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灰石可以记录和保存岩浆和热液活动的信息。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发育,为研究该矿床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已有对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的研究集中在其稀土元素特征,较少讨论其对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的制约。本文选取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矿伟晶岩脉(3号脉)和相对贫矿伟晶岩脉(1号、2b号和3a号脉)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磷灰石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相学分析表明,磷灰石主要与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锰铝榴石等伴生。EPMA分析显示,磷灰石F含量为3.67%~4.4
其他文献
铷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是未来各国资源争夺的焦点。虽然我国铷矿资源总量丰富,但主要为低品位难以加工利用的花岗岩型铷矿床,而以铁锂云母、锂云母和铯沸石等作为矿石矿物的高品位易加工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非常有限。因此,富铷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形成过程、元素分异机制以及铷在不同矿物相中的赋存状态和控制因素是铷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对花岗(伟晶)岩铷矿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简介中亚造山带东、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等稀有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和时空分布,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本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为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所创立,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五种奖。每年12月10日颁奖。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每四年奖励2~4名40岁以下的杰出数学家,奖品之一是一枚金质奖章。
金属铼(Re)是支撑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具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Re都赋存在斑岩型矿床的辉钼矿之中,且Re含量在矿床、矿石、矿物颗粒等不同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学术界对导致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全球斑岩型Cu(Mo)、Mo(Cu)矿床中Mo品位、辉钼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和Re-Os年龄、成矿岩体的化学组成、Sr-Nd同位素等数据的汇总,深入探讨了影响该类矿床辉钼矿中Re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Re含量与矿床中钼的平均品位呈负相关,地幔物质的加
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s)和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类金属元素及其矿床的总称,其成矿特点和成矿机制研究已成为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翟明国等,2019;陈骏等,2019;毛景文等,2019;蒋少涌等,2019)。在此背景下,国家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于2019年立项了重大研究计划《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提出关键矿产资源研究地质方面主要科学问题包括: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赋存状态、重大地质事件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缘,是成矿带断凹区火山岩盆地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亟待开展矿床地质特征、金属元素特别是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黄竹园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砖桥组、双庙组火山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脉状、浸染状、细网脉状。本次工作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对矿床中采集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室内镜下观察、短波红外分析测试(SW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自动矿物综合分析(TIMA)
地质冶金学(Geometallurgy)是一门交叉学科,将矿体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与冶金性能联系起来,目标是描述和了解矿体的冶金性质的多样性,并建立三维地质冶金学模型,用于协助矿山开采计划和优化工艺设计流程等。金矿石依据选冶难度可以分为易选矿石和难选矿石,其中难选矿石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金的包裹和脉石矿物影响两种因素。金的地质冶金学需要查清金的赋存状态,包括金矿物的种类与矿石难选冶的原因,从而为选矿提供指导。金的赋存形态包括显微金、亚显微金和表面金,研究金的赋存状态需要使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等分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矿床学研究程度和矿产利用技术水平最高的成矿带之一,大部分矿床中除了主要成矿元素铜、金、铁和硫等,还伴生潜在可利用的关键金属资源镉、钴、硒、碲和铼等。由于目前矿山主要选矿回收铜、铁、硫、铅、锌、金和银等主要矿种,在不改变选矿工艺的条件下,矿山产品矿精粉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可利用性是当前关键金属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成矿带内玢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和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等六类矿床的矿山产品(铜金粉、硫精粉、铁精粉和金精粉)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地层交代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分为靠近岩体(<100m)浸染状矿石和远离岩体(>100m)的条带状矿石,分别赋存在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层控矽卡岩中。桂林郑矿床的矿石矿物为富钼白钨矿(钼钙矿-白钨矿系列),可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形成于无水矽卡岩阶段(Sch-I)和含水矽卡岩
东秦岭雷门沟钼矿是近年来在豫西新探获的一处超大型钼矿床,同时在隐爆角砾岩中发现了钼矿体。为查明隐爆角砾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隐爆角砾岩中角砾和胶结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的分析和研究。主量元素表明角砾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碱性岩石系列,而胶结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拉斑系列。角砾和胶结物的稀土元素含量∑REE变化较大,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胶结物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与新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花岗
全球范围内出露的碳酸岩大多为钙质、镁质、铁质碳酸岩,少量为钠质和硅质碳酸岩,极少有富Sr碳酸岩的报道,其岩石成因、资源意义及对碳酸岩岩浆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本次在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区南部包子山稀土矿床的露天采坑中发现了超级富Sr的碳酸岩,其呈不规则的脉状侵入到构造角砾岩中。岩石呈紫色-淡紫色,微晶-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萤石,基质主要为菱锶矿、方解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金云母、重晶石并含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其稀土元素总量(∑REE)达3.5%~6.1%,Sr含量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