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艺术家

来源 :女友·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rxbq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热衷于收藏旧物成立“旧物仓”,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参观和购买;有人通过收集废弃伞骨、熬糖浆制作糖伞面,并在雨天撑糖伞出行风靡纽约;执迷于手绘的姑娘,用画笔记录下了所到之处的美食与风景;美食爱好者在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中夹缝求生,也依旧怀有对食物的热爱,把一日三餐做出精致花样……
  艺术不仅仅是票价高昂的音乐会,也不仅仅是让人如坠云雾的各色展览,艺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笔一划,一蔬一饭。
  只要有心,生活也是艺术的舞台;只要有心,人人也都可以是艺术家。
  有心,生活可以多艺术?
  提起艺术,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离自己很远。然而,把奇思妙想付诸实践,用心生活的人,也能够成为最有趣的生活艺术家。
  对称早餐:写给另一半的情书
  浏览社交平台,免不了被突如其来的狗粮喂个饱,如果人家还是用的美食秀恩爱,那么可谓是暴击翻倍。对称早餐(Symmetry Breakfast)就是这样一个杀伤力十足的虐狗套路。对称早餐起源于伦敦的一对恋人。每天早餐七点半,博主都会大展技能,把平常的鸡蛋、面包、酸奶、水果等等进行精美绝伦的搭配,并摆盘成完全对称的两份早餐,然后叫醒恋人与之共享。不管是西式的吐司煎蛋,还是中式的包子咸菜,在他们的妙手摆盘之下,都会呈现出格调满满的效果。对称早餐不仅让吃瓜群众感受到了这对情侣之间的爱意,也改变了大家对于早餐的马虎认知。原来肯用心,一年365天都能吃到不一样的精美早餐。
  手账日记:不会画画也能留住生活的色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妹子迷上了手账,各种图案的贴纸,随心勾画的小插图,配上每日的心情和经历,就是一本本比漫画更精彩的生活故事。比手绘更简单的是,手账的入门基本上不需要你有任何绘画基础,只要有心、有爱,就能把看似无惊喜的每一天,都能记录成最有意义的一天。手账达人阿怪就曾说过:其实每一天都有值得记录的事物,哪怕是下班的路上捡到一片落叶,都能被贴进手账珍藏起来。而这本凝结着记忆和创造的作品,就是带有自我风格的艺术品。
  美食自拍照:比游客照更有趣的旅行记事
  再也没有比剪刀手游客照更拉低旅行格调的事情了,如果遇上热门景点人头扎堆,那么拍出来的照片更是灾难。想让自己的旅行记事在一众烂俗游客照中脱颖而出,不用点心思怎么能行?像是牵手女友去旅行的创意旅行照,不仅留住了风景,也留住了那个陪你看风景的人,将直接甩普通游客照一条中山路。然而照顾单身女王们的情绪,独自一人的旅行同样也能玩出花样。新加坡妹子Melissa Hie就把食物当成旅伴,留下了无数美景与美食的合照。据说涩谷街头和Hello Kitty的甜甜圈更配哦;胡志明市怎么少得了纸米春卷?伦敦大本钟当然要和用料实在的朱古力曲奇一起入镜才完美……这大概是吃货所追求的旅行意义吧。
  毛线新玩法:给日常事物穿件毛衣吧
  白毛线钩成五瓣小花,装点在旧袜子边缘就成了森系少女的写真装备;晒衣服的塑料夹子,套上色彩缤纷的毛衣,戴在头上就能COS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织毛线才不是什么过时的手艺呢,至少在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汤姣的手里,闲来无事玩弄下各色的线团子,就能让平淡无奇的旧物换上新颜。织件大毛衣费时又费力,不如加点小创意,编织也能成为装点生活的小手艺。
  杨函憬:你去你的未来,我回我的过往
  杨函憬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还很陌生。但要说到花砖、旧物,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
  在厦门居住了近10年后,这个贵州人让曾经没落的厦门花砖重新被关注,而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这不但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自己很多新计划的开始。
  2017年,旧物仓从厦门开到了广州、北京,除了花砖、旧物,杨函憬又在做书店等新计划。种种这般最终会拼成一幅场景——那是人们对周遭事物有感情、有追求的“旧日生活图”。而他做的,也从来不是单纯的“一件事”,如果可以,你可称它为“一场复古行为艺术”。
  扎进“旧物海”,就再没出来过
  杨函憬收集第一件旧物在2007年,是木质饼模,他“特别喜欢,就扛了一麻袋回來”——直到如今他收集旧物都是这样“批发”。
  当时的他,正在厦门经营几栋老别墅,收集旧物是为了做老别墅的场景还原。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越买越多,越买越多……每天晚上一忙完别墅的事,就穿进厦门的小巷子里寻觅。“只有我知道这个城市里面,哪些旧物藏在哪个地方,哪一家具体又有什么东西。”很多厦门人也认识了他,看到他就问:“这个要不要?这个有很多。”他喜欢那些物件,看了忍不住,有时候也“被迫消费”。还曾经有一阵子,鼓浪屿上每个拉板车的板爷都有他的手机号码,常常是接到一个电话,他就“飘洋过海”去买旧物,回来时,要租上一艘小货船才行。
  如今说起来他会调笑当时的自己:“我说我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就是能够把钱变成砖块,最终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旧物。”
  到了2012年,老别墅的生意不做了,他破产了,当时身边就只剩下这些旧物,那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收集已经装满了七八个仓库。
  “破产了,也没有钱去付房租,那些小仓库要收掉,就清仓。”他租下一间大的仓库,把旧物全部集中到一起,这就是旧物仓最初的起源。
  那时的他每天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时时刻刻和这些物件在一起,和每一个人讲它们背后的生活、故事。一来二去,却是把自己搭进去了。   “那些老物件和它们所承载的时光、记忆,让我又扎进去了,就没有拔出来过。”
  “不好意思,这件不卖,这件也不卖……”
  其实,他也许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至今,你去旧物仓看东西,仍然很可能会被告知:不好意思,这件不卖,这件也不卖。
  他就是舍不得,因为“觉得它不会再有了”。只有一种例外,就是你比他还爱它们。
  “我的非卖品越来越多。它们在我这里,可能又进入了灰尘堆里、锁在箱子里面。但是有一些人,如果他特别喜欢那个东西,他拥有它的话,他会天天看着它、照料它。如果是这样,这个物件在我手上就不如在他手里,如果是这样,你比我更爱它,我就会给你。” 这是这两年他才想通的。
  大概在他看来,这才对得起那些旧物所承载的。
  “还是拿饼模来说。在厦门可能大家都会去做‘糕’(中式甜点),它在火上蒸煮了可能已经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我觉得这些经历了时间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它的材质、被使用过的痕迹、它见证的所在地的市井生活……它本身是值得被读取的,看着它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曾经的生活。”
  当记忆被触发,它会把你往回拉;它会提醒你,自己所爱的到底是什么。它会提醒人,回到自己最想要的那种生活状态,或者,自己的状态。
  所以,对于杨函憬来说,旧物仓所代表的,其实是这样的分享和传递,是遇到那些同样爱旧物的人。如今,他在计划着去做更多样的纪录,比如说声音、比如说纪录片,去讲述它们,对他来讲也许真的才是更重要的事。
  这两年,他似乎靠着捡破烂成了网红,破烂越捡越多,问他现在再去找的时候会提高标准么,他十分笃定:不会。
  “我一直收破烂,真正地收破烂十年。”
  至于,这一路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也许最重要的,是这个“改变”:厦门近年建设飞快,城市一拆迁,大量旧物会出现。在过去,很多东西就被丢掉了——木质的,可能就劈了当柴烧;铁质的,就被卖到废品站里面……但,比如花砖火了后,你现在去厦门一个人家问“我要挖你的花砖行不行?”,他肯定说“这个很值钱的,我不要你挖”。
  他说,这样,就很好了。
  Q&A
  CUTE:为什么会喜欢旧物,你的成长中,旧物是怎样的存在?
  杨函憬:因为从小是在乡下长大的,身边很多物件——从前留下的东西,和你会有一个情感上的联络。所以后来我可能在工作以后,租房也是喜欢租老的房子。有一次无意间租进了一个老别墅的第一层,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那时候很便宜,它有水井、有花砖的地板,有老的家具等等。我觉得那是真正第一次,把自己重新还原到一个“旧”的空间里面去,那之后我也很着迷于复原这样的空间。
  CUTE:你觉得你也好,或者说大家也好,对于旧物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杨函憬:很多人进旧物仓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外婆家也有”“这个我奶奶家也有”,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也往往是“但是,我也不知道它去哪里了”。在这里,突然间遇见了,就会觉得被震撼到。所以,我是觉得应该去留一点记忆在自己身边。现在城市的拆迁太快,人们都在拼命想“未来”,而和过去、和情感的联系呢,就非常少。所以我后来才说了那句话——“你去你的未来,我回我的过往”。我觉得旧物仓就是带着我们一起往回去走的。它就像一个记忆中心一样,就像一个城市记忆中心。
  CUTE:我们为什么要往回走?
  杨函憬: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我们老是觉得,可能美好的东西都在未来,但真的是这样么?其实未必。我觉得反而美好的东西都在过去。比如说一张椅子,你坐着的一张椅子,它特别舒服,为什么舒服呢?因为可能那个椅子是匠人试做了几十年,他最终得出了这么一种最经典的款式。时间是最好的设计师,这也是我在卖旧物的过程中间思考出来的。究竟我在旧物收集与出售这个过程里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旧物贩子吗?一块钱拿过来,两块钱卖出去?并不是这回事,如果那样的话,那太没有价值了。我觉得应该是去梳理这一百年间的生活,以“生活用品”这个脉络,去重新做一些梳理——他们为什么会呈现这个形态?这些东西有什么可以往下去传接?我觉得我很喜欢去研究这个事情。
  CUTE:你之前收集的旧物种类很多样,那之后会有一些侧重吗?比如我们知道这两年,大家可能一直在说花砖。
  杨函憬:对我个人来说,只要是一件二十年以上的旧物,经得起二十年以上时间考验的,我都会收回来。我不会去说这种我不收,那种我不收。反而是,可能无意之间,比如说鸡公碗你收了很多,花磚你收了很多,老的床板你收了很多,慢慢地你会对你收得比较多的那种类别去做一些研究,或者说你希望去做这个记忆的“展示”。我希望我能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比如我可能就会从花砖入手,去研究整个体系:这个记忆怎么去保留、去再现,怎么呈现出来,过程如何促成,可能怎么去再利用……这是我特别想去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类物件去梳理,去思考能用于所有的工作方法。
  CUTE:我想过一个问题,以后还会不会有古董?放到旧物上来说,就是现在的东西,还会不会变成旧物?
  杨函憬:有时候我也感叹,我们下一代人,还有没有人去做旧物这门生意,或者说还能不能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是会慢慢少了,因为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因为城市的变迁太快了。我举个例子,现在电子产品三年就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以前人们创造一个东西是什么?——我要用一辈子。比如说我打一个家具,或者我烧一个陶瓷,我是要用一辈子的。但是现在人们对于物的态度是,我先用着,暂时先用一下,反正我也不知道将来我在哪里——人们是漂泊不定的。换句话说,无论是制造者还是使用者,都没有认真去浇铸一个东西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你赋予这件事的生命力。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每件旧物都有生命力,所以它还可以再用,它还是可以延续的。我们在做的事情,其实就在延续物的生命力,或者就是延续这件物上的人的感情,还有记忆的那个生命力而已。就是这一点点东西而已。而这个时间、这份感情,我觉得现在人们是花不起的。所以现在的物的生命力开始缩减。   CUTE:你自己现在的生活空间是个怎样的场景?
  杨函憬:有一阵子我特别“规定”我自己的生活,必须要成为“一箱生活”,就是我所有的东西打包起来,要能够装进一个行李箱。这样子,我自己不会受任何限制,我就可以自由移动,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家就像美术馆一样,四面空空的。因为我的想法太多了,我白天做的事情也太多。所以我希望回到家以后,它是空空的,让我不要再有任何负担。
  CUTE:你的经历非常丰富,我想问一下,你觉得为什么之前很多事情你没做成,唯独旧物仓做得这么好?
  杨函憬:因为那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人生的一個最低谷,就是你被迫落到这个里面,你只能做这一件事情,所以你就做好它了。为什么十年前我可能想做很多事情但没有做好?为什么我做旧物的时候它就能做起来?因为那时候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卖破烂。所以你就会挖空心思想,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其实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幸福的,因为很单纯。慢慢到后来,就不一样了。会觉得,无意之间给了自己很多的“意义”、“价值”或者是“目标”,会觉得其实没有那个时候单纯了。但这也是人必须要经历的,你不可能一直保持一个很舒服的状态。我觉得那样人也是不会成长的。
  王旭:撑一把糖伞走过下雨的街,你会遇到什么?
  2017年4月,上海,“上海种子”的展览现场,很多人看到一把焦糖伞面的雨伞,那就是王旭的作品。
  在纽约,他生活的城市,很多人通过这把伞知道了他——不是因为它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他们真正和他分享过那把伞,还有那把伞笼住的时空。
  纽约:很多事情,那时的他并不知道
  王旭刚到纽约上学的时候,纽约城有过几次非常大的暴风雨,街上到处可以看见被人丢掉的伞,其他专业的同学伞坏掉了,就送来他所在的雕塑系“修理”,一来二往,他的工作室就堆了很多伞。
  也是在同一时期,他开始频繁出入于BH(摄影器材商铺),并着迷于那里免费送给客人的糖——“大盆大盆的糖块,看见我抓了一把,服务员特别高兴,说‘你再多抓一点’……”那一瞬间对他来说,是感动。后来他总爱去那里,有时候只是路过,也不是进去做什么,就去抓把糖就走了,回去的路上、和朋友见面的时候,就分掉它。
  像是小时候一样。
  那时的他并说不清自己为何会被糖吸引,就像他不知道纽约会成为自己以后长居、生活的城市,而影像,也成为他雕塑之外最重要的语言。
  以及,那之后,他会遇到一位师傅,让他把这些都融会起来,成为自己重要的作品。
  北京:糖,从来就是最好的媒介
  2012年暑假,王旭在北京的胡同间,遇到了一个做糖的师傅,就是那种小时候最熟悉的、糖人师傅。
  那之后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约在不同的地方见面。王旭从来不敢迟到,因为他知道,老师傅不会等他的。还好,老师傅从开始的不情愿,慢慢地开始教给他最传统的制糖法。
  回到纽约之后,王旭开始用糖来做一些东西,他最为人喜爱的“糖伞”,就是其中一个。
  纽约:焦糖香里,有人说了第一句话
  纽约跟北京,从地球的一端到另外一端,却是同样的天气,这让他常会思念北京和朋友,尤其是下雨时。
  于是,他做了第一把糖伞,就用废弃的伞骨架,用师傅教的制糖法,做了一把伞面是糖的雨伞。
  他选了一个下雨天,撑着这把伞走上纽约街头,雨落在伞上,糖一边化,一边滴在他的白T恤上,一边,焦糖的香味引起人的注意。也有人,问了他第一句话。
  后来,王旭几次做过糖伞。
  那并不只是一把伞,而是他买糖、制伞、出行、相遇的完整过程。在那几把糖伞融化的几小时里,他遇到了很多奇遇:“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几个人站在街上,和我一起吃糖伞,掰下来一块就吃。”他们好奇王旭,他也好奇他们。他们在那个当下,总会简单聊上几句,虽然过后也记不大清楚具体说了什么,但那个感觉却会被记住——那时的大家都很享受。
  上海:对,大概一切都源自“交流”
  2017年4月,王旭第一次把糖伞带出纽约,带到上海。
  上海糖伞的故事一开始就很有趣——他只是想去买些工具,却误打误撞,走入了上海“光彩大市场”最后的一段时间。
  那是多少年没见过的场面了,那样破败的市场、拥挤的人流车流,毫无防备,扑面而来,却让他有些兴奋。
  东北长大的他很喜欢这样的场景,关于集体、关于相遇,他说,等待时、聚集时,才有交流产生。
  4月的上海,他只赶上了一场毛毛雨,伞没有化完,他把它沉入了水里。转身却遇到了一个雨停后还撑着伞的人,他走过去,和他聊天,这个人、这场对话,就成了这一次最好的记忆。
  未来:带着糖伞,去更远的远方
  他还要带着糖伞,去往更多的地方。
  这么多年的梳理,他终于有些明白自己。他说,要去远方,去遇到有意思的人,遇到新的面孔,然后去交流、交换。
  “我是一个物理性的人,我无法通过虚拟的网络交流。我尝试过,但只能交流,不能沟通。我还是希望能看见人,看到语言、动作、神情……我不能单纯从某一个方面去感受人,我是特别希望能够感受到一个完整的人,这个是我,对我的生命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种沟通,看到,感受到。”
  这个时候,其实这一路上的有些人和事,已经遗失。他在去年夏天意外失去了糖人师傅的联系方式,他说,老人大概是回老家了,他说过的。
  多少有些遗憾,但也没关系,因为那个夏天、那场相遇,还有那之后,一次次的相遇,它们,都已经在那些糖伞里。   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掰下糖伞、放进嘴里,在忙碌的日子驻足一会儿,和他说上几句。
  伞下,还会发生更多的故事。这些,那些,其实都在一起。
  Q&A
  CUTE:你觉得什么是艺术?
  王旭:举例来说吧:我起得很早,我喜欢“找事”。在上海的时候,我会看到老年人永远起得很早,但是会有年轻人也起得早,他们在农贸市场围着这些老年人——他们在卖房子,你知道吗?他们不停地跟老人讲话。我觉得那个瞬间就挺和谐的,年轻人都睡得很晚、起得很晚,但是有一些人为了生活,他起得很早、去跟老年人去聊天。我觉得这就是艺术。你懂我意思吗?对我来讲,生活本身有很多角度,可能它是藝术,但是我们可能没有给它一个定义,对我来讲,那一瞬间,就是他们那个广告牌,那周围那就是艺术。这就是让我很感动的东西。
  CUTE:那你会觉得自己是“艺术家”么?
  王旭:说实话我对于自己的职业感是非常不强的。每次别人介绍我说“他是艺术家”,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我没有职业感,我觉得我就是喜欢做东西、喜欢去交流,这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做了一个东西之后,相比在一个美术馆里展示,我更愿意把它带到街上让别人看,或者跟别人去交流。
  CUTE:想听听你到底是怎么解读糖伞的。
  王旭:人跟人之间有各种各样无情的障碍,糖伞可能就是一种隐喻——因为我接受这个障碍,在下雨的过程中,它在融化,糖会滴到我身上,但与此同时,它仍然还在保护我,至少它不是雨。人的沟通也一样,我们可能总会有一些距离,但我们也喜欢看向彼此。我们也能够接受这些障碍,当我们想跟彼此对话,我们也会找到方法去跨过障碍、去接近对方。我觉得这个感觉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有人想要跟你沟通,他会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就好像当大家看到糖伞,大家也想进来,但是又顾虑会不会被弄脏,毕竟它会留下痕迹。所以大家进到伞下之前,可能会吃一块,然后就可以进来了。我记得有一个阿姨就是这样子。她掰了一大块糖,也没吃,就扔到地上了,伞上出现一个缺口,她就进来了,我觉得很有意思。
  CUTE:你会去主动和人交流、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我觉得这是在艺术家身上不很常见的一个性格。
  王旭:这可能跟我的成长背景有关。我跟我父亲的交流特别少,我觉得这个人活得很辛苦,非常辛苦。他是个出租车司机……说白了,你会问出租车司机“今天你好吗?”?当我开始能想到这些事情之后,我无法想象,我父亲在他的职业生涯是怎么度过的。在那时候,作为儿子的我是在不停地完成任务,他给我的任务就是好好上学、完成理想,在这方面我也很幸运。但是我没有去想象我的父母,或者真正的普通人,需要什么。后来,或者说现在,从我内心来讲我不忍看到一些……怎么说呢?就是明明知道这个大环境也有很多问题,你还在规避它;明明你知道这个人他其实要这个东西,但你偏偏说不。这可能是我心里面的“不能”。所以我看到别人满意或者满足,会带给我一种喜悦、有一种安慰感。这可能是,就像我父亲走的时候我都不在身边,所以我从来不知道爸爸需要什么,这个东西也有愧疚感,会一直在我生命里面存在。
  CUTE:所以说回来,你对糖伞的期待是?
  王旭:我希望它不是深,而是更广一些。我不想它满足少数人的视觉或者心理需求。艺术世界怎么去看待这个东西,满足于艺术世界我并不太感兴趣,但是让更多人去感受它,让它有一些慰藉,这是我特别在意的。所以我其实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件作品,而是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不会当它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应该要得到什么样的待遇,我是高兴能够跟人分享这种感觉。不管有没有雨,这种心情常在,你也可能用它去遮挡一些东西。
  Get艺术基因?去这里就对了
  也想把生活过出艺术家的味道,无奈审美基因缺乏,难以发现寻常生活中的艺术美。然而审美这回事嘛,一回生二回熟,多在艺术间游走,自然能熏陶出艺术细胞。想要在各色展览中拔高审美,可稍不留心展览就会过时。不如mark下述备受艺术家青睐的坐标,你就能常驻文艺里啦!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永不断档
  北京798艺术区汇聚了众多美术馆,其中由尤伦斯夫妇创办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算得上是最著名的一家。除了各色展览,这里还常有戏剧表演和文化沙龙,出门前不用看日历,品类繁多的艺术活动从不会让你扑空。
  意大利多扎——壁画中的城市
  作为全球100个美丽小镇之一的多扎,只有两条碎石子铺成的街道,却藏着不可计数的壁画。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多扎就吸引了意大利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作画。转角处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圣经故事,进口的城门则是充满想象的浪漫主义。每隔一年,多扎小镇就会举办壁画庆典,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汇聚而来,带来了新鲜的色彩以及与时俱进的风格符号。因此小镇的壁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绘画风格,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都能和中世纪风格的城墙建筑配一脸。
  深圳梧桐山——艺术家聚集地
  想要提升对美的感悟,与其研习艺术家的作品,不如深入他们的生活。将玻璃和金属搭配成外墙,就能让乡下普通的楼房变成欧洲气息的艺术宫殿,这就是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对生活进行的改装。深圳梧桐山脚下就有这样一个聚集着各色艺术家的小镇,他们中有建筑设计师、雕塑家、画家等等。在这里随意跨过一扇门,都能捕捉到别具风格的艺术气息,盆栽、涂鸦甚至于随手捡来的瓶瓶罐罐,在这些能人巧匠的妙手点化下,都成了能与田园生活和谐相处的艺术孤品。
  突尼斯Erradh——满村都是涂鸦墙
  与西西里岛隔海相望的突尼斯共和国,是非洲大陆上不甚起眼的小国家。经济困住了城市的发展,却没能阻挡艺术的脚步。在突尼斯的杰尔巴岛上有一座古老的村庄Erradh,因为街头处处盛放的涂鸦,这个北非的贫困村落已经进化成了艺术小镇。受法国某画廊的邀约,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共计150多名艺术家来到这里,将他们的作品留在了一面面布满历史痕迹的旧墙之上。
  京西百里峡——在七彩中游走
  如果说希腊的代表色是圣托里尼岛的白墙蓝海,那么京西也有它的代表色——七色彩虹。太行山这座充满红色情怀的历史名山,因为有了山脚下这座百里峡七色彩虹镇,如今焕发出了年轻的味道。群山环绕倒映着清清河水,百里峡的民房披着如同彩虹降临的七彩外衣,这里居住的不仅是年轻的艺术家,也有老一辈传统手工艺人。捏糖人、剪窗花,除了感受西北民俗,你还能在各类文创铺子里搜罗到宝贝。
其他文献
布鲁塞尔,大家不一定听说过,但如果我说它是比利时的首都,那你一定会“哗”的一声:原来是它……在欧洲中,比利时算是一个小国,但它的首都布鲁塞尔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它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社会上各个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在税制改革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在这种大形势下,营改增得以实现,并且在社会上各个领域内均得到广泛实施及应用。在当前施工企
目前,汽车空调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汽车的标配,装配率尤其在新研发轻型乘用车上的装配率接近100%,加之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汽车空调的技术动向及研究进展早已成为业内
007詹姆斯·邦德又回来了!这位家喻户晓行事高调的英国间谍,此次没有走进皇家赌场,身边也缺少了香车美人的陪伴,更没有怀揣最新打造的秘密武器,而是携昔日之辉煌,落户伦敦帝
找一家农家住下,把行囊扔上大炕,走出窑洞向着河边走不远,一座古堡和一处长城敌楼伫立在黄河边的悬崖之上。这是如半岛一般的高坡。矗立其上的老牛湾堡正是人们世世代代生息
华林苑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大香林风景区内.四面环山.修行的禅堂.住宿的精舍均为完善的古典风格建筑.设施一流.是长三角地区最专业的静修村之一。按照修行村的规定.进入华林苑.
“很久以前,圣诞老人在世界各地周游,为孩子们带来欢乐。有一天,他来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毕地区,迷恋于眼前的美丽景色,决定在这里的耳朵山定居。从此,芬兰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
在新西兰,晴朗的时候.太阳可以自由地选择沐浴的对象.蓝天,白云和绿地。当然,它不会忘记在绿地上享乐的人们。“这里是培养勇士的地方。”瓦卡一边说.一边露出自豪的笑容。
碳纤维是新材料界的宠儿,有“黑色黄金”之称,多年来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依赖进口。如今,这一局面被黑龙江省碳纤维复合材料龙头企业、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破。日
西藏的江南——林芝用充沛的阳光将绿松石般的巴松错、碧蓝透底的尼洋河和壮丽的南迦巴瓦雪山包容在它温暖的怀抱中 The south of Tibet - Nyingchi uses abundant suns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