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U-Pb定年技术的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恢复——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来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以往定性或半定量研究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所取得的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应用激光U-Pb原位定年技术,并结合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数据,对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型和丘滩型两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8个储集层样品定年测试显示马家沟组主要经历了 5期成岩作用,第1期为基质白云岩的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4.0~494.0 Ma,第2期为犬牙状或叶片状白云石胶结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0.0~467.0 Ma,第3期为白云石粉砂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16.5~381.0 Ma,第4期为晶粒白云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54.0 Ma,第5期为晶粒方解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292.7~319.0 Ma;②马家沟组基质白云岩的形成与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关,而胶结物的白云石化稍晚,属渗透回流—早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成因;③盐上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风化壳岩溶、充填与破裂等成岩作用,膏模孔形成于表生岩溶阶段,被白云石粉砂和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孔隙度由10%~40%降低至3%~8%;④盐下丘滩型白云岩储集层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海底胶结、准同生溶蚀、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充填和破裂等成岩作用,储集层原生孔隙度为10%~30%,经海水胶结作用后降至0~6%,准同生溶蚀作用使孔隙度恢复至5%~15%,之后由晶粒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孔隙度最终降至2%~6%.上述基于激光原位定年技术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孔隙演化恢复方法对其他盆地或层系储集层孔隙演化恢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1 一个几何定理溯源rn文献[1]证明了杨路教授提出的如下问题:rn定理1 一个平面凸四边形,经过其中三个顶点可作一个圆,这样可得到4个圆(不排除其中有重合).如果这4个圆中有3个是等圆,则此4顶点共圆.
期刊
1引言rn《数学通报》2020年第9期问题2562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如下:rn问题2562[1]设 a,b,c>0,且 a+b+c=3,证明:rn1-√ab/1+√ab+1-√bc/1+√bc+1-√ca/1+√ca≥0.(1)rn《数学通报》2020年第10期刊登了问题提供者给出的一种证明,[2]文[3]给出了(1)式的另一种证明.rn本文从项数与指数出发,给出(1)式的一个推广.
期刊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1].同时,教材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依据.罗增儒教授曾指出:“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所以高考命题最具体、最方便的依据其实就是教材.”历年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题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它既能体现考试公平,又能考查教学成果,具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因此,对一道教材习题的深度拓展与开发,抽象其数学本质,形成其知识体系,发挥其教育价值,这对于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学通报》2019年第12期发表汪学思老师关于三角形陪位中线的文章(以下简称文[1]),读后深受启发.巧合的是,笔者在长期数学竞赛辅导工作中,也发现三角形陪位中线有着广泛的运用,于是,在研读文[1]的基础上,对陪位中线从作法到证明,从性质到应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若干意外生成,做了进一步地研究与思考,侥幸有了一些新的发现,现不揣浅陋,特向同行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结果,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正.
期刊
从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和五维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岩石物理驱动的裂缝预测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评述.第一部分(Ⅰ)主要介绍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的研究现状.首先从地震波诱导孔-缝流体的3种不同状态出发,总结了 6种典型的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及其扩展,然后基于Hudson理论、Thomsen模型和Gurevich模型分析了宏观地震反射对微观因素的响应特征,发现裂缝密度、流体类型及孔-缝连通性对地震方位反射特征影响较大,总结认为:对于发育垂直裂缝的含气页岩或含油水砂岩,可将
在乍得Doseo盆地经历多家国际油公司30多年勘探才获得重大突破.基于大量地震和钻井新资料,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优选有利区带指导勘探实践.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湖相裂谷盆地,为受北部边界走滑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具有两坳一隆一斜坡的构造格局.白垩纪盆地发育两期裂谷,始新世发生强烈反转,抬升剥蚀厚度达到800~1 000m,之后进入拗陷-消亡期.边界断层为先正后逆的反转断层,盆内以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构造样式包括花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影组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沉积模式,中—南段灯影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②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是伸展裂陷和岩溶侵蚀作用叠加改造而成,侵蚀裂陷槽北段以拉张裂陷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为桐湾多幕次侵蚀作用改造而成.基于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成因,将其及周缘灯影组划分为盆地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
基于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原油与储集岩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恢复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南部跃参地区YJ1X井奥陶系一间房组超深层油藏的充注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游离油以及包裹体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对应的烃源岩在相同的沉积环境中形成;②原油、游离油以及包裹体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计算得到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0.80%~0.96%;③储集层中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油包裹体组合,其中Ⅰ类代表充注过程中最初进入圈闭、气体相对饱和的原油,Ⅱ类代表油藏发生轻微轻烃泄漏后残留的欠饱和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显著,裂陷两侧灯影组发育大型台缘带;②震旦系—寒武系发育陡山沱组与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后者厚度为150~600m,生烃强度为(100~200)×108m3/km2;③震旦系灯影组断控台缘带丘滩体厚度大且成排成带分布,受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厚度为2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了埋深大于6000m的断控型特大油田,关键成藏期厘定对油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相学精细分析基础上,开展12 口井断裂充填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测试分析,并结合烃源岩及其生油期、断裂与圈闭形成期研究断控油藏成藏期.结果表明,①FIA类型多样,主要存在坳陷区黄色荧光与隆起区黄绿色荧光2类不同成熟度油包裹体,指示2期石油充注;②FIA中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遭受升温作用的影响,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最小温度值更接近成藏期温度;③黄色荧光的FIA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