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鲁纳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5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美国曼哈顿的家中逝世,享年100岁。作为一名世界知名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听闻布鲁纳过世,我想起读博士期间认真阅读过他的两本著作——《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阅读时,我被著作里的真知灼见所打动,由此想到信息技术课程,感到布鲁纳教育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超越繁琐的操作训练,走向信息技术学科本质。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常常被冠以微软培训班的标记,日常教学陷入技能训练的泥淖。再看布鲁纳,他很早就指出:“不论我们选择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点:①“单纯化”,它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教材内容“单纯化”。这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②“迁移”,它可以使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易于举一反三,扩大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正如布鲁纳所说,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追求学科本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本质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计算思维;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背后的原理和机制。②信息技术软件操作背后的规律和思想;实现信息技术软件操作的聚类。当然,追求学科本质和内在结构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技能训练上,不提升信息技术学科该有的文化品质和思维品质,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只能是工具学科而已。
  激发内在动机,强化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学强调课堂上应以单一的讲练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虽然这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夯实是非常有效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激发学生动机、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布鲁纳主张,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他感到运用奖赏或竞争等外在动机其收效是有限的,也是不能长久的。能引起内在动机的刺激特点一般有“新奇”“惊奇”“复杂”“趣味”“矛盾”等。它们一般可以引起学生内在的动机,引起学生思考。信息技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就要努力使信息技术教学显得有趣、有用和新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霍华德说:“他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心理学家。他在别人的身后打开了一扇心门,然后又转移到了另一种不同的领域。”如果我们继续深度阅读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质,我们将会打造出全新的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
  (刘向永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其他文献
一年前,在天津看章洁宇老师执教翻转课堂示范课,感觉“翻”得恰到好处。如今读章洁宇的《翻转课堂:“主体”与“主导”的华丽转身》,发现她对英语翻转课堂又有了新的领悟。  章老师一开篇就痛斥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给师生带来的烦恼,表达了通过翻转课堂寻找新的师生角色定位的渴望。这是支持她成功实验翻转课堂的坚强信念。  我们看到,章老师在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时候,给出三个部分的任务,其中第三部分是拓展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集成课堂教学视频的直播和点播、同步与异步教学评价以及结果反馈等功能,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远程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07-0106-
编辑约我为2013年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初中语文组作品写点评,我因不是语文科班出身,自然有点不太敢接手。后来记起一位曾经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朋友说过: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不是问题(有教参帮忙),方法的指点更加重要。于是自赶“鸭子”上架,对《枣核》的两份自主学习任务单试作评说。  亮点:  亮点一:“达成目标”清晰明了,让学生对任务有一个总体了解  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参赛团队(以下简称
2016年7月13日,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安徽合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决赛。7月14日上午,比赛现场公布了小学英语的赛题——北师大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School Sports Day。在这里,我们精诚协作,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从微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到微视频制作,从互评兄弟团队作品到反思梳理团队教研,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细细推敲与打磨,直至完善相关
当今,教育大数据持续累积和深度挖掘,数字化测评工具和软件进入中小学教学,以精准化、个性化为特征的精准教学日益普及。但让精准教学从理想的“趋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我们仍然需要做很多努力。南长实验中学的精准教研实践是源自于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既破解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瓶颈,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全国中小学校开展精准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起源实践: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南长实
教学现场  笔者在设计一节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编程模块《初识Scratch》公开课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按照常规设计思路,一般是从介绍软件的界面出发,让学生知晓大致的主要界面功能,再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作品,完成对软件的基本认识,进而完成该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无意识的技能模仿成为传统设计的表征。作为一节具有示范性质的公开课,笔者希望能体现出打破常规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问题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根源上弄清为什么“知识难以理解”。知识是科学描述事物内在规律的需要,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术语”及特定的“逻辑关系”“推理方法”等构成。正是由于知识必须要具备通用性、无歧义性、可扩展性,因而知识也必然是抽象的、去情境化的,而这也正是知识难以理解的根源。因此,教学的本质就是将抽象的知识重新还原其情境。情境越具体,越丰富,离学生越近,其所蕴含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故事化设计
教研活动是教师合作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阵地。但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更多时候存在着“假教研”的现象,为了教研而教研,教研活动的形式化、浅表化、朦胧化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作为教研主体真正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这其中的核心原因,笔者认为是教研缺乏深度思考的参与。这样的“浅教研”势必带来教师的“浅教学”,教师的“浅教”则必然导致学生的“浅
阅读了方老师的博文,我心怀感激,感谢方老师对我这个“后进生”的关心,感谢方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批判。这些批判使我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促使我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想改变教学理念首先要从学习开始,因此,我决定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在最近的教学中,我也做了改进。例如,改变以前“先讲后练,只练不评”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通过“生帮生”达到小组学习的
摘要:为了顺应创客教育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所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探索开发一套自成体系的基于3D设计及3D打印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使用系统化的微课,整理各章节的内容,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循环学习,本文剖析了三维创意设计校本课程在开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微课在创客校本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创客;3D One;三维创意设计;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