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曰”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坚持读书的教师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时间看书;二是不知读什么书;三是不知如何读书。对这三个阻碍教师读书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初读”“精读”“品读”来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悦读”习惯,从而更加享受生活和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2019年9月的一天,我们走进小二班视导,唐老师向我们诉苦:“小班孩子们刚入园,特别喜欢建构,可搭建的作品总是被别人不小心碰倒,然后就会互相争吵、告状,我该怎么办啊?”面对教师的诉苦,我很疑惑:每个班都配有《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书中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教师们没看吗?如果看了付之行动了吗?作为管理者,如何借助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反复实践探索,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拨开云雾见晴天,与教师共勉阅读三“曰”。

一曰:初读


  (一)线上阅读初现
  1.细品香茗——共探云读书
  多元形式阅读:我园开展线上共读活动,分层次的领读、分小组的共读不仅帮助教师优化自身知识基础,提升工作能力,也能助力园内管理工作,从而让阅读的世界与文字链接在一起,教师们可以在“云端”共享心得体会,与平常独自阅读相比,会收获非比寻常的感悟。
  每日打卡阅读:教师们在阅读过程中,用文字记录下精彩片段、心中感悟,拍成照片每日在QQ群内进行打卡分享,用深入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为未来教育教学储备更多能量,成为善思乐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2.专题引领——共读一本书
  我们采用小组线上阅读的方式,由领读人制定线上阅读计划,通过自主通读、线上提问、章节精读、线上研读等方式,积极开展线上交流互动学习,引导教师们不断思考。同一本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如小班第一期线上阅读活动,14名教师借助自己的读书笔记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展示,有的教师运用清晰的图标归纳整理知识点,有的教师则选择书中的一小点进行细致地讲解,还有一些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案例对其进行解读……
  对于刚刚参与线上阅读的教师们,我们将重点放在读明白书本的内容上,读到某些段落或观点,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经历或是见闻、思考等,这样可以初步培养教师的阅读兴趣。
  (二)线下閱读管理
  在内容上吸引教师参与阅读,另外,幼儿园也在阅读管理制度上花了一些“小心思”,期望教师们能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并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比如:
  1.一月一书——坚持双周一聚首
  读书是一次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每月提前公布本月读书活动的主题,坚持双周一次的小组聚首,不限形式自由交流。这样,读书就是一件感受舒适且容易坚持的事情。而且,因为有每月的读书交流活动,也使得这种消遣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教师需要在一个月以内完成自己的这项活动。松紧有度的安排,很好地调节了教师们读书时间的长度。
  2.围合阅读——提高交流活动氛围
  我们每周都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所有的教师都离开了严肃的长条会议桌,舒服地将椅子围合在一起,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喝着茶水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围合阅读”成了大家喜欢的一种活动,读书也成了一件“很舒服”的事。
  3.悦读教师——激发阅读积极性
  根据每月读书交流活动中教师们的读书情况及与同伴的读后感交流情况,评选出“悦读教师”,不仅会在全园会议上重点表扬,也会对量化考核进行一定的加分。这既以制度的形式给予教师读书的动力,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予教师支持和鼓励。

二曰:精读


  会读书是指引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例:中班组读《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九章“艺术区”
  阅读之前:先看目录,把握本章节内容设置的同时,对其它相关章节做到心中有数。
  初次阅读:关注整章内容的设置框架,每位教师摘抄出本章节的各个知识点。
  教师A反思:一个充满选择的艺术区,幼儿可以自由探索各种艺术材料并尝试多种技能,对艺术区的布局(空间和位置)、材料投放(材料)、区域规则(在艺术区应遵守的规则)、组织游戏(启动艺术区)、深入游戏(丰富及深化艺术区)、教学干预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次阅读: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以往的实践案例,对章节中各知识点的专业阐述再去做深入理解。
  教师A反思: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对美工区的环境都能很好的进行创设,但是在材料投放时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开学初就一股脑的将材料“铺满”材料柜,一种是不考虑层次性,随意摆放。在阅读本章节后,层架模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层架模板中材料投放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取放需求,清晰、有目的性。
  深度阅读: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精读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价值。
  教师A反思:《选择时间》一书中的“教学干预表”为我们对儿童作品的回应方式提供了较详细的解释,支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创作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是一种自发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的过程,是良好的禀性与气质。
  阅读中教师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在发现与改变中收获颇丰,我们将坚持这样的阅读过程,逐渐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三曰:品读


  “品读”是指从集体、小组和个体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专业需求,力争让每位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都能自主阅读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创造“最近发展区”,让每位教师在阅读中都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专业苹果”,这就是所谓的“品读”。
  我们发现,在教师群体中,处于同一经验水平,或是有着相同经历、困惑,或是有着相同的发展需要的教师更容易成为朋友,他们常常会三五成群地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因此,我们的阅读活动也常常会以“知音式”的小组形式展开,新教师读什么?老教师读什么?骨干教师读什么?在一个个小组中,教师们关于人生经验、工作经验碰撞的火花越来越多。
  新手型: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读后感摘录:我是一名新教师,在短短的半年里,我重点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深刻明白各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作为教师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而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帮助幼儿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达到目标,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我也努力将这些理论内容融入到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实践中去。在进餐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先洗手,吃饭不挑食;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每天组织他们到户外游戏、锻炼,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
  骨干型: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读后感摘录:让我感触的是辅助材料的提供,辅助材料可以丰富多元一些,集中分类摆放在一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去取来用。很多时候,巧妙地运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建构效果发挥点睛之效。比如我们近期开展的“吸管节节高”主题活动,幼儿在搭建房屋、围墙的时候,会将吸管、纸片、接头等材料组合运用,搭出镂空的层次,主观上已经初现房屋框架,但孩子们还发现缺少了墙砖,决定运用方形积木再次进行设计,他们还打算寻找一些纸牌、纸杯加以配合。
  经验型:阅读《培养善于深度学习的探究型儿童》
  读后感摘录:近期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放大镜、天平秤等操作材料,幼儿用放大镜照来照去,操作天平秤的幼儿用砝码换来换去,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行为,保护他们的游戏兴趣,在整理材料时我在天平秤的游戏中加入了一些有挑战的记录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玩放大镜的幼儿的活动看似很有目的性,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但是缺乏对同一物体的深入观察,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一张表格,帮助幼儿共同设计记录表,我们一起探讨,可以通过远近、角度等方式发现更多的奥秘……支持幼儿而不是阻止和主宰幼儿。
  当教师把阅读作为一种“悦读”习惯,那就是一种阅读享受了。将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联系,运用书本精髓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完善自己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加享受生活和工作,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教师、同伴以外,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地域文化的引入,往往会成为幼儿园环境的亮点,让活动空间更具美感和教育性。将地域文化引入环境创设,能以最接近生活的资源去滋养幼儿的精神世界,促进幼儿发展内在禀赋。  从内容上看,环境中的地域文化理当具备丰富性,体现文化本身的广度。地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利用活动空间中不同的场所各选主题进行表现。在户外、大厅,使用大幅主题墙呈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貌、文化符号
期刊
一、案例呈现  七月的雨,来去匆匆,忽大忽小,尤其是雨滴骤然落下,让在户外玩耍的幼儿兴奋不已。这一天气现象已持续多天出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与好奇。  初感受:幼儿在走廊上靠着栏杆,将手和头伸出去,感受雨滴落在手上和脸上的感觉。后来,幼儿穿上雨鞋、雨衣或撑着雨伞,到户外感受雨。有的幼儿张开双手,有的踩着水塘向上向前跳,还有的则在地上快速地奔跑,溅起朵朵水花……  在亲身感受之后,我们回到活动室围绕“
期刊
食育,不是就食育而食养,而是将食育课程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劳动观念、农耕教育、节约意识,乃至传统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基础,它跨越了教育学、营养学、传统文化、科学等学科,涵盖了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渗透到五大领域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一门令幼儿身心健康、精神富足的教育。  环境被喻为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食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食育的教育价
期刊
童话,是每个幼儿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快乐因子。幼儿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好奇童话故事中的情节,更是欣喜于童话故事中丰富的场景。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这些都能成为教师创设游戏化活动的有效资源,让童话融入幼儿的童心,让童话丰盈幼儿的童年。  童话游戏化,即通过充满趣味的游戏,促进幼儿的童话阅读,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我园通过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两方面的思考和构建,进行了童话游戏化的不断探索。一、童
期刊
案例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孩子间互相告状、推卸责任等情况,尤其是在游戏输了之后,他们总是不愿意面对和接受失败,将责任归于其他小朋友。大班幼儿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仍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的特点,对于出现的情绪他们还无法正确并快速地进行自我排解,有时游戏输了之后的不愉快情绪还会维持很长时间。案例描述  今天我们班开展野战部落的户外游戏,孩子们自主分队、自主作战,夺取对方队伍的旗帜。在一场争
期刊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与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相结合,是发展地方幼儿教育的有效形式。为此,我园将长子地域文化融入园所环境创设中,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博览群书,研读长子县志,挖掘长子地域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鼻祖炎帝神农氏就在羊头山上获得嘉禾而试种五谷,教民稼穑,开创原始农业,留有神
期刊
观察是知、思、行的过程,通过“知”了解幼儿,通过“思”分析、评价幼儿,从而调整教育行为,更科学地“行”。微观察是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教师带着目的去观察,是对幼儿活动中细小的动作、细微的表情、活动细节、聚焦某个问题的深入观察。近两年,我一直在探索从幼儿“细枝末节”的表情、行为入手,对幼儿实施微观察。一、厘清微观察的内涵  1.微觀察是对细小动作的捕捉  直觉行动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在
期刊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儿童身体和心灵成长的地方,而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地制宜使用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随着我国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发展,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愈发紧密,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启蒙阶段,更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据此,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应当关注传统文化环境创设,发掘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隐性课
期刊
在我园的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规管理,我们更注重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其更生动、丰富、有趣,使幼儿“爱”游戏,“喜欢”游戏,“主动”游戏,“参与”游戏。一、让幼儿爱上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