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保证和科技投入、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 施工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升温,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各地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但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形势严峻,每年发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就是在建筑工程相应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条件下,对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求,包括施工作业安全、施工设施(备)安全、施工现场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职责,不断探索、遵循和适应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规律,认真吸取以往教训,落实建筑施工各项责任制,发现、应对和解决各个不符合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良好的工程质量安全的形成。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很多。首先,对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安全,心存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得过且过,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有些企业甚至对安全生产的规范标准未能认真遵循,对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资金舍不得投入。其次,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国家缺乏响应的教育培训框架体系。我国的建筑工人有4000多万,从业人员中75%以上都是农民工,有的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致使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技能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事故频频发生。第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生产方式的变化。一个工程涉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面,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越来越突出,同时,大型工程往往从总包到分包、到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层层分包,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而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落后,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方式,即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由于国内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安全技术发展水平与形势发展需要差距较大,增加了安全工作的难度。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策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安全影响因素。
(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使安全工作适应不断变革的形势需要。对新工人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经教育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并记入个人档案,还应进行重复性的安全再教育,以加深对安全的感性、理性认识。
(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生产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两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足额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目。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尤其是工程项目部的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凡是与生产过程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对保证生产负有与其参与情况和工作要求相应的责任,根据“安全生产,人人有则”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清除,从上而下形成“安全压力”传递链条,真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例如: 综合考评制度安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建筑施工大型设安装登记备案和安全监理费用等,有效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三)加大投入,建立全面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保障体系。
全面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包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采取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且根据施工和设计的变更,安全技术措施要采取变更和补充,从项目上保证其安全实施。严格执行建设部发布的建质【2004】213号的规定,对特殊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以及其它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在施工前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论证单独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核批准。工程项目还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根据国家建设部印发的《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台相应的补充规定。建筑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做到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以及资金、设备的保证,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抓好科技创新,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大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用科学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
(四)创新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加强专项治理,提高监管水平,转变监管方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转化角色,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将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管理。从重点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安全,转变为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状况。从以告知性检查为主,转变为以随机抽查及巡查為主,增大安全监管覆盖面。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将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安全信用系统,以达到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积极整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出各管理规定。积极整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资,可以出台如《 施工企业安全片组活动管理法》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理管理规》等规定,调动各方主体在建筑安全生产管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业主、监理、施工企和政府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局面。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既有重大政治意义,也有重大经济意义。必须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严格安全管理,一切按科学办事,不能将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口头上重视安全,行动上只抓生产,忽视安全,以致安全管理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带来人身的痛苦,还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1986年),《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1991年),《建筑法》(1998年)等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监管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强调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参考文献:
[1].泛华建设集团主编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
[2].秦春芳主编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
[3].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关键词:建筑 施工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升温,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各地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但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形势严峻,每年发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就是在建筑工程相应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条件下,对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求,包括施工作业安全、施工设施(备)安全、施工现场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职责,不断探索、遵循和适应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规律,认真吸取以往教训,落实建筑施工各项责任制,发现、应对和解决各个不符合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良好的工程质量安全的形成。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很多。首先,对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安全,心存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得过且过,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有些企业甚至对安全生产的规范标准未能认真遵循,对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资金舍不得投入。其次,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国家缺乏响应的教育培训框架体系。我国的建筑工人有4000多万,从业人员中75%以上都是农民工,有的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致使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技能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事故频频发生。第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生产方式的变化。一个工程涉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面,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越来越突出,同时,大型工程往往从总包到分包、到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层层分包,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而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落后,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方式,即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由于国内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安全技术发展水平与形势发展需要差距较大,增加了安全工作的难度。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策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安全影响因素。
(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使安全工作适应不断变革的形势需要。对新工人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经教育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并记入个人档案,还应进行重复性的安全再教育,以加深对安全的感性、理性认识。
(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生产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两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足额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目。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尤其是工程项目部的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凡是与生产过程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对保证生产负有与其参与情况和工作要求相应的责任,根据“安全生产,人人有则”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清除,从上而下形成“安全压力”传递链条,真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例如: 综合考评制度安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建筑施工大型设安装登记备案和安全监理费用等,有效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三)加大投入,建立全面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保障体系。
全面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包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采取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且根据施工和设计的变更,安全技术措施要采取变更和补充,从项目上保证其安全实施。严格执行建设部发布的建质【2004】213号的规定,对特殊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以及其它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在施工前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论证单独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核批准。工程项目还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根据国家建设部印发的《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台相应的补充规定。建筑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做到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以及资金、设备的保证,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抓好科技创新,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大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用科学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
(四)创新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加强专项治理,提高监管水平,转变监管方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转化角色,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将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管理。从重点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安全,转变为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状况。从以告知性检查为主,转变为以随机抽查及巡查為主,增大安全监管覆盖面。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将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安全信用系统,以达到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积极整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出各管理规定。积极整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资,可以出台如《 施工企业安全片组活动管理法》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理管理规》等规定,调动各方主体在建筑安全生产管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业主、监理、施工企和政府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局面。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既有重大政治意义,也有重大经济意义。必须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严格安全管理,一切按科学办事,不能将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口头上重视安全,行动上只抓生产,忽视安全,以致安全管理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带来人身的痛苦,还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1986年),《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1991年),《建筑法》(1998年)等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监管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强调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参考文献:
[1].泛华建设集团主编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
[2].秦春芳主编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
[3].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