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癎)34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癎(PTE)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门诊随访和EEG、AmbulatoryEEG、CT、MRI等检查,对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神经体征、颅脑损伤程度、颅内并发症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4例中继发全身性发作23例,部分发作11例;偏瘫18例;颅脑外伤后凹陷性及粉碎性骨折16例.CT示脑内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7例,混合性颅内血肿9例;20例行MRI检查,其中17例有局限性长T2高信号;4~12周后查EEG、AmbulatoryEEG示有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特异性癎性放波者共10例,部分或全部爆发抑制、发作性低电压或α、β及δ单一节律放波者共18例.脑外伤后昏迷>12h 22例.结论PTE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婴幼儿发病较早,年长儿较迟;其主要危险因素:昏迷>12h的严重颅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凹陷性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皮层及皮层下同时损伤,硬膜下出血等.PTE发作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性全身大发作;AmbulatoryEEG、EEG、CT、MRI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一、坚持队伍调动合理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调动队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意图,选择不同的组织练习队形,让学生在休息或者返回的途中就能知道自己在下一个练习时的具体站位。教师可以将现有场地的地面标线等作为参照物,当教师需要相应的教学队形,通过哨音或者手势,讓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在一个场地做多个练习,以此避免学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