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教材结构浅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活是本轮课改新增设的一个教学模块,前三单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但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让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倍感纠结。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并在仔细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思,在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明确地位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是什么:把握文化的含义、意义”,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为什么:文化自身的发展过程”,第三单元探讨“怎么办: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而第四单元着重解决“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四个单元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因此,第四单元是全书的总结,基于这样的地位,我们要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梳理,既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又可以提升学生对全书逻辑结构的认识。第四单元内容表面看很“乱”,但认真研究后却发现课本的编排还是有内在规律的。
  二、探明原因
  本单元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讲透甚至自己也没有探明教材“乱”的原因。本单元内容之所以显得“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本单元知识“政策味浓”“理论化强”并且生词较多。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大众文化等,这些词语虽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集中出现就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且无法区分。
  2.本单元每一课或每一框会在最后一目会把一个重要的知识遗留给下一课,并由下一课重点解决。如第八课最后一目讲到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但却没有具体讲解怎么发展,这个问题由九、十两课承接了过来。第九课讲到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措施没有提到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问题直接移交到第十课来解决,这就给学生造成前面讲、后面讲、处处讲的“乱象”,而这恰巧是对教材编者良苦用心的误解。
  三、辨明概念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全面理清第四单元的教材逻辑结构,我们就要区分以下几个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词语。笔者认为以上三个词语表述角度不同但本质意义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来讲的,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腐朽文化来讲的,而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来讲的。
  2.理清不同名词的层次。依据发展措施的层次性,我们可以把上述词语的层次做一下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词属于最高层次;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第二层次; 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最低层次。这样区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以上词语的关系,在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理清关系
  针对上述第二个原因,我们就要全面理清第四单元八、九、十这三课的内在联系。
  1.第八课逻辑结构。第八课两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即有“喜”有“忧”、有“阳光”有“阴影”,并从宏观上提到了文化生活现状的解决措施,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但具体的解决措施转移到九、十两课讲解。
  2.第九、第十课逻辑结构。九、十两课主要从三大角度两个主体出发论述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阐明解决文化生活现状及发展文化的措施,三个名词又各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从国家和个人角度阐述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第四单元主要讲了四个字:现状、措施。现状集中在第八课,措施主要集中在第九、第十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本单元的内在知识逻辑。总之,第四单元尽管在知识体系上“政策味浓”“理论性强”甚至让人感觉很“乱”,但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就可以感受到教材实际上是“形散神聚”。在授课中,教师如果能理清教材结构,再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第四单元的教学效果不会比前三个单元差。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以来,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程在各个领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提高
通过改变溶剂,利用氯化锌(ZnCl2)和三氯化铁溶液(FeCl3·6H2O)在140℃水热反应12h,制备得到了Fes(OOH)16Cl1.3,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颗粒尺寸和形貌进行
草坪恢复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都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碳储存。采用空间换时间法,通过对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不同建植年龄(2、8、12、14年)的草坪土壤团聚体进行分析,探究城市草坪土壤
[摘 要] 历史课堂被冠以“索然无味”“枯燥乏味”等词已久,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当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遇时,教师的教学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通过联系实际、紧抓热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等方面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师应如何运用教学技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是把应试教育推向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参与过程中,
为了揭示福州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成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福州市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Cr、Co、Ni、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在4类功能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Cr、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预算体系和采购制度两方面的改革来对财务状况进行规范和约
[摘要]“换角课堂”是师生互换角色的上课形式,该教学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备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与时间;再通过学生自己上课,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自我展示能力。  [关键词]换角课堂备课上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114  一、什么是“换角课堂”  “换角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与其他学生一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