教的条件下制定统一的人身关系法经验方面的交流。
前沿  结尾对短篇小说而言非常重要。爱伦·坡(Allan Poe)以来的短篇小说理论均十分重视结尾,坡本人在谈到短篇小说的结尾与情节的关系时,认为结尾对短篇小说的“统一效果”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将结尾放在心中,才能让事件服务于意图的发展”。俄国文论家埃钦鲍姆(E-ixenbaum)在讨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时,认为“从本质上讲,短篇小说的所有力量聚积在其结尾。就像从飞机上抛下的一枚炸弹,它必须急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