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广为人们接受,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服务产品,彰显着互联网新的篇章。与传统互联网传播工具相比,微博在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微博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互联网传播工具相比,微博在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中,在时效性、开放性、传播效益和传播形态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传播方式更为便捷。一是信息产生简单,编辑门槛低。微博简短,国内的微博一般允许发布140个汉字之内的短消息,也可发布简短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资料。二是发布和接收渠道便捷。目前,微博的信息发布和接收整合了多种平台,可以通过web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绑定IM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实时进行。另外,微博的同步性功能设置可以将一条信息同步发布在其他关联的微博网站上。三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BBs、论坛、博客等互联网传播工具相比,使用者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只要有发布的终端设备,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上传到自己的微博页面上;接收者所关注的人更新了消息之后,系统会自动将更新的信息聚合到个人主页当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是信息的同步主动呈现。四是信息再传播即时。微博设有转发功能键,只需点击就可即时完成信息的再传播。
  2.传播速度更为高效。一是微博以单向的跟随关系简化了社交关系,摒弃了社交网站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采取的是广播式的信息传播,关注与被关注是“背对脸”的,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这种不对称的单向跟随关系,削弱了对接收者回复消息的暗示性,保持了发表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适度距离感,这种松散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保证了信息即时扩散的高效性。二是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减少到最小,保证了传播的高效。三是使用者可以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以此类推形成了分众广播模式,这种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就会产生核分裂效应,一条信息通过大规模关注者的即时再传播,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四是微博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内容,还支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人们利用时间碎片提交的信息保证了微博上内容的丰富性。
  3.受众参与更为广泛。微博的内容多数是个人琐碎的生活细节,或新闻、事态的滚动进展,每一条单独的内容,都只表达有限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甚至出现“口水化”的趋势,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群体的需求。这种“平民化”、“碎片式”的交流、传播特点,传播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是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为一体的,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机构的独有,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个性化,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以实现“人人皆博主”。
  微博的这些传播特点都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为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微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用
  
  1.把微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课时多、作业量大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真正做到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利用微博便捷、高效、参与面广的特点,课前把要讲的核心内容、课后把课中的内容关键词发到微博上,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比如在“诚信”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在微博上发布诚信小故事,开展有关诚信的成语造句、大比拼活动,把诚信的内涵形象化、具体化。这些网络活动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加以即时的引导,适时作出点评和提出要求,可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2.微博开辟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渠道。正是得益于微博传播的便捷性,师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休息前起床后,甚至是在公共汽车上,在球场休息间隙,利用手机、小灵通等可即时上传所见所闻所思,各种关注的信息也可以在这些时间空隙里即时发送到师生的手机上、电脑中。对于教师来说,可即时掌握所关注的学生信息、心情、思想变化,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做到早了解、早掌握、早介入、早疏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个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吸引大批的学生关注,产生“粉丝”效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被“即时关注”的平台,可以分享和交流喜悦和烦恼,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建一个朋友圈子,共同讨论问题、共同成长。正是因为微博的高效性和参与面广,教师有吸引力的教育教学的措施可以即时被广泛传播,产生巨大的教育影响,所以说,微博被引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畅通有效的渠道。
  3.把微博作为“言传”的重要阵地。虽然微博的信息是碎片式的、随意的,甚至充塞着很多无用信息。但是,一旦这些简短的信息和学校、社会公共热点、焦点问题相关联,信息发布者自然成为知情者和评价者,容易形成高度的信任度;一旦大量的简短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事件下,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具有压倒性的网络舆论氛围。微博中蕴含着一种新型话语权。所以,微博中的这种新型话语权是值得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开展言教的重要阵地。如学生关心“日本非法扣押中国船长詹其雄”事件,在解释和引导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不成熟和过激的行为,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利用自身的角色优势,即时通过微博的简短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针对学生对钓鱼岛问题由来不了解,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情绪,通过发布一些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现在,传达一些党和政府的应对对策,教育学生理性爱国,可以收到其他直接要求所起不到的效果。可见,微博可以成为比其他网络教育手段更有效的言教重要阵地。
  4.微博是身教的良好途径。微博的便捷性,特别是即时发布与获取信息的功能,一下子让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距离拉近了,不管教师在校内还是校外,国内还时国外,家中还是旅途中,只要想与学生交流,通过微博可即时了解对方发生的事和所处的状况,犹如就在身边,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身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如2010年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博即时收集网民提议,晒出自己议案、提案,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第一时间发布到微博上,与民众实时互动。教师也可以把自己身边发生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事,自己的实际经历及所感所思即时发布在微博上,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微博即时传播的信息就成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发挥着身教的重要作用。就如思想政治课教师把自己眼见他人见义勇为,自己上前相助的场景和感触发在微博上,关注你的学生会受到真切的教育,产生共鸣效应,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差于甚至是优于实际的身教。所以说,微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拓展身教创造了一条良好的渠道。
  总之,随着微博的日益普及和影响力日渐扩大,面临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把微博引入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中,需要扬长避短,合理引导。一是防止微博成为诋毁活动的工具。由于目前微博使用者可以采取匿名方式注册,微博可能成为造谣、诋毁、诽谤他人的温床,虚假信息的发源地,很可能被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作为诋毁他人的工具。二是微博注册的低门槛和登录的便捷、简单暗藏着安全隐患。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发布传播病毒,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嵌入恶意代码,迅速传播有害程序,泄露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教育不当,学生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三是微博传播的高效性,容易造成信息过剩。微博网站很可能聚集各类无用信息、垃圾信息、恶意信息,潜伏着信息失控的危机,容易造成信息过剩。学生如不正确对待,容易影响正常判断。四是信息的真伪难辨。来自微博的信息不仅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由于微博的即时发布,难以监管,很易出现“真伪难辨”的情况。对于微博传播中遇到的这些负面问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作为学校,应扩大教育管理的广度,创新教育和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的网络传播行为,把教育和管理渗透到网络中、微博里。
其他文献
一、网络成瘾现象概述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正在成为人们日益依赖的现代化工具。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结果:一些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从而影响其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了其身心健康。Goldberg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Young把IAD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种类似于强
列车车厢由于密闭性高、人流密集,导致车厢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众多、来源广泛,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常见的铁路空调列车空气净化器主要有机械过滤式和化学式空气净化两种
<正>所谓"教学范式"就是指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教育实践、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典型模式,并且基于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还形成了关于教育以及有效组织教学的主导性社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它深刻地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前提。确实,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听其教”。因此,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摆在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面前的共同任务。笔者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
孙思邈基于海外来方以及多年积累的行医用药经验,将治疗常见病证之单方、验方,以每病一方的形式,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海上方》,并刻碑于磬玉山(今陕西铜川药王山),以惠及有病求医、索
1998~2001年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同学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的当代名医在解放后至80年代初撰写的医案、医籍,并于1999年暑假、2000年春节短期在家乡将阅读医
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教师流动也不可避免。但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它更需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近几年,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流动表现出从落后的县城中学流向地区一级学校,从县城中学流向省城较好中学,或者流向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有的干脆就从学校出来,不再从事教育工作。这样造成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缺乏,不得不让原来的初中老教师流向高中,要么是乡镇中学教师流入县城高中,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人往高处走,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