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将小儿门急诊输液使用留置针患者240例纳入研究.将2011年1-6月实施FMEA模式前的使用留置针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应用FMEA模式后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应用FMEA分析方法,对门急诊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原因、结果进行查找,计算出RPN值,针对影响家庭留置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导管堵塞、外渗、意外拔针/脱管、穿刺点感染的RPN值和留置天数.结果 实施FMEA后,观察组在意外拔管(48.00±9.13)、导管堵塞(72.00±27.96)及外渗(140.00 ±18.39)等安全质量方面的RPN值均较对照组[(96.00±12.47),(288.00±37.40),(168.00±31.24)]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79,13.08,2.22;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02 d)较对照组(3.95 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P<0.01).结论 FMEA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保障输液安全,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值得在儿科门急诊推广。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课程传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发展实际,介绍了教学团队多年教学改革获得的成效,包括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改革实践的措施,并从教学考核体系、教学模式手段、理论实践结合、科研教学融合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线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发展、同质等效,从而提高全国高校给
8月22~23日,在卫生部的领导、关心和指导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主编人会议”,全面启动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降低医院信息系统(HIS)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给药错误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 运用HFMEA方法评估HIS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制定并实施有效防范措施.结果 措施实施后,用药错误发生率从5.13‰下降到1.6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50,P<0.01).结论
目的 总结联合用药组成的同步序贯治疗在预防绒毛膜癌化疗不良反应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5例接受同步序贯治疗的绒毛膜癌患者给予造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的相应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经同步序贯治疗的65例患者中,近期治愈45例,临床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83.1%,平均用药3~4个疗程.经过第一疗程治疗后出现造血功能障碍11例,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口腔溃疡,肾功能损害2例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展,各种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疾病,成为导致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1],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失.对创伤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管理,以确保各项救治护理措施得以及时有效落实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研究将就国内外创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关键词:综述文献;护理管理;创伤护理
目的 了解首次诊断癫痫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25名首次诊断癫痫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患儿入院1周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25名首次诊断癫痫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为(41.36±7.38)分,高于中国常模的(29.78 ±10.07)分;患儿家
[摘 要] 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新常态。团队利用自建“园艺产品品质与营养健康”的慕课课程为理论教学内容,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理论学习—探索实践—能力提升”三阶段的“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适应教育新常态下的教学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新常态;通识课程;翻转课堂;线上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大学第
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体现动态化、扁平化管理,但这在电子稿打印的排班表上无法体现.为了解决此问题,我科充分利用护士站的白板护理信息栏,将护理组长、主要组员、次要组员的姓名用PVC磁片制成9cm×3 cm的标牌,将值班的护理组长及组员的PVC磁片姓名牌贴到白板对应位置上,护士长每天根据患者总数、危重患者数、手术患者数等情况,将分管的患者床号写在相应的姓名牌后。
期刊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HCCO)是一项全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其原理是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等,这些指标较肺毛细血管嵌入压(PCW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
在分娩过程中,传统的做法即进入产程后,产妇开始卧床,进入第二产程后则采用膀胱截石位.随着产科技术的进展,WHO的《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对常用措施的评估,认定产程中采用运动及体位改变对分娩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现在产程停滞是产妇中一个常见疾病.过多的医疗管理、肥胖以及产妇和护理人员对于产程中体位的重要性认识的缺乏都是导致产程停滞的原因.1996年WHO在《正常分娩监护使用守则》中,提出产时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