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维岛:一半是冰川,一半是温泉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维岛名气不大,距离南非2500千米,距离南极洲1775千米,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偏僻的海岛之一,但它竟然拥有一个唯一无人使用的顶级域名.bv,这是跟国家同等主权的独立代码。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为什么能获得这份殊荣呢?我们先来看看布维岛被发现的历史吧。
  第一个与布维岛“邂逅”的航海家是法国的查尔斯,他在寻找南极登陆点的时候被风暴吹离航线,误以为被冰雪覆盖的布维岛是座浮冰,因而将其记录为“巨大如山一样的冰岛”。只因“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查尔斯与布维岛擦肩而过。
  第一个“拥抱”布维岛的是英国人诺里斯,他在岛上足足停留了5天。倒不是因为他对这座小岛爱得有多深,而是这个倒霉的家伙儿登陆布维岛时正值暴雪期,依靠人工动力的登陆艇被迅速结冰的海水冻住,诺里斯不得不留下来。因祸得福,诺里斯成为第一个有资格对布维岛宣示主权的人,因为当时有惯例,必须在无人岛待够100个小时才能拥有这样的资格。于是,布维岛就有了一个响亮的英国名字——利物浦岛。只可惜,除了几只海豹,岛上似乎也没有别的生物。
  当然,对布维岛进行深入研究的就要数挪威了。1927年,有一支挪威探险队登陆布维岛,对其进行系统测量,并在岛上升起国旗宣示主权。但是,这遭到了英国人的强烈反对。1970年后,挪威又多次派遣南极探险队登岛勘测,准备将其纳入版图。英国人当然不愿意,趁联合国统计司开始全球域名登记时提名了布维岛。事已至此,挪威也不得不对外承认布维岛是个特殊的地缘岛,虽然它是无人居住的岛,也拥有与国家同等的地位。
  人们很好奇,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小岛,竟让挪威和英国为其争夺呢?其实,挪威人第一次登陆布维岛时就发现了它的秘密。作为一座永久冰盖岛,布维岛周边海域的水温很不寻常,夏季甚至能达到20℃以上;沿岸礁石更是常年裸露,少有冰层覆盖,也因此成为海豹等生物的聚集区,但是岛上的冰川能厚达数十米,真可谓“一半是冰川,一半是温泉”。
  那么,反常的水温如何保证布维岛上的冰盖不被融化呢?究其原因,布维岛原来是座活火山岛,最后一次喷发大约是4000年前,由于岩浆层将火山口堵塞,导致岩浆改道流向海底,因而海水温度较高,岛上冰盖却不受影响。但海底熔浆散发的热度范围很小,只在布维岛附近圈出一片温水区,冬季暴雪期间仍然会结冰,且周边海域会有大量浮冰流动,水温与南极洲也相差无几。较大的温差让布维岛成为南极磷虾的聚集区,繁殖期更是大量聚集。同时,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還可以用作南极勘测或监测站。
  这样的宝地当然不能拱手让人,所以英国人只同意挪威在岛上建气象监测站或科考使用,但不能划入版图。而为了避免其他国家染指布维岛,挪威政府多次动员渔民在此定居,只可惜无人热衷。不得已,挪威渔业部门只能承担了额外的任务,负责运送每年一次的科考队员登岛,两个月后再将他们接回来或直接送到南极洲的科考站。岛屿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大船根本无法靠岸,小船又容易被海岸回流的海水推开,这也让布维岛成为全球最难以抵达的地方,但是挪威人不愿放弃,哪怕一年只有一艘船往返两次。
其他文献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经常落入题目设置的陷阱,经老师这么一点拨,就觉得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帮助他们跨越“陷阱”进行“自救”?在英语复习中,我通过构建解题思维程序,使学生的审题、析题思考方向变得有序,顺利跨越题目陷阱,从而提高迅速准确解题的能力。  一、构建思维程序,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解题过程应包括阅题、审题、析题、表达、反思等基本过程,
一天,一位盲人去拜访他的朋友。因天色已晚,朋友给他拿来了一盏灯笼,要他提着灯笼回家。  听了朋友的建议,盲人大笑。“日与夜对我来说毫无分别,”他说,“我提一盏灯笼做什么呢?”  他的朋友说,“确实,你不需要灯笼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但是,它可以防止别人在黑暗中撞到你。”  盲人觉得朋友的话很有道理,便提起灯笼上路了。可没过多久,一个人居然与他撞了个满怀,并将他撞倒在地。  “嘿,你这个粗心大意的人!
练车  闺蜜刚学车时发表了一条动态,上面写着:“练车第一天。” 我问她写这个有什么用,她说是为了给自己打气,要不然练车太难了,怕坚持不下去。昨天,我看了看她的动态,上面写道:“练车第438天。”也不知道她练到科目几了。密码是多少  小明问:“你好,请问Wi-Fi密码是多少?”  营业员说:“买了奶茶就告诉你。”  小明说:“那你给我一杯原味奶茶吧。”  营业员说:“好的,十五元。”  小明问:“给
敏感源于在乎。如果不在乎,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始终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呢?答案是没有。因为它违背了两个原则:第一,人是情感的动物;第二,人是欲望的动物。抽离情感,就会活得没意思。没了欲望,就会活得没滋味。没滋味,身体就会枯槁。没意思,精神就会虚空。连庄子都说,能够逍遥游的人,凡俗的世界根本不会有。  基于此,人有时候敏感一点还是很正常的。但是过于看得开,淡而冷到四平八稳,于灵魂,就缺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当被问到“加减乘除”是不是成语时,主持人撒贝宁说:“‘加减乘除’是算式的四则运算,不是成语。”不料,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蒙曼教授却说:“‘加减乘除’是成语,用于形容事情此消彼长。在《红楼梦》里的《留余庆》曲词中就有这样一句,‘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苍穹’。王九思的《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中也提到,‘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接着,又被问“喝西北风”
电化教学是一种为了改革传统教学,适应当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给初中语文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目前,中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
至此我才明白,那些葡萄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渐变色彩中,每一种颜色都在葡萄的表皮上扩张、生长和运动,它们毫无疑问地展现了葡萄的生命过程。老画家所画的每一架葡萄,都在酝酿由青涩、微酸,到成熟、極甜的口感之差。那些变化,是可以在味蕾和视觉上同时品尝到的。  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看到颠覆和突破常识的事物之后,都认为那是艺术家由于不甘于事物自身的平凡所做的夸张修饰和想象,却不曾反思过自己赖以为生的常识
两年前,我被单位委派去一所高校接受短期培训,在那儿认识了一位颇有能力的法律讲师。她不仅讲课幽默风趣,还会热心地与大家分享许多人生感悟,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然而,在离开那所高校不久之后,这种印象却很快被改变。  那时,我遇到一起法律纠纷,随时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我陷入了长久的焦虑中,提心吊胆,整夜失眠,却又因为法律知识薄弱而束手無策。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何不通过微信向那位讲师进行法律咨询,以寻求
18岁生日的时候,我的胃里有明显的异物感,那是凭空长出了一家“餐馆”的缘故。按照常理来说,身体里有这样突如其来的便利,就等同于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饱腹感,我大可不必出门去享受这份成年的礼物。然而,事实是我日日饥肠辘辘,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我一直相信,青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有特殊的资源可供日后开采。这家纯属意外事件的“餐馆”,我曾向内窥视过,规模类似于一个惊艳的小型漩涡,横亘在我喜怒频次最
“像一棵海草,海草,随波飘摇;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浩瀚无垠的天空和碧波荡漾的大海一直相互守望,还是相互依存?让一棵神秘的“海藻”带我们一探究竟吧。  它像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能够长期停留在空中;它虽然是一种单細胞生物,却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身体包裹在碳酸钙外壳之内,这些外壳像是镶着花边的盘子,精致而美丽,宛如云雀的歌声一般,令人愉悦。它就是赫氏圆石藻,一种存在于海洋之中的浮游植物,也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