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大建中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建中汤是否通过干预SIRT1/FoxO3a通路及SRT1/NF-κB通路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作用.方法:采用母婴分离等方法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大建中汤组(2.16/kg),匹维溴铵组(45mg/kg).每组8只,每组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d.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SIRT1、FoxO3a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MnSOD、NF-κB p65及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中SIRT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脊髓背角中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20、40、60mmHg压力下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P<0.01),SIRT1 mRNA、Fox03a mRNA及MnSOD表达显著下降(P<0.05),NF-κB p65、IL-6水平显著上升(P<0.05),SIRT1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建中汤组大鼠在20、40、60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显著下降(P<0.01,P<0.05),SIRT1、FoxO3a mRNA及MnSOD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及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SIRT1及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建中汤通过干预SIRT1/NF-κB通路以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同时通过上调抗氧化酶MnSOD对抗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发挥治疗IBS内脏痛的作用.
其他文献
韩学杰主任医师首次提出中医“九法五径”临证法则.在处方用药时以“用药无毒、保护脾胃、重视反佐、注意引经、中病即止、注重疏通、扶正祛邪、丸药缓图和给邪出路”为法,以“祛痰浊、微发汗、通大便、利小便、调血分”为径,临床效果显著.
总结李光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经验.李光荣主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以肾阴虚为本,心肝火旺为标,即心肾不交,总责于冲任亏虚,病久则脾肾阳虚.治疗上,以滋肾清心为主,不忘顾护脾胃,病变日久,重视温补脾肾,上清下温,予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同时重视情志,强调心理疏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因肠道功能失调而出现便秘或泄泻,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肾阳虚衰.近年来血透工作者逐渐重视中医外治法在血透领域发挥的作用,灸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调理脾胃灸法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虚弱症状及生存质量.然笔者在为血透患者施行灸疗的过程中发现调理脾胃灸法亦可改善脾肾阳虚证患者排便情况.文章通过探讨脾肾阳虚证血透患者并发便秘或泄泻的病因病机,论述调理脾胃灸法特点及其近年来在血透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试探索调理脾胃灸法改善脾肾阳虚证血透患者排便情况的理论依据,为调理
目的:研究肾髓同治方对小鼠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雌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髓同治组;间充质祖细胞β-cateninGli1ER敲除小鼠18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β-cateninGli1ER组和β-cateninGli1ER+肾髓同治组.双侧卵巢切除法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灌胃8周后,Micro-CT观察股骨微结构变化,ABH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β-catenin、PPAR-γ、Osterix mRNA表
文章总结杭州宣氏儿科对小儿感冒后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经验.宣氏儿科临床上认为,感冒后咳嗽,病机主要为外有风邪郁遏在表,内夹痰湿、内火、肝风、食积,病位主要在肺,但可伴有心、肝、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治法以疏风解表,宣肺利咽为主,同时重视兼夹症治疗.最后,应根据患儿不同体质进行预后调理,瘥后防复.文末附上病案分析一则.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宝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内皮细胞迁移功能、Fli-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Fli-1-siRNA并转染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血清)、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正常血清)、高糖+糖肾宝血清组(30mmol/L葡萄糖+糖肾宝血清)、Fli-1-siRNA组(30mmol/L葡萄糖+Fli-1-siRNA+正常血清)、Fli-1-siRNA+糖肾宝组(30mmol/L葡萄糖+Fli-1-siRNA+糖肾宝血清)、空转组(30mmol/L葡
《黄帝内经》提出针刺可以产生针下热、凉的感觉,奠定了针灸手法烧山火、透天凉的理论基础.文章简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源流及发展,阐述《针灸大成》等代表作的学术经验;论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适应证;分述行降阴法、捻转手法、慢提紧按、行九阳数、随而济之、行震刮术、呼吸补泻、针孔处理等管氏烧山火八步操作法和管氏透天凉手法,结合病例阐述了管氏手法的临床运用及学术特点;探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龙江韩氏妇科始创于清代宣宗道光年间,至今180余年.韩氏先祖韩儒林,第二代传人韩殿一,第三代传人韩百灵,第四代传人韩延华,在近代中医妇科界享有极高的名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龙江韩氏妇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即“肝肾学说”、“同因异病,异病同治”及“肝主冲任”理论.总结该思想指导疾病诊疗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韩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而指导临床疾病诊治.
简介管氏针刺手法之渊源,阐述管氏针刺手法体系内涵,包括:管氏针刺手法十要,管氏下针十法,管氏乾坤午阴针法,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管氏太极纯真补泻法-烧山火、透天凉,管氏飞经走气四法,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管氏特殊补泻手法.分析了管氏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论述了管氏针刺手法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FD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人手,对中医药治疗FD提出从胃论治,以通为要,以降为和,从肝论治,以调为顺,气血通调,从脾论治,以升为健,权衡虚实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FD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