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叙述者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文体家纳博科夫的文体代表作《微暗的火》,在文本解读方面有众多不同的说法,近年兴起的叙述学热更是让很多学者都运用叙述学原理来分析这部后现代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叙述层次中的不同叙述者,一一来剖析文本的几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 小说《微暗的火》 叙述层次 叙述者 解读方式
  
  一、绪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微暗的火》的出版,大大地震惊了当时的批评家们,著名的女作家玛丽·麦卡锡将其称赞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①
  这部小说以诗体评注的文体模式为平台,展开了一个个故事中的故事——美国著名诗人约翰·谢德的九百九十九行自传体长诗、为长诗做编注的他的邻居及同事金波特,以及金波特所讲述的关于赞巴拉前国王查尔斯二世被废黜后逃亡的故事。里蒙·凯南在他的《叙事虚构作品》中主张:“叙述者所属的叙述层次,叙述者参与故事的程度,叙述者的作用被感知的程度,以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都是决定读者如何理解故事,对故事采取何种态度的关键因素。”②本文在叙述层次中分析叙述者,进而对小说在不同叙述者下的不同表象予以剖析。
  二、未知的全能超故事层叙述者
  有一首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儿歌是这样唱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从前有座山……”这个儿歌恰好解释了關于叙述层次的问题: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叙述了另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又可能再叙述另一个故事,以此类推,以至无限,这些故事就构成了叙述层次。在这些个叙述层次里,有一个最高的层次,就如同那首儿歌里的第一座山里的故事层,热奈特在他的《叙事话语》中把这一层次叫做“超故事层”,而第二层叙述称作“故事层(内故事层)”,承接故事层的是“次故事层”,接下来可能还有“此次股故事层”等。叙述总是处于所叙述的故事之上的那个层次。因此,故事层由超故事层的叙述者叙述,次故事层由超故事层的叙述者叙述,次故事层由故事层的叙述者叙述。③
  超故事层即为整个小说所讲述的事件,在《微暗的火》中,假如将这个叙述层中的叙述者视为那位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假如他是热奈特所说的那种不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异故事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故事中出现的谢德或是金波特,而是构建了包括赞巴拉国王查尔斯、约翰·谢德和金波特在内的一个未知的人。那么整个故事都是他虚构出来的,那么作为故事层的谢德的长诗和金波特的编注,以及作为次故事层的赞巴拉前国王的故事,显然都是拥有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对于选择这个超故事层的读者,这个故事的真实表象就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只是一个未知的叙述者所构建出来的故事。
  三、谢德作为超故事层叙述者
  假如将谢德看做超故事层中的叙述者,整首长诗,包括前言评注索引等全都是这位美国著名诗人所作,按照热奈特所认为的,这个叙述者(谢德)同时又是超故事叙述者所讲的第一叙述故事里的一个人物,那么这个叙述者就是第二等级的,即故事内叙述者。谢德作为故事内叙述者,在他讲述的金波特的赞巴拉国王的故事中,并没有作为一个人物出现,所以他是一个故事内的、异故事的叙述者。而他作为故事层的叙述者,显然是不可靠的——他虽然在长诗部分的故事层按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记录和展示了他的一生。他与妻子的相知、相爱,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滴,以及女儿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④但是在前言等故事层中却叙述了自己的死亡,而人是不可能在死亡后继续叙述的。这个超故事层中的一个真实的表象就是谢德没死。那么谢德作为故事层的叙述者是可靠的么?
  1.谢德是可靠的叙述者。
  那么在故事层中次故事层也是可靠的,而金波特作为次故事层的叙述者,在讲述赞巴拉王国前国王查尔斯二世的故事时,时刻暗示着他就是那位被废黜的国王,在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位化名为格拉杜斯的杀手暗杀他,那么这位前赞巴拉国王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故事层下真实的表象就是谢德没死,他叙述了整个故事,而那个关于他隔壁邻居就是赞巴拉前国王,并且给他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是真实的。
  2.谢德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里蒙认为不可靠的叙述者的标着是他对故事所作的描述或评论使读者有理由怀疑。而谢德在叙述金波特的赞巴拉国王的故事确实是有可以令读者怀疑的理由——他不是直接写出他听这个故事的过程,而是假借了自己的死亡,托金波特之口来叙述了次故事层。那么在这个故事层下真实的表象是谢德没死,他虚构了一个赞巴拉前国王的故事。
  四、金波特作为超故事层叙事者
  金波特作为参与了他所讲的故事层的一个人物,他也是一个故事内叙述者,并且作为次故事层的人物出现,他还是个“同故事的”叙述者。关于他的在故事层的可靠程度,我们仍可以按照两分法进行分析。
  1.金波特是可靠的故事层叙事者。
  在这个假设里,我们接受小说中所写的,金波特真的是美国著名诗人谢德的邻居、同事,为他的长诗《微暗的火》做编注,那么他作为次故事层——赞巴拉国王的故事的叙述者的可靠性,也有两个可能。
  (1)金波特是可靠的次故事层叙述者。
  那么金波特就是那个被废黜出逃的赞巴拉前国王,忧心忡忡地等待着杀手来暗杀他,杀手却误杀了他的邻居:诗人谢德,那么在这个次故事层下还有一个次次故事层需要辨别叙述者的可靠性,即诗人谢德的长诗《微暗的火》是否真如金波特所言,是为他而写的传记呢?
  ①金波特是可靠的次次故事层叙述者。
  诗人谢德的最后一首长诗《微暗的火》是真的为他本人所写的传记,只是过于隐晦,于是他为这首诗做了编注,并帮助诗人的遗孀出版了这首诗人为他写的诗体传记。那么这个次故事层下的真相就是金波特一直在讲真话并只讲真话。谢德的诗《微暗的火》确实是金波特本人的传记,一部间接的,掩饰得很绝妙的传记。金波特就是查尔斯二世,赞巴拉前国王。
  ②金波特是不可靠的次次故事层叙述者。
  虽然金波特与诗人的友谊是真实的,诗人也的确乐于听他所讲的关于赞巴拉前国王的故事,但是诗人并没有把它作为题材写入他的长诗《微暗的火》中,就如同他自己在编注里所说的那样:
  “我开始阅读这首诗。……我那夕阳斜照的城垛在哪儿?赞巴拉博览会在哪儿?……啥也没有!”⑤
  他在得到诗人手稿的编辑权之后,就开始撰写他自己与诗人想表达的意思绝对不同的评注,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对这首诗的注释,不过是试图拣出那些回响,细致的火浪,微暗的点点磷光和无数潜在的受惠于我的地方罢了。”
  在这个次次故事层中真实的表象为金波特确实是赞巴拉的前国王,他认识诗人谢德之后,就一直灌输给诗人关于赞巴拉的故事,希望诗人能写一部关于他的长诗,但是诗人并未真的将他提供的素材应用到长诗里。
  (2)金波特是不可靠的次故事层叙述者。
  虽然作为故事层的叙述者他是可靠的,他确实是诗人谢德的邻居和同事,但是他并不是什么赞巴拉前国王,只是一个普通的俄国流亡者,本命叫波特金,“我也许会在另一个校园里,变成了一个上了年纪、快乐而健康、异性恋的俄国佬,一名流亡作家,没有名望,没有未来,没有听众,任什么也没有,而只有他的艺术”。⑥
  2.金波特是不可靠的的故事层叙述者。
  最后一种可能,金波特不是赞巴拉前国王查尔斯,只是一个普通的俄国流亡者,关于赞巴拉一切都是幻想,连诗人谢德都是幻想出来的。
  五、结语
  《微暗的火》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作品,前一部分是999行诗,仅占全书十分之一,后一部分则是对长诗所做的繁琐注释,“前言”和“索引”也纯属虚构。纳博科夫的意图是要读者与作者合作,通过反复对照阅读,自行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纳博科夫是一位文体实验作家,他对小说的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他的双语言、多重文化的经历使他对小说、对艺术的思考更独特与深入。《微暗的火》是他的比较突出的一部小说,融合了作者开放的艺术理念和深厚的学术功力,它不仅是作者写作生涯的一个突破,而且是小说发展进程的一个突破。然而,对于这部小说,一些解读并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小说的解读方法有很多种,很多读者有不同的看法,而这正是作家所期盼的,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叙述层次中的不同叙述者,共概括出九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注释:
  ①梅绍武.《微暗的火》译后记[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63.
  ②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69.
  ③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65.
  ④张成喜.从聚焦模式看《微暗的火》叙述者可信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3,(6):105-106.
  ⑤纳博科夫.微暗的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37.
  ⑥纳博科夫.微暗的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40.
  
  参考文献:
  [1]纳博科夫著.梅绍武译.微暗的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里蒙·凯南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W.C.布斯著.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陈冬秀.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 加强美术教学是城市规划类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类专业美术教学中应该遵循注重美术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城市文化熏陶美学教育和注重美学材质教育三条原则。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专业 美术教学 三条原则  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工为主、文理工结合,正在兴起的专业,为社会培养注册职业规划师和管理、研究人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
摘 要: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作之路。  关键词: 王蒙 体制内 先锋性 创作之路    王蒙生于1934年,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50年代初发表《青春万岁》开始登上文坛,至今笔耕不辍。共产党
摘 要: 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孟子》不仅是思想史上的巨著,而且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著作。《孟子》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傲然儒者的气魄与风度,散文也个性鲜明、富于气势,具有以气制胜的突出特色,是散文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孟子 浩然之气 散文影响  屈原与但丁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代表诗人,同时又是中西方极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
摘 要: 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怎样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直面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研究并找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化建设 领导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网络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网络社会
摘 要: 波波的《绾青丝》是穿越文发端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文典型地体现了穿越文的文体特征、情感价值与叙事理念。《绾青丝》所写的人与事是古今时空交汇的产物,它通过“架空”的历史想象,生动、完美地诠释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哲学与崭新形象。今天,重读《绾青丝》这部穿越文,对于探析该种“类型文学”的内涵与特征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穿越文 波波 《绾青丝》 女性意识  近些年来,穿越小说可谓异军突起
摘 要: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极其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应该利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理论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立身社会大环境,立足于自身实际,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未来,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力献策。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健康成长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吸纳区域文化和行业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行业性 高职高专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融合 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对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形成独
摘 要: 本文从追“新”入手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公共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启迪智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作者结合当前本院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 环艺专业研究生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
摘 要: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了殷商文化的一绪,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西部特征。周人完成了祖先神与至上神的二元化革命。周人的伦理政治孕育了民本主义思潮的萌芽。这种人本主义思潮的萌动,更鲜明具体地体现在周公制礼作乐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完成了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  关键词: 神本 人本 文化 趋势 
摘 要: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塑造了南方破落家庭康普生一家的诸多悲剧角色,只留下年迈的黑人女仆迪尔西给人带来一丝希望。本文通过分析迪尔西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挖掘作者对于基督精神重生的呼唤。  关键词: 小说《喧哗与骚动》 迪尔西 基督精神 重生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作者以康普生家族的命运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情感[6]P8。作品分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