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牛乳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乳业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氟虫腈人工完全抗原,制备氟虫腈单克隆抗体,以氟虫腈及氟虫腈类似物为半抗原,分别采用戊二醛法和碳二亚胺法合成人工完全抗原;利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鉴定;使用氟虫腈-牛血清蛋白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得到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小鼠体内诱生腹水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氟虫腈在牛乳中的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结果表明:氟虫腈的人工完全抗原合成成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3F6质量浓度为8.5?mg/mL,效价为2.0×106,亚型为IgG1,与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21%、14.02%、21.46%;氟虫腈在牛乳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118%,变异系数低于15%,方法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产业兴旺作为二十字方针中的首要任务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主要利用文献归纳法就国内外关于葡萄产业发展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着重于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基于383份消费者调查数据,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网络直播生鲜农产品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偏差问题.研究发现:消费者总体及其子群体购买意愿与行为间存在一定偏差,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占总体的56.4%,然而有购买行为的比例仅占36.8%;此偏差在年龄、个人月消费水平和学历水平上群体差异显著;以正一致为参照组,此偏差主要受网络直播产品购买频率、信任程度、感知互动性、感知便利程度、感知风险、评价和销量关注程度及网络红人重视程度影响.结合上述结果,从商家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消费者网络直播生鲜农产品
本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分析关系网络与互联网对农村流动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关系网络的存在对农村流动人口职业选择能力产生了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弱关系网络实现,集中于建筑生产和运输业相关人员、商业及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类别;互联网使用对于强关系网络有提升作用,降低了弱关系网络的扩展,但是并未对二者在职业选择能力上的影响产生明显差异.
在我国大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茶旅产业耦合协调状况有利于推动区域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以2008—2018年数据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2大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恩施州茶产业和旅游业的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增速较快;耦合度上升幅度较大;耦合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发展较快,但协调水平仍然偏低.据此,提出恩施州茶旅产业融合路径:完善茶园功能布局;培育茶旅品牌;打造特色茶旅产品.
本文构建了2013—2019年中部省域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对中部省域的精准扶贫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部省域的精准扶贫效率整体水平一般,综合效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吉林、黑龙江、山西、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影响,中部省域的扶贫政策实施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合调查问卷与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评估体系研究成果,得到影响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的3个一级指标及13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影响因素所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进行了总体设计,建立了一套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消费者偏好、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的评估结果为“符合”及“非常符合”,这对广西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特色产业,推动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的]为了明确四川小麦加工品质现状并服务品质育种.[方法]在代表四川小麦主产区的18个试验点连续3个生长季种植7个不同筋力水平的代表性品种,收获后测定加工品质.[结果]样品的加工品质参数在试验点、品种和生长季间虽有差异,但整体表现弱筋特性.分析各个试验点的品质数据,发现四川盆地大部分区域尤其当下的小麦主产区(成都平原和川北地区),适宜生产弱筋小麦.分析适宜区域各个品种的品质参数,发现在适宜区域种植优良品种更有利于生产优质弱筋小麦.对样品的加工品质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此试验条件下,生长季效应>品种效应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种伏马毒素含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及实验条件,外标法定量,考察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及定量限等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种伏马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5、5?μg/kg,定量限分别为30、15、15?μg/k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3种伏马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95.7%、89.5%~94.4%、88.6%~92.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以具有降血脂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aCl2,探究Ca2+对菌株冷冻干燥抗性及耐热性的影响,并比较未加钙菌粉、加钙菌粉和未加钙市售菌粉在不同热饮中的活菌数.结果表明:与未添加Ca2+对照组相比,培养基中添加0.5?mmol/L?Ca2+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菌株的冷冻干燥存活率(P<0.05),并可以改善其耐热性;与市售菌粉相比,加钙菌粉在热饮中的植物乳杆菌LIP-1存活率显著提高,探究其内在机制发现,加钙菌粉的植物乳杆菌LIP-1细胞膜与细胞壁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其他
以亚麻籽粕为原料,利用微波法进行脱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微波温度对亚麻籽粕微波脱毒效果的影响.用脱毒后的亚麻籽粕制作酸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亚麻籽粕酸乳中氰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粕最佳脱毒工艺为微波时间60?s、微波功率640?W、微波温度70?℃,该条件下微波脱毒后亚麻籽粕氰化物含量最低,为14.02?mg/kg;亚麻籽粕酸乳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9?h、发酵剂添加量1.50?g/100?mL、发酵温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