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荫对白及形态及叶片结构的影响

来源 :植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药用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形态及叶片结构对遮荫的响应,本研究设置50%、70%、90%遮荫3个处理,以全光照为对照(CK),对大田白及的外部形态和叶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遮荫促进了白及株高、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增加,其中50%遮荫处理下增长最突出.叶片气孔密度随着遮荫强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表皮蜡质逐渐减少.叶片解剖结构显示,50%遮荫条件下叶片厚度增加,相邻维管束距离缩小.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随着遮荫强度增高叶绿体由近球形变为长梭形.CK条件下叶片叶绿体基粒和类囊体片层较少;50%遮荫条件下,叶绿体中基粒较多,且类囊体垛叠程度较高;70%和90%遮荫条件下,基质类囊体逐渐增多,片层间距增大.由此可见,白及叶片气孔密度、表皮蜡质、叶肉厚度、叶绿体形状、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及垛叠程度是白及对遮荫进行光合生理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
其他文献
风铃木类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在我国的城市绿化、景观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风铃木的栽培种类和遗传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表型鉴别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站内的6种风铃木试验种群为参照,通过对比18个叶表型性状在不同种间的遗传变异水平,筛选稳定的遗传鉴定性状,并对我国东南、华南沿海11个城市中的812株风铃木栽培林木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①风铃木类植物的叶表型性状在种间及种内个体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复叶长、小叶长、小叶宽、小叶长宽比、叶先端长宽比、
为了探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不同种质资源叶片气孔特征之间的差异,了解文冠果气孔对干旱环境下的生理生态响应,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108份文冠果种质资源叶片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气孔长度、气孔孔隙长轴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等12项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抗旱性鉴定,筛选出适合在于旱地区种植的种质资源,为文冠果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气孔面积与气孔长、气孔空隙长轴长、气孔宽、气孔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