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变化,探索HFMD患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以及上述指标对重型HFMD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敏感性及预警作用。

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470例HFMD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儿保科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将研究组分为普通组(n=300),重症组(n=110)及危重症组(n=60例)。比较上述各组患儿的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

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27.670±6.273)mg/L]较对照组[(25.585±5.177)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DAO[(3.205±0.956)U/L比(3.135±0.884)U/L,P>0.05]、内毒素[(1.186±0.486)U/L比(1.091±0.494)U/L,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HFMD患儿的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88,P<0.05),DAO、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9、2.296,P>0.05)。组间两两比较,危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32.502±4.756)mg/L]明显高于重症组[(29.872±6.468)mg/L]、普通组[(25.896±5.691)mg/L]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重症、危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血浆D-乳酸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早期明显升高,相对于DAO和内毒素,血浆D-乳酸是重症、危重症HFMD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其他文献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移植后复发是allo-HSCT主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针对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新兴治疗方法,而且随着研究的进展,CA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研究发现移植后复发患者通过供体来源的CAR-T能够显著提高OS率,控制疾病的
目的观察五味子总木脂素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五味子低剂量组、五味子高剂量组,每组15只。模型组、五味子低剂量组、五味子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50 mg/kg复合Aβ海马定位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后3 d开始给药。五味子低、高剂量组
目前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流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模式由专职ICU医师组成医疗团队,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ICU的住院时间及节约医疗费用,在重症医学平台上进行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医疗资源整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创新。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人员短缺的地区采用开放式管理或半封闭、半开放管理也是一种选择。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l7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aO2/FiO2、pH、Na+、K+、尿素氮、肌酐、尿量、ACT及并发症情况,评估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1~36月龄住院婴幼儿的营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那曲地区婴幼儿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首次在我科住院的婴幼儿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长、体重、疾病等)及喂养状况(如生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等)进行详细登记。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
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可以无创、实时监测脑血流变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是神经危重症的诊治中应用广泛。在创伤性脑损伤、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中风、脑血管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死亡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TCD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明确患儿的脑灌注情况,监测患儿对治疗的反应,指导治疗,提示预后;另一方面
期刊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当今危重病医学所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脓毒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而生物标记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的生物标记物进行总结。
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对患儿进行全程记录、实时监控、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简化医护工作流程,支持临床决策,促进远程医疗和远程学习,推动重症医学临床科研发展。重症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促进重症医学发展。
目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差值(ΔSOFA)的动态变化,探讨PCT-C及ΔSOFA在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二病房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274例,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178例)和死亡组(96例)。确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