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视野下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境教学是近几年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语境中呈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语文素养,是研究语境理论视野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语境;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一、在语境中呈现语文核心素养
  語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境教学法,了解授课对象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特点,明确授课对象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教给学生最切合认知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顺应、同化所学习的知识,最终纳入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综合素养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不同的素质,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并逐步完善。如何在语境中呈现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在语境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语境教学思想认为,语文教学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语言交际活动,语文教学一定要遵循语境理论,根据课堂语境,综合运用语境学习法、语境教学法、语境评价法等来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进课堂教学的语文味。语境是语言的生存土壤,当前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对课文的解读,脱离了文本语境,造成了对文章本质的曲解。正确地理解文章,要求执教者要紧紧抓住文本所处的语境、时代背景、对象以及文章表达的主旨,还原文本自身语境,并置身其中,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层次情感。
  语文教师要在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口语交际是一个人语言建构能力的最直接展现方式,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语境,与学生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方式,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促进交流的高效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语境教学观,采用上下文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语境,我们在关注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作者的表述方式的学习。写作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书面化外显,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生成方式,还应该关注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形成的本质,创设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语境,是每位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
  语文教学承担着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鉴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语文教育还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我们不仅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凸显现代文化的价值,追求国内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有机结合。倡导语境教学观,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语文能力,根据语境教学理论,运用情境语境教学法、上下文语境教学法,创设更具有实用性的情境,使语境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出长足的优势。
  三、运用语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中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语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社会化语境、学生的认知语境,以及课堂生成语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社会化语境包括了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社会化语境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善于利用社会化语境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师教的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学的水平。
  曹永军老师在教《老王》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预习、阅读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一文,并在课堂上交流体会,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这个社会历史背景的补充,创设社会化语境,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品格打下了坚实的底子,使课文生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意义。学生的认知语境,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走向,创设最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语境。
  课堂生成语境具有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语境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随着课堂语境的变化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钱梦龙老师在《死海不死》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新拿到一篇课文,不知道该学什么的情况下,钱梦龙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懵懂无知的状态,到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教师执教时,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走势,确定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文课程的建设要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教师要有效结合语境教学法,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观念,打造优质、高效、实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孔凡成.小学名师经典课例研究[M].北京:苏州大学出版 社,2016.
  [2] 孔凡成.语境教学观浅探[J].教育探索,2003(7).
  [3] 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以推动课堂高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恰当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提出了在新课标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
【摘要】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期加快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提升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其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因此值得语文教师研究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小学生处在我国教育的基础
【摘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真谛,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对初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明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弥补,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
【摘要】探究式教学的特性主要有:问题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策略主要有拓展延伸中探究式学习  策略、专题研究中探究式学习策略。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重形式、少实效的问题,重问题、少生成的问题,重主体、少主导的问题。探究式语文学习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问题是学习的核心,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抑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烧伤创面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阶段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学习阶段,更是学生知识提升和能力升华的重要阶段。高中作文,尤其是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作文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沟通交际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实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作文教学较小学、初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