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需求不在是制约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供给侧的角度对旅行社业的旅游产品、旅游社业的服务、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及旅行社业信息化供给普及率四个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创新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提高旅游服务供给质量;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种类;提高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旅行社业供给侧改革,引导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旅行社业;旅游产品;旅游服务
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旅行社业是整个旅游产业的核心,是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是连接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主要载体。因此,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程度。而如今的旅行社业正面临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由此可以预见,如何围绕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局,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乘势而上,是旅行社业深思的大问题[1]。
一、供给侧背景下的旅行社业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已初步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与旅行社业供给之间的矛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供给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且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力所引起的供需错位。因此,在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为了有效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应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为立足点,着力解决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二、旅行社业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人居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观光旅游不再受到追捧,对邮轮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当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供给供过于求,新型供给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产品供应不足;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依然是以“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为主,散客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较少。从供给端而言,旅游社业提供的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有效供给不足。
2、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特色,供给水平不高
具有一定文化特色,能给游客带来独特文化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最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市场上供给的旅游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与特色的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理性客观地审视旅行社业供给的旅游产品,会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不少旅游产品缺乏高端设计,有的创新创意不足;有的旅游产品开发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各地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较严重;低层次的旅游产品过多,精细化品质高的旅游产品十分匮乏,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探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及对旅游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
3、旅游产品供给同质化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受制于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模式,目前中小旅行社的数量规模较大,多为挂靠或自营,旅行社间的竞争加剧,这使得旅行社管理者没有精力去研究更多更好的产品[2]。为保证效益,大多旅行社选择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直接将原有的产品反复放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且大多产品来源相同。因此,旅行社业供给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旅游市场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二)旅游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进入我国旅行社业的门槛較低,大多数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考量。因此旅行社业员工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在提供服务时的质量也较难得到保证,这就直接导致了旅游消费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种类单一
目前在我国旅行社业的组成结构中,大型旅行社占据的比例较小,中小型旅行社数量规模较大。由于挂靠的费用较低,所以大多中小旅行社的经营为挂靠,还有一部分为自营。而大多中小型旅行社只具备咨询和招徕的资格,并不具备为消费者提供自行设计产品等充满特色的服务的资格,因此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较为单一。加之大多旅行社常以经济效益为主,只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忽视为顾客提供附加服务所带来的长期效益。
(三)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有很多与旅游相关的协会,有国家的旅游协会,有地方的旅游协会。但目前我国加入协会的旅行社大多为大型旅游企业,中小型旅行社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旅行社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大多数协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功效,举办一些旅游相关的交流活动,促进旅行社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行业协会有名无实的现象。因此,综合来看,与旅行社业相关的协会供给效率低下。
(四)旅行社业信息化供给普及率低
我国大部分旅行社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少数的旅行社能够把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参与到“互联网+旅游”的潮流中去。整体来说,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与日益变化的旅游发展趋势不相吻合。同时,因为管理方式落后,旅行团安排失误也常有发生。人工化办公固然有其优势,但考虑到效率和质量的协调关系,旅行社应当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2]。这有利于推进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的发挥广告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便捷,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旅行社的运行效率。
四、供给侧背景下的旅行社业发展策略
(一)加快推进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1.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有着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倾向于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然而,目前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日益丰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供需错配、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旅游消费的热点在旅游新业态领域,所以,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应以游客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时增加有效供给。树立“生产取决于游客需求”的理念,开发出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着力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重点加大对新型旅游产品、新业态的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自驾游、研学旅游、房车营地、邮轮旅游、养生旅游和老年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产品;树立“大旅游、大旅游产品”的理念。把与游客旅游相关的所有产品与服务都视为整体的系统,致力于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来开发旅游产品;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旅行社业应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生产出更多满足游客需求的新产品和新业态。
2.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消费者旅行经验的增加,其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提出的新要求,旅行社业应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在追求旅游产品总量扩大的同时关注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以精品意识为理念,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重点加大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投入,挖掘文化特色与内涵,植入创新创意元素,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如:依托现有的历史遗存、节庆活动等,深入研究其文化精髓,打造精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
3.创新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
目前, 中国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旅游阶段,旅行社经营已处于买方市场,市场需求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向追求多样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转变。而且随着消费者的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其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来看,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产品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新趋势为导向,正确运用市场细分化原则,对旅行社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线路;丰富旧产品内涵、增强游客参与性,使其能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样便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是旅行社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增强品牌意识,是提升旅游产品体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旅游产品体系竞争力的要求。
(二)优化旅游服务供给
1.提高旅游服务供给质量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市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责任创造高素质的旅游市场环境。基于目前旅行社业就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为消费者所供给的服务质量较难保证的现状。旅行社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提高综合要求,招聘那些文化素质较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后期培训时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整个旅游市场责任意识的培训,以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供给给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2.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种类
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政策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旅行社没有精力去创新服务产品设计,只是给消费者提供单一的、同质化的旅游服务。基于这种现状,旅行社业应放宽政策,鼓励旅行社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效益,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的种类。多元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供给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进而增加顾客的好感度,使其成为忠诚顾客,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效益。如除提供常规的旅行产品外,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旅行社除了提供简单的面对面咨询服务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增值服务,如接待出行目的地相同的旅游者,可建立相关信息群,加入专业旅游咨询人员,为其提供实时服务,促进顾客之间的交流。其好处有两点,其一,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其二,通过顾客间的交流与信息反馈,有利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走向,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现实依据。
(三)提高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
旅行社的发展应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所以旅行社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出现,让旅行社自身权益受到保证,市场竞争有序开展也有了专门的监管。但目前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发展并不受到大众旅行社的欢迎,因此旅行社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效用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功能,以提高其供给效率。旅行社行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权意识、自律意识的教育;旅行社应积极加入旅行社行业协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维护旅游市场的健康环境,诚信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旅游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旅行社行业协会寻求维权途径,保护自身利益,进而维护旅游市场的环境,为消费者供给诚信优质的服务;面对不正当的竞争,如“低价团”、“零负团费”的现象,除了通过正当途径维权外,还应加强自律意识,拒绝参加不正当竞争活动,促进公平、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的建成,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旅游市场环境的期望,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
(四)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旅行社业应结合我国旅游整体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 +””创新思维,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先进的技术推动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要素的配置效率,丰富旅游产品的形态,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从而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开发的运行效率与高新科技含量。对此,可供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实施“旅游 +互联网”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构建开放包容的“旅游+互联网””环境,提升“旅游+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建设,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鼓励、支持和引导线上线下旅游企业融合发展[3];第二,旅游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工,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因此旅行社业应寻求政府在政策、资金层面的支持;第三,旅行社业应构建旅游数据库。通过构建旅游数据库,以大数据引导旅游发展,可有效对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准确判断,适时开发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合理引导游客的需求;第四,旅行社业应培养旅游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在旅游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技术是支撑,人才是保障。对于旅行社业来说,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会使其找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五、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市场不再是卖方的市场,而是买方的市场。因此,当前制约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供给侧改革思维是推进旅行社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社业+供给侧改革”,看似简单,加出来的却是旅游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是旅游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旅行社业倘若能够创新管理方式手段,及时开发出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新产品、新业态,就能有效承接庞大的消费需求,就能独领风骚,获得更多的旅游红利。相反,倘若供给不力,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难以满足大众的旅游需求,那么,这块大众旅游时代的大蛋糕,也就很难分到更大份额了。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旅游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围绕供给侧,也要围绕需求侧做文章,研究好游客的旅游兴趣点、兴奋点,关注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只有双向进行才能有效的推进旅行社业供给侧改革。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博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旅游业转型 [J] .中国旅游报.2015(14):59.
[2]陈丽萍. 关于对我国旅行社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对旅行社管理机制创新的探讨 [J]读者文摘.2014(22):165-166.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旅行社业;旅游产品;旅游服务
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旅行社业是整个旅游产业的核心,是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是连接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主要载体。因此,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程度。而如今的旅行社业正面临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由此可以预见,如何围绕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局,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乘势而上,是旅行社业深思的大问题[1]。
一、供给侧背景下的旅行社业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已初步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与旅行社业供给之间的矛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供给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且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力所引起的供需错位。因此,在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为了有效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应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为立足点,着力解决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二、旅行社业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人居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观光旅游不再受到追捧,对邮轮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当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供给供过于求,新型供给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产品供应不足;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依然是以“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为主,散客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较少。从供给端而言,旅游社业提供的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有效供给不足。
2、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特色,供给水平不高
具有一定文化特色,能给游客带来独特文化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最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市场上供给的旅游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与特色的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理性客观地审视旅行社业供给的旅游产品,会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不少旅游产品缺乏高端设计,有的创新创意不足;有的旅游产品开发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各地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较严重;低层次的旅游产品过多,精细化品质高的旅游产品十分匮乏,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探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及对旅游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
3、旅游产品供给同质化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受制于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模式,目前中小旅行社的数量规模较大,多为挂靠或自营,旅行社间的竞争加剧,这使得旅行社管理者没有精力去研究更多更好的产品[2]。为保证效益,大多旅行社选择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直接将原有的产品反复放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且大多产品来源相同。因此,旅行社业供给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旅游市场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二)旅游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进入我国旅行社业的门槛較低,大多数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考量。因此旅行社业员工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在提供服务时的质量也较难得到保证,这就直接导致了旅游消费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旅行社业供给的服务种类单一
目前在我国旅行社业的组成结构中,大型旅行社占据的比例较小,中小型旅行社数量规模较大。由于挂靠的费用较低,所以大多中小旅行社的经营为挂靠,还有一部分为自营。而大多中小型旅行社只具备咨询和招徕的资格,并不具备为消费者提供自行设计产品等充满特色的服务的资格,因此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较为单一。加之大多旅行社常以经济效益为主,只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忽视为顾客提供附加服务所带来的长期效益。
(三)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有很多与旅游相关的协会,有国家的旅游协会,有地方的旅游协会。但目前我国加入协会的旅行社大多为大型旅游企业,中小型旅行社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旅行社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大多数协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功效,举办一些旅游相关的交流活动,促进旅行社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行业协会有名无实的现象。因此,综合来看,与旅行社业相关的协会供给效率低下。
(四)旅行社业信息化供给普及率低
我国大部分旅行社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少数的旅行社能够把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参与到“互联网+旅游”的潮流中去。整体来说,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与日益变化的旅游发展趋势不相吻合。同时,因为管理方式落后,旅行团安排失误也常有发生。人工化办公固然有其优势,但考虑到效率和质量的协调关系,旅行社应当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2]。这有利于推进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的发挥广告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便捷,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旅行社的运行效率。
四、供给侧背景下的旅行社业发展策略
(一)加快推进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1.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有着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倾向于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然而,目前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日益丰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供需错配、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旅游消费的热点在旅游新业态领域,所以,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应以游客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时增加有效供给。树立“生产取决于游客需求”的理念,开发出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着力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重点加大对新型旅游产品、新业态的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自驾游、研学旅游、房车营地、邮轮旅游、养生旅游和老年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产品;树立“大旅游、大旅游产品”的理念。把与游客旅游相关的所有产品与服务都视为整体的系统,致力于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来开发旅游产品;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旅行社业应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生产出更多满足游客需求的新产品和新业态。
2.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消费者旅行经验的增加,其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提出的新要求,旅行社业应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在追求旅游产品总量扩大的同时关注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以精品意识为理念,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重点加大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投入,挖掘文化特色与内涵,植入创新创意元素,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如:依托现有的历史遗存、节庆活动等,深入研究其文化精髓,打造精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
3.创新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
目前, 中国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旅游阶段,旅行社经营已处于买方市场,市场需求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向追求多样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转变。而且随着消费者的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其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来看,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产品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新趋势为导向,正确运用市场细分化原则,对旅行社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线路;丰富旧产品内涵、增强游客参与性,使其能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样便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是旅行社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增强品牌意识,是提升旅游产品体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旅游产品体系竞争力的要求。
(二)优化旅游服务供给
1.提高旅游服务供给质量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市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责任创造高素质的旅游市场环境。基于目前旅行社业就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为消费者所供给的服务质量较难保证的现状。旅行社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提高综合要求,招聘那些文化素质较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后期培训时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整个旅游市场责任意识的培训,以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供给给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2.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种类
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政策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旅行社没有精力去创新服务产品设计,只是给消费者提供单一的、同质化的旅游服务。基于这种现状,旅行社业应放宽政策,鼓励旅行社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效益,丰富旅游服务供给的种类。多元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供给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进而增加顾客的好感度,使其成为忠诚顾客,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效益。如除提供常规的旅行产品外,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旅行社除了提供简单的面对面咨询服务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增值服务,如接待出行目的地相同的旅游者,可建立相关信息群,加入专业旅游咨询人员,为其提供实时服务,促进顾客之间的交流。其好处有两点,其一,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其二,通过顾客间的交流与信息反馈,有利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走向,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现实依据。
(三)提高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
旅行社的发展应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所以旅行社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出现,让旅行社自身权益受到保证,市场竞争有序开展也有了专门的监管。但目前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发展并不受到大众旅行社的欢迎,因此旅行社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效用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功能,以提高其供给效率。旅行社行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权意识、自律意识的教育;旅行社应积极加入旅行社行业协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维护旅游市场的健康环境,诚信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旅游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旅行社行业协会寻求维权途径,保护自身利益,进而维护旅游市场的环境,为消费者供给诚信优质的服务;面对不正当的竞争,如“低价团”、“零负团费”的现象,除了通过正当途径维权外,还应加强自律意识,拒绝参加不正当竞争活动,促进公平、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的建成,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旅游市场环境的期望,充分发挥旅行社行业协会的供给效率。
(四)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旅行社业应结合我国旅游整体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 +””创新思维,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先进的技术推动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要素的配置效率,丰富旅游产品的形态,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从而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开发的运行效率与高新科技含量。对此,可供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实施“旅游 +互联网”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构建开放包容的“旅游+互联网””环境,提升“旅游+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建设,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鼓励、支持和引导线上线下旅游企业融合发展[3];第二,旅游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工,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因此旅行社业应寻求政府在政策、资金层面的支持;第三,旅行社业应构建旅游数据库。通过构建旅游数据库,以大数据引导旅游发展,可有效对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准确判断,适时开发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合理引导游客的需求;第四,旅行社业应培养旅游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在旅游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技术是支撑,人才是保障。对于旅行社业来说,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会使其找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五、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市场不再是卖方的市场,而是买方的市场。因此,当前制约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供给侧改革思维是推进旅行社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社业+供给侧改革”,看似简单,加出来的却是旅游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是旅游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旅行社业倘若能够创新管理方式手段,及时开发出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新产品、新业态,就能有效承接庞大的消费需求,就能独领风骚,获得更多的旅游红利。相反,倘若供给不力,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难以满足大众的旅游需求,那么,这块大众旅游时代的大蛋糕,也就很难分到更大份额了。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旅游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围绕供给侧,也要围绕需求侧做文章,研究好游客的旅游兴趣点、兴奋点,关注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只有双向进行才能有效的推进旅行社业供给侧改革。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博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旅游业转型 [J] .中国旅游报.2015(14):59.
[2]陈丽萍. 关于对我国旅行社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对旅行社管理机制创新的探讨 [J]读者文摘.2014(2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