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的个性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涉及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舒展自己的个性。尤其当面对学生时,不同的性格与个性会带来诸多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无论是对班级管理,还是对学生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性的概念及其涵义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下过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对个性的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加以理解:首先,个性不是一个人单维度的侧面,它是包含了行为、思想等多种因素在内的一个心理综合体,也就是说,个性是一个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整体,是一个独特个体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总和;其次,个性是针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的,是每一个个体区别于他者的独立人格;再次,个性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潜在可能性的特征,个体的潜在能力隐匿其中,并且成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
  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意义
  (一)个性是个体差异性的内因。罗素曾说过一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原。”千差万别的事物共同组成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所以,它如此美丽;而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所以,它如此丰富。对个性的尊重,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的尊重。纵观历史上所有采用专制高压政策扼杀个体个性的时代,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最黑暗、最无望的时代。也正因为如此,个性首先成为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内在原因,成为社会能够多向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是当代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个性是个体创造性的源泉。个性决定人格,个性决定能力。依据对个性的概念和理解,个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最终的成长结果。也正是由于不同个体的不同发展方向,共同推动着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如果我们能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不同发展要求,那么就能最大限度成就每个个体的发展要求,并最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当前教育的千篇一律,正是对人类创造性最严重的扼杀,更是对人类未来最严重的扼杀。因此,教育不应是一个模具,教师不应是模具的操纵者。教育应本着尊重个性的前提,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让不同的花朵按照各自的方式绽放、让不同的树木按照各自的方式成才。紫罗兰就是紫罗兰,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才美;白杨就是白杨,不一定非要长成青松才挺拔。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潜在的道路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要能够宽容并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让他们按照各自所擅长的方式成长。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在其成人后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位教师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途径
  
  (一)要学“会听”。在班主任工作中,“会听”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认识、了解、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倾听是班主任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如果你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倾听他的人生故事。故事是通往他人内心世界的钥匙”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还是对同学,总会有很多疑问,甚至会有所郁结。当问题形成后,一味去堵不但无济于事,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从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最重要的是积极疏导。而要想积极疏导,首先需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个合格的听众。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环节,能心平气和地做一个认真的听众,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1、力避“经验论”语调。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对学生叙述作出预判,从而武断打断学生。即使老师的判断是对的,这么做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倾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做出判断,还在于它能否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及老师解决问题的诚意。如果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武断打断学生,学生会认为老师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只不过是想尽快解决一件棘手的事情。这会让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并在今后对事件的叙述中有所保留,从而使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问题会继续郁结于心,这样的后果是消极的,甚至有可能是灾难性的。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堵死了学生试图解决问题的一条道路;甚至,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是唯一的道路。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听众,第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哪怕学生叙述缺乏相应的逻辑性,哪怕学生在叙述过程中不忠实于现实,也要专心致志,并不时在眼神或动作上做出相应反应,让学生能够时刻领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并树立起学生认识、解决自身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2、关注“非正常”表现。在倾听过程中,要时刻理解并尊重学生的“非正常”表现。长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认为,要解决孩子的任何“非正常”表现,倾听都是首要环节,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并且,在惠芙乐看来,孩子的任何“非正常”表现都是正常的,这些非正常表现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果能恰当处理孩子的这些“非正常”表现,会对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积极有效作用。因此,当班主任面对学生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失落、沮丧,还是伤心、哭泣,哪怕是愤怒,我们都要心平气和地面对,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倾听的过程也是他们宣泄自己精神或肉体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的一个过程。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倾听是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恢复正常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从情感和精神上关怀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以一种理性和宽容的姿态准备迎接学生任何“意外”的叙述,尊重他们“非正常”表现背后的正当理由,解决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让他们健康成长。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要怀着爱与责任,时刻准备倾听每一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自己面前绽放,并且去欣赏。
  (二)要学“宽容”。房龙在他的《宽容》中曾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够耐心、公正、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尊重任何有异于自己的内容,比如种族、性别、外貌、思想、观点、文化,甚至是性别倾向。宽容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没有西方社会对异端的逐渐宽容,便不会有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和民主观念的宽容,就不会有民主主义革命的长足进步。宽容是每个个体应该具有的美德。而要让学生拥有这种美德,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尤其当教师面对个性独特的学生时,教师能不能理解并容忍学生的独特个性,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对宽容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理解和容忍学生缺点错误。对学生个性的宽容,首先表现在对学生所犯错误和自身缺点的宽容。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缺点,第一感觉往往是不理解、无法接受、甚至是愤怒;而处理的方式也往往比较武断。但这经常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挫伤,甚至使教育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因此,当面对学生的错误、缺点以及犯错误的学生时,态度不能急躁,应当给学生留有充裕的解释时间,并在学生解释的过程中能够耐心倾听,并给予充分理解。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自尊。
  2、理解和容忍学生特异行为。对学生个性的宽容,更重要的体现在对学生特异行为、观念的理解和容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都有标新立异的行为和观念,而面对学生的这种观念,教师往往会觉得这些是不合时宜的,从而采用种种教育手段和策略对之进行扼杀。针对当前状态,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种行为和观念进行理解:这种标新立异的行为和观念,是对自身以及现实的不满,从而妄图对现实和自身有所改变?进一步讲,我们能不能把这种行为和观念看作是一种创造力的萌发,并对之积极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果教师、班主任能够这样考虑,并付诸实施,那么将会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并适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对学生个性的宽容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从而使自己个性舒展,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这种言传身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中认识到宽容对自己人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从而身体力行,做一个宽容的人。
  (三)要学“掌控”。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各异个性,在平时的接触与了解中,对学生的个性有一个较为充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恰当的教育策略,并在施行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变化适时作出修正。也就是在以上教师行为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这一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在合理的轨道上得到长足发展。
  1、设计好谈话程式。既然个体的个性是与众不同的,那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不能单凭经验和主观臆断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而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在与学生单独谈话之前,首先就应该根据已知信息,对学生家庭背景、身世经历等作必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作出科学分析,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针对学生的个性,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并且在谈话过程中,合理把握谈话的语气、措辞,乃至语速,力争使学生不反感、不反抗,全身心融入设计好的谈话程式及和谐氛围之中。
  2、设计好创造环境。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发展,还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来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刻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心,并保有和挖掘自身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学生的个性教育工作中任重道远。要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班主任去注意,许多好的思路需要班主任去发掘。这既是对我们教师创造力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一项有始无终的教育管理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农村幼儿教育怎样才能越办越好。    一切为了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    观念决定行为,从事幼儿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
现代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双重互补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学校教育必须有效、合理的衔接起来才能更好的统一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针和目标。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理论基础    所谓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以少年儿童为对象(有的概念也把青年作为校外教育的对象,但并没有将少年儿童排除在外);且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校外教育作为
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是为解决引黄济青工程年久老化、设施陈旧、调水效率降低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工程.主要就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展开分析.
当一个人心中有了信念感和使命感,他的能量将会有多大?rn当这份信念感和使命感,紧跟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从始至终秉持38个年头,并为之不懈奋斗着,他的成就和贡献,又将会有多
期刊
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就业发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省花生产量约占我国的总产量的约1/3,位居全国第一位,是我国重
中小学校长的人格影响力是将自身内在的良好修养转化成教职工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具备较强人格影响力的校长才是真正的好校长,才能建立起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进而将学校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小学校长要增强自身的人格影响力,应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营造氛围”“亲近教师”“欣赏教师”“展示自己”等策略。    “一个好的校长能造就一所好的学校”诚然不错,但关键什么是“好的校长”。好的校长还必须会下外功
“半壁江山半攻守,半争成败半悟道”(许银川),下象棋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学习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可见“棋道”之深广。把象棋之道用在学校管理上,同样有“道”可循:如何运用好棋子是棋战成败的关键,而如何运用好教师、制度等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布局、实施学校管理时不妨借鉴一下象棋之“道”,找准管理突破口,谋划学校发展大计。    深入了解,谨慎布局    了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