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T”方法活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地理学科中的“3W”原则,即W-What(是什么)、W-Where(在哪里)、W-Why(为什么)为主线,首先对本章前两节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从“3W”原则出发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成因和区位因素,最后在T-Transfer(迁移)环节,探究我国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R-Review——温故而知新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获得的过程中,以原先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接收到的新知识进行整理、编码,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本节课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前两节内容的训练和延伸。
  温故而知新,就是在开始本节课内容之前,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图2)的形式复习回顾,有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和新知识的学习。
  二、“3W”原则——灵活运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以“3W”原则,采用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对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发展措施。
  1.W-What——知其然。
  (1) 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牧牛业(或牧羊业)景观图以及农产品。
  (2) 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的内容,结合上一环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具体含义。
  2.W-Where——知其然。
  展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的国家。安排学生从图上找出分布的国家,利于图文知识的转化,以及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可以找到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国家有——
  学生:美国、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南非。
  教师:在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3.W-Why——知其所以然。
  展示世界地形图、全球气候类型图,学生开展限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原因。
  教师:读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候类型图,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
  学生A: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这些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B:干旱、半干旱。
  教师:为什么在这样的气候下会出现大牧场放牧业?
  学生C:这些地区植被稀疏、草场广布,更适合放牧业的发展。
  三、T-Transfer——举一反三
  在此环节,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新疆和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找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别国经验,提出发展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提高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播放CCTV“新疆牧民转场”新闻(约2分半)。
  1.用新闻引出我国畜牧业大致的分布地区。(图片展示分布区位置)
  2.提供一则有关新疆畜牧业的资料,学生阅读材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相关问题。
  新疆优良的天然牧场造就了高品质的牛奶,本地牛奶品牌众多,但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与内蒙古的牛奶品牌相比,还相差许多。新疆的畜产品多以出售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深加工欠缺,加上缺乏科技指导和品牌引导,畜牧业加工业产值远远低于内蒙古。
  问题设置:
  (1)游牧业的特点有哪些?
  (2)目前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局限性有哪些?
其他文献
一、考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样,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维也是历史考试的重要内容,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客观题第7题就考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非常熟悉。但是题干所给的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其对新文化运动判断的观点和课文的观点相反,并且提供了佐证材料“不登大雅之堂
当今社会是科技化、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众传媒也在飞速发展中。在各种传播媒体中,影视媒体以其直观性、形象性、负载信息量大等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电影电视剧事业也在迅猛发展中。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对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也产生很大影响。  一、历史题材影视资
【摘要】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以其创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所能达到的高效英语学习效果,多年来一直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信誉,每年吸引着大批学生前来国际学院学习。本文旨在介绍此创新模式所包含的几个重点方面(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语言学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重视英语的实践性并创造语用环境),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考:课程设置中增加突出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
拿破仑是法国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创造了法国历史,也创造了欧洲各国的历史,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世人皆知他的辉煌和陨落,在其戎马一生的背后,他的性格、他的出身,直接关系着这个伟人的命运交替。而他的家人们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父严母慈铸就了他的坚韧勇敢  拿破仑的父亲卡洛·波拿巴,曾是抵制科西嘉岛卖给法国运动中的指挥官,在拿破仑小时候给他以极大的鼓舞。当时的拿破仑只是想帮助科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其内容极为丰富。当前的历史教科书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将所有历史事实呈现出来,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一是较少阐述历史概念;二是没有详细讲解重难点;三是缺乏对历史结论的论述。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而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
【摘要】小学三到六年级小学生正是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好动、顽皮、注意力不集中是其主要的心理特质。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中开展英语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英语故事教学被充分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手段的开展,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同时也为小学英语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当前历史学科众多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为例,谈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时,我的设计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上承一战中的大国关系和一战后的欧洲新秩序,下接二战爆发的原因,关联到了九年级下册内容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思品课可以说是学生觉得最为无聊乏味的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教师可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使其更贴近实际。使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讲解知识点,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将案例融入教学,可以在课前导入、知识点讲解和课后讨论时进行,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也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有助于增加课堂的活力。  一、课
一、任务分析的概述  任务分析是在學习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行为主义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项附屬物,随着课堂及教学研究的深入,任务分析逐渐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就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而言,大多数教师对任务分析没有深入理解,更难以将这一理论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二、任务分析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型构建  当教师要进行任务分析时,应确切地知道要做些什么,从哪里开始。要明确这个问题,就是要明确
随着我校“3 1”课堂模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已得到很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我校政治组在“3 1”课堂模式研究、深化的实践中发现,如果在原来“3 1”的基础上再增加课前热身环节,将会使“3 1”课堂模式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一、“3 1”课堂模式下的课前热身的内涵  “3 1”课堂模式是我校借鉴衡水中学、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