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以发病的相关因素,为该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在宁波市第九医院接受外周血象检测的3岁以下儿童1 8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中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纳入儿童的各项临床资料,调查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比较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233例儿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2.77%。≥1岁而<2岁儿童的患病率最高,为16.4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的患病率(χ2=13.699,P<0.05);病例组儿童早产的比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比例、人工喂养的比例、7个月龄后再添加辅食的比例、偏食的比例以及厌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8、4.157、7.178、24.597、7.848、5.69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出生体质量<2 500 g、人工喂养、7个月龄后再添加辅食、偏食、厌食均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χ2=12.008、4.529、8.014、24.128、15.142、9.852,均P<0.05)。
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人工喂养、过晚添加辅食、偏食、厌食均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