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写“情书”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7月,吴桂春在广东东莞接受记者采访。在东莞图书馆,他向记者介绍书架上的书。(本文图片均由本刊记者 陈霖 / 摄)

  吴桂春几乎是一夜之间火了。
  疫情冲擊了一些中小微企业,不少打工者丢了工作。今年6月,湖北籍农民工吴桂春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工作了17年的东莞。他来到平日常去的东莞图书馆退借书证,在留言簿上写下不舍:“……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当天,这封“情书”被发上网,很快被疯转。后来,当地人社部门牵头帮吴桂春找到了新工作,他重拾在东莞的生活。
  7月下旬,《环球人物》记者在东莞见到了54岁的吴桂春,他精瘦、皮肤黝黑,爬楼梯时三阶并两阶,动作敏捷。那天,他拿着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这是他从图书馆借来的,已续借了几次,是他最爱的书。

“余生永不忘你”


  吴桂春出生于湖北孝感的应城市,在黄滩镇长大,读完小学就务农了。2003年,37岁的他来到东莞,先在一家餐馆掌勺,之后辗转到南城附近的鞋厂,用磨砂布、钉枪等清理鞋面的杂物。吴桂春不打麻将、不串门,没活干时就到地摊上买书看,有的字不认识,买本《新华字典》边查边读。“宿舍很热,有人告诉我东莞图书馆有空调,还能免费看书、借书。”东莞图书馆新馆建于2005年,位于东莞新城中心,馆内有24小时自助图书室,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国际创新奖。图书馆进出只需提供身份证件,借书时要办证,押金有三档,数额越大,能借的书越多。
  当时踏进图书馆,吴桂春愣了。“好多排书架,书密密麻麻。”于是,图书馆成为工厂和宿舍外他最常去的地方。他常待在3层的借阅室,这里有他热爱的历史书和文学书。不干活时,他早餐吃得饱饱的,这样就不用在最热的中午出去吃饭,能在图书馆泡一整天。
  今年1月,他带着从图书馆借的“三言二拍”回湖北过年,却碰上了疫情,图书馆发短信给他,延长借期。疫情稳定后,他在东莞租的房子快到期了,而鞋厂受疫情影响没什么订单,他决定回东莞退房、还书,“找不到新工作,就回老家”。
  6月24日,他到东莞图书馆,办理退证的是馆员王艳君。王艳君告诉记者:“对我们来说,办证、退证很正常,但退证的人总会和我解释点什么,比如说要换工作了不得已才退,好像不继续读书是不好的。”吴桂春就是如此。当时,他把借书证攥在手里:“要不是找不到工作得回去,绝对舍不得退。”王艳君很受触动,拿出留言簿让他写几句话,便有了那封“情书”。王艳君把留言拍照发到群里,同事纷纷转发。网友点赞留言,不少企业表态,想提供岗位,让他留在东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称人社局)也留意到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赵丽萍找到吴桂春,想帮他匹配工作。
  赵丽萍告诉记者,吴桂春像个读书人,“他讲道理,有是非观,礼貌又儒雅”。一开始,考虑到吴桂春此前做过制造业,赵丽萍选出几家工厂,但位置较远,吴桂春说了声“谢谢”,然后轻声问:“我能不能继续留在南城?那儿离图书馆近,我有膀子,能当保安,干力气活。”赵丽萍对记者说:“那时他已经得到不少关注,但没有因为走红提出过分的要求。”很快,人社局帮他在一家物业公司找了份花工的工作。公司包吃包住,吴桂春签了劳动合同,有了五险一金,每天上班8小时,剩下的时间能看书,那里距离东莞图书馆只有一站地。
  6月27日,央视《新闻1 1》深度报道吴桂春的故事,引发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也来采访报道。在过去一个多月,吴桂春牵动着网友的心,每隔几天,总有和他相关的微博上热搜,“重新办回借书证”“图书馆留言大叔有了新身份”“获聘公益书屋代言人”……
如今,吴桂春在东莞一家物业公司当花工。图为他正在小区里工作。

“网红就是一阵风,还得靠劳动”


  农民工吴桂春本是“城市边缘人”,能适应突如其来的走红吗?
  上个月,有家媒体到他新入职的公司宿舍拍摄他的生活。楼梯间时不时有人播放舞曲,出点声,拍摄就要重来,一个镜头拍了六七次,他被弄得有点不耐烦。还有一次,他前往采访地点时,没告诉公司具体时间,公司有点不高兴。“再有采访我就不接了!”向记者述说时,他像个负气的小孩,“我就像鸟飞进了笼子”。
  对他来说,以前在工厂很自由。鞋厂实行计件制,也就是打零工,按制作鞋的数量算工资,如果想去其他鞋厂,和老板说一声就能走。那会儿,晚上下了工,还能去市场买菜,回出租屋炒着吃,想去哪就去哪。
  如今,他吃住都在公司。这些天,他晚上回到宿舍,就再翻翻“三言二拍”,重读典故后渐渐消解了自己的情绪和面对镜头的手足无措。“里面很多故事都在说,眼光要看得远,要看‘大命’,不能只看自己、看‘小命’。”有天晚上,记者与吴桂春在他宿舍楼下走着,他突然说:“问你个事,我以后能不能在拍摄时说‘希望企业给湖北农民工几个岗位’?”对他来说,“大命”指因疫情失业的农民工群体。今年疫情暴发,曾有企业拒绝接收湖北籍农民工;最近发生汛情,湖北遭遇洪灾,“从湖北出来的农民工不容易啊”,他才想若之后有机会上电视,要在采访中说出这个愿望。“这么多人关注我,不是我有多大本事。如果通过我,大家能多了解打工者,那我这些不舒服没什么大不了。”走在路上,他喃喃自语,重复了数天前对其他媒体说的话:“网红就是一阵风,还得靠劳动,不劳动喝西北风,我还没那么好的肠胃。”   如今面对采访,吴桂春试着理解工作人员的辛苦。记者采访那几天,东莞很热,将近40摄氏度,刚好有家电视台前来拍摄吴桂春在宿舍的画面,为了拍出好镜头,让他在走廊来回走了5遍。吴桂春流着汗,没有不耐烦,拍完后还对摄像师笑道:“瞧你满头大汗的。”
  其实,吴桂春的留言之所以成为最近的热点,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代表默默无闻的打工群体,迅速引起共鸣;其次,这反映了对外来务工者而言,城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提供了生活方式。在东莞,记者也采访了多名在不同时期前来打拼的人,有的实现阶层跃升,有的获得一生受用的技能,有的转而为外来人员提供服务。

“新莞人”演化史


  在东莞17年,吴桂春几乎没讲过粤语。
  上世纪70年代,东莞只是个农业县,改革开放后开始承接全球外包加工订单,生产玩具、手机零件等,2008年的GDP已增长了近500倍,吸引大批外来人员前来打拼。去年底,東莞常住人口有846.45万人,近七成是外来务工人员,普通话成为主流语言。这个群体曾被称为盲流、外来工、打工仔、打工妹,东莞各界也渐渐发现“外来工”一词容易造成打工者与本地人的隔阂。2007年起,东莞便用“新莞人”称呼外来务工人员。
  在东莞,记者见到了王汝敏。他是吴桂春如今所在公司的经理,老家在湖南。他的穿着很休闲,上身短袖、下身是水桶裤,斜挎着皮包,说话不紧不慢、中气十足。1996年,东莞制造业正值起飞阶段,19岁的他来这里和哥哥创办音响制造厂。“手机从滴滴声变成歌曲,就是在喇叭上加了个铜环。”早期是人工贴铜环,一人一天贴2000个,工厂发展良好,最多时曾有上百号工人,占地8000多平方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不少企业寻求转型,采用自动化,一台机器一天能贴三四十万个环,售价从7块多钱压到9分钱,薄利多销,垄断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王汝敏的工厂倒闭了。他到其他公司求职,又从底层干起,后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做了经理,负责繁华地段别墅区的物业,手下有九成是外来务工人员。正因为自己是新莞人,他会特别留意手下能否适应工作。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面试吴桂春,怕他适应不了服务业,专门带他去看了工作环境。
7月25日是周六,图书馆9点开馆,上午8点半,人们已排起长队,准备进馆占座。
东莞学习中心前身是东莞市民学习网。图为人们在周末前来中心学习。

  外来务工人员是新兴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针对他们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很重要。比如,这次牵头帮吴桂春找到工作的东莞市人社局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均有分局,定期收集企业的岗位空缺信息,做成数据库。赵丽萍向记者介绍,数据库一周能更新两万多个岗位。失业人员作失业登记后,去分局举办的招聘会,人社局会根据他们身体情况、工作经历等匹配岗位。
  此外,文化空间也很重要。2004年,东莞图书馆旧馆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快适应本地工作,搭建了东莞市民学习网,馆员王艳君是创建者之一。她生于1981年,是北京人,16年前大学毕业,男朋友是校友,他家人长期在东莞,两人便一起来此工作,后来结婚,有了孩子。王艳君回忆:“那时网站宗旨是让农民变成市民。”图书馆花大笔经费购买各种制模课程,王艳君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就将课程制成课件放上网。“但那会儿智能手机在打工者中不普及,网站一个月也就1000多浏览量。”
  王艳君和同事办茶话会,请工人来,根据他们的需求办相应的公益课堂。这便是如今东莞图书馆“打工学堂”的雏形,语言课是其中的热门课程。有名打工妹让王艳君印象深刻。她来自河南,中专学历,在东莞一家外资鞋厂打工,还当了鞋模,“她想用中英文写鞋子的试穿报告,向领导汇报交流”。女孩到图书馆学了半年多,会讲英语了,还去外面学写文案,后来去了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去上海后,她也常去那儿的公共图书馆。”王艳君笑道。东莞市民学习网后来演变为东莞学习中心,宗旨是让所有人获得想学的知识和技能。

“打工的人一定是有动力的”


  比起年轻人,像吴桂春这种大龄打工者要花更久适应新环境和技术,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吴洪舟是吴桂春的儿子,在武汉读完大学后又考上研究生,在湖南从事传媒工作,去年初用第一份工资给吴桂春买了智能手机。上个月,许多媒体要来采访,吴桂春不知道什么是采访,给儿子打电话。吴洪舟安抚他:“大家会问你问题,你就当和他们聊天。”后来,采访太多,吴桂春又打给儿子,吴洪舟让他拒绝一些,别累倒了。
7月24日下午,吴桂春工作结束回宿舍,向记者展示他最近读的书,旁边还有《新华字典》和放大镜。

  其实,这一个多月以来,父子俩打的电话比过去17年的总和还多。吴桂春刚打工那几年,一个月挣3500元,给儿子2500元。两人的互动模式像极了许多中国式父子:不常打电话,只在大事上互相通气儿,语气直接、严厉,每通电话不过几分钟。吴洪舟读高二时,成绩不太理想,吴桂春在电话里说:“你想像我一样到外面打工漂泊?不想,那就好好读书,别让我给你的钱打水漂。”吴洪舟也争气,成绩冲了上去,考上大学,还拿到奖学金。大四时,他想考研,打电话给吴桂春。吴桂春告诉他,在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大学毕业生也很难找工作,这两三句话让吴洪舟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统筹物资购销供应。吴桂春曾在黄滩镇的物资供应站当厨师,工作安稳。后来,国企改革,不少工人下岗了。1994年,吴桂春下岗时倒不太担心。“我能做饭、捏包子,摆早点摊,卖油条烧饼,总能活下来吧?”就在这一年,儿子出生了。“养儿子要更多钱,摆摊远远不够。”他给儿子起名“洪舟”,寓意洪水中的一叶扁舟。儿子长大后,有一次,吴桂春告诉他:“‘洪’是指下岗潮。”
  在记者对吴洪舟的采访中,他笑道:“当时听到这个寓意,就觉得自己的出生有点‘苦命’。”这个“疙瘩”一直埋在吴洪舟心里。后来,吴桂春和妻子分开,到东莞打工挣钱。吴洪舟成了留守儿童,外婆承担了家庭教育的角色。吴洪舟记得,小时候外婆用竹子编篮子,拿去批发给大作坊,一个挣3块钱,给他买吃的。小洪舟想帮忙编,被外婆拦下了,“她怕我不小心扎到手”。他还是偷偷学,十几岁时不仅能编篮子,还一个人去市集上叫卖,“上了市集,每个篮子能比批发时多卖两块钱”。上中学时,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学了舞蹈动作就回家跳给外婆看,外婆总是笑盈盈地看着他。后来,外婆因心脏病去世了。在儿子吴洪舟的记忆中,外婆是陪伴他最久的亲人;在父亲吴桂春的观念里,打工挣钱才能为家人提供好生活。
  和典型的中国父亲一样,吴桂春不擅长表达情感,对最亲的人甚至有点嘴笨。他爱喝二锅头,每次一小杯,一瓶能喝好几顿。一天晚上,记者与他在路边吃饭,他嘬了两口,或许是趁着酒意,吐露了多年前的“秘密”。当年,他向儿子解释“洪舟”的寓意时,没说下半句。“只要有一叶扁舟,就算发大水,也不容易淹死。那时下岗潮,儿子的出生给了我希望。打工的人一定是有动力的,为了他,我要更拼命。”
  吴桂春 湖北孝感人,生于1966年,2003年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2020年6月因在图书馆留言引发关注,7月被东莞市总工会聘为“东莞市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
其他文献
拜登的参选难题《时代》周刊4月15日封面文章  4月25日,美国前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也译作乔·拜登)宣布竞选下届总统。拜登出生于1942年11月,曾是一名律师。上世纪70年代,拜登当选联邦参议员,但不久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在交通事故中去世,两个儿子也身受重伤。拜登在儿子们的病床旁宣誓就职,令许多人感动落泪。从政多年,拜登多次为工人阶层发声,被亲切地称为“乔叔叔”。2009年至2017年,拜登担任奥巴
解词人 曹林  杭州萧山区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发微博吐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现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吗?这书这样编辑真的好吗?最后那句我都看不下去了。确定这学校里发的不是一本假书?”引发极大争议,赞同方认为读本内容对孩子很有必要,反对方认为太赤裸裸,不利于孩子健康长大。目前,校方决定收回该批读本。  网友热议  ① 不觉得街边人流广告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教科书伤风败俗,这些家长什
盛开的黄色牛眼菊。  8月的一天,我和朋友去苏格兰的福斯河畔散步,被横在河边的一棵朽树吸引。这棵朽树上没有长出蘑菇,却长出了一簇牛眼菊——纤细的茎顶着朵朵活泼明亮的花,花的中央是鲜艳醒目的黄色花盘,周围是白色的花瓣。午后的阳光散落在它们的身上,看着它们,顿感清新又慵懒。泼辣地生长着  “他爱我,他不爱我,他爱我……”摘一朵牛眼菊,依次揪掉白色的花瓣,边揪边这样念叨,你手中剩下的最后一片花瓣将会告诉
“果间餐厅啲出品冇得顶啊,我次次都食过返寻味。”  我居住的小区街口有家不甚起眼的烧味店,晚饭时分路过,常听顾客说这句话,意思是:这家餐厅的出品极佳,每次吃完都想再吃一次。没来过的人一看到橱窗里油亮的烧鹅,再闻闻香味,就恍然大悟了。  美食界有句话:北烤鸭,南烧鹅。烧鹅是广州的“明星菜”。广州又称羊城,地处中国南部的亚热带沿海,濒临南海、珠江三角洲北缘,与港澳隔海相望,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泰国人笃信佛教,是“ 有神论”者,他们喜欢抽奖,或许正是由于对运气的看重。这一点和他们对买彩票的热情是相通的。  年终岁末,各种聚会、答谢会纷至沓来。只要是泰国人举办的类似活动,抽奖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也很简单,每个人入场时领取一个写有幸运数字的小纸条,饭局的最后,司仪会请嘉宾在一个箱子里随机抽取纸条,纸条上的数字便是幸运数字,谁手里有带幸运数字的纸条就中奖了。奖品也不会太大,通常是榨汁机、洗
脱欧难产,英三高官辞职  3月25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29票对302票通过一项动议,允许议员在脱欧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议员可举行“指导性投票”,探索留在欧盟、举行二次公投等方案。政府失去对脱欧进程的控制权。  商务大臣理查德·哈林顿(左图)、外交大臣阿利斯泰尔·伯特(中图)、健康大臣史蒂夫·布莱恩反对将权力交给议会,并宣布辞职。哈林顿在辞职信中写道,他支持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脫欧协议,希望确保脱欧能够
1979年,年近七十的费孝通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当时,他刚刚摘掉右派的帽子,念及荒废多年的学术,他说:“我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不该随意零星地买些花生米吃,而要集中起来买一件心爱的东西才是。”“十块钱”是一个比喻,一块钱代表一年,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10年,这10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从1980年开始,费孝通每年四处奔走,足迹遍及中国大地。助手张冠生从1993年起跟随他左右,用笔记本、
邱妈妈准备了一盘水果要给家人吃。  小儿子放学回来了,她对儿子说:“桌上有一些水果,你可以拿去吃,妈妈先做事。”  小儿子看到这么多的水果,心里很高兴。他顺手挑了一个苹果,又找来一根水彩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过了一会儿,他拿起一根香蕉,在上面画了一个老太太的样子。接着又抓起一个柿子,画了一个男人的面孔。  等邱妈妈从厨房出来一看,所有水果上面都画了人,不禁怒火中烧,拿起藤条就要打儿子。  
伍德罗·威尔逊(1856年—1924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1883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0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新泽西州州长。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后成功连任。191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8年10月的一天,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写信给密西西比州参议员威廉姆斯,强调“如果不是我的秘书因流感请假,我本会早于10月14日答复您的”。当时,西班牙流感正
186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游览完瑞士皮拉图斯雪山后感慨,如果有一条从山底直通山顶的铁路就好了。在英女王的建议下,瑞士联邦议会1873年通过了在皮拉图斯雪山建造铁路的决议。  皮拉圖斯雪山的海拔很高,铁路铺设过的路径也十分陡峭,如何保证火车行驶的安全成了最大的难题。要知道,在最大坡度48度、平均坡度42度的皮拉图斯雪山上,铁路每前进一米,就是升高一米,全程约5公里的鐵轨最大垂直高度有2073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