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宣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其他文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221116)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高考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编制生物高考实验题的直接素材,又是编制高考探究实验题的理论基础。建议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建构系统的实验理论    建构并内化系统详实的学科实验理论,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复习。    1.1 明确实验考点及其类型  在17个实验课题中,其中生物组织中还原
摘要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为载体,基于PBL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1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相对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如图1,线段AD与线段BC相交于O点,连接AB、CD,我们把△AOB和△COD称为一组对顶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我们很容易就得到对顶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如果一组对顶三角形中的两个对顶角分别为∠1、∠2,则∠1所在的三角形中另外两个内角之和等于∠2所在的三角形中另外两个内角之和.在图1所示的对顶三角形中有∠A ∠B=∠C ∠D.  这条性质看似简单,但在求某些复杂图形中多个内角之和时作
摘 要 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活动教学实践,探索在生物课堂上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活动教学 生物学教学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活动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具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等特征。其中,“活动”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具有独特的规定性:是在教师指导下
摘要:疫情给包括小学语文在内的各科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针对疫情期间安庆市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制定了适应于特殊疫情时期智慧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了本班智慧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主要有:避免一刀切,选择性课前“预习单”;结合录播课,制定课间“学习任务单”;活用疫情教材,晒晒花式课后“作业单”;每日在线读书,人人都是“朗读者”和“悦读者”
类比法是科学学科研究以及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的方法,也是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融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当教授某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思维方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类比法需要教师寻找学生相对熟悉,并且可以利用的物或者事作为类比的对象,寻找它们与抽象名词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对当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获取知识,达到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目标。“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模式,该模式可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细胞的生成方式,是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处在一轮复习中的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已经模糊,教师如何唤醒学生的记忆,深化学生对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的理解,使他们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差异,建立与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的纵向联系,笔者对此提供一种思路。学生通过学案导学自查缺漏,借助学生端微课视频激活记忆,补全知识碎片。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逻辑美;指导学生课上构建物理模型,呈
文件编号:1003-7586(2020)08-0021-03  微项目教学是将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习者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目的、有意
摘要 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教学为例,探索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指出科学史学习是渗透科学本质教育,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学本质教育 教学策略 生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科学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   将科学本质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之一,是一些发达国家极力提倡的,也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