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政策”的根源、危害与治本之策

来源 :领导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制定主体素质不佳、政策运行程序不规范、领导干部存在短期行为、问责机制缺失,成为“短命政策”频频出炉的重要根源.“短命政策”对公共利益、政府公信力、政策权威等方面产生严重危害.应在提升政策制定主体素质、规范政策运行程序、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和领导干部任期制等方面下功夫,根治“短命政策”,发挥政策正面功效.
其他文献
编外用人是我国政府人事系统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现象.由于基层政府职能泛化、行政编制供求矛盾、编外人员人尽其才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选择聘用更符合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的编外人员.然而,基层政府编外人员面临着晋升空间受限制、薪酬福利不平等和职业培训不充分的现实困境,致使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低下.应从基层政府编外人员的职业发展的需求、工作待遇公平性、专业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设置标准明晰的人才晋升通道,构建科学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职业培训机制等激励手段,调动基层政府编外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其为基层社会
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格局、推进治理现代化等新时代考题对基层领导者的高效履职提出了新要求.除面临政治、纪律、法律层面刚性约束的传统履职风险外,基层领导者还面临政策落地、领导威信、长远发展、凝心聚力等柔性考量的履职新风险.基层领导者要防范履职新风险,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创新决策相统一、以德树威与以政绩建威相统一、立足当下与长远规划相统一、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相统一.
伴随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内卷”一词逐步从学术领域走向大众视域,呈现出忙而无用的多样化社会样态.“差不多”先生的得过且过、“全能型家长”的大包大揽、“数据烟囱”下的信息壁垒促使基层“内卷”陷入倦怠治理的现实困境.异化劳动下劳动本身与人之间、人的类本质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成为导致基层“内卷”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应营造自由而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高效能治理的善治模式,实现人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有效防范和疏解基层“内卷”的现象,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异化”走向人的本位复归.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对67个团队、239名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领导力对团队工作重塑具有积极影响,团队情感承诺在电子领导力与团队工作重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有高认知、高参与、高适应特征的团队志愿行为正向调节电子领导力与团队工作重塑的关系.这启示领导者:提升团队电子领导力,加快团队数字化变革;培养团队情感承诺,促进团队工作重塑行为;塑造团队志愿行为,充分发挥催化作用.
政府服务承诺是一种先期许诺,也是服务供给方的实力水平证明,以此对服务对象传递出信赖信号,继而消解服务对象的猜疑、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政府权威.以当下关注度较高的“承诺审批时长”为例,对影响政府服务承诺时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业务流程、地方分权、注意力分配、部门组织文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想要压缩服务承诺时长,就需要确保数量压缩与层级压缩同步、平台建设与红利释放同步、公平标准与关注力分配同行、服务效能与主体活力同步提升.
人力资本的不同行为取向会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路径,需要领导者发挥引领效用助力正反馈环的形成.在管理中,领导者要引导下属主动构建反馈环思维,学会从环形运行路径中探寻自我提升之道.具体而言,应坚持有始有终,跟进提升;围绕业务主线,完善方法;围绕项目主线,明确路径;重视反馈思考,提升服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视觉设计和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扩展到企业外的市场与社会中,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同时,企业构筑视觉识别系统,还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企业团队建设,改善企业文化结构.因此,企业应开发以企业文化特征为标志的视觉识别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参与度和知名度.
期刊
单位重大变革可能造成核心员工被迫适应新的任务和环境,也可能因为变革带来的利益格局变化而成为潜在的失利者,因此,单位变革的不确定性对核心员工而言就是风险,面对风险必然会产生心理困惑,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创造力效能感是核心员工在遭遇重大变革期战胜心理困惑的武器.单位领导者要深刻理解单位变革期的管理内涵,率先垂范,针对性地引导核心员工正面心理,以个人发展为手段激励核心员工创造力效能感,以愿景传达激发核心员工创造力效能感,最终有效达成单位变革目标.
新生代员工现已成为职场主力军,其职业人格有别于传统一代,对其进行特征识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能和组织绩效.中国本土情境的新生代员工职业人格包括情绪感染、移情关注和自我监控性三个维度.新生代员工职业人格的三个维度都与员工的共情能力相关,这启示企业管理者:招聘选拔中应做到人职匹配;管理者应理解新生代员工的职业人格特质,并据此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战略和政策;企业日常培训应增加培育与开发员工共情能力的相关课程内容;丰富企业绩效考核内容.
基于类型教育的“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基于学生类型、特征,并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融入课程资源跨界、学科教师跨界、思维方式跨界、师生角色跨界“四跨界”及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产教融合“四融合”人才培养理念的教育模式.《新时代高校本科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胜本、耿立艳、张占福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典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对当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类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