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城市贫困人群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通过数据的测算与横向、纵向的对比,对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对浙江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并找出相应的不足,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对推进浙江省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D 63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和突破。浙江省更是早在1996年就开始探索实施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制度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对于评价各地的低保政策保障标准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东、中、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部分省、市作横向比较,对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推进浙江省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一)主要概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形式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简称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煤气(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的规定。”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人们通常以消费水平为基础来测定贫困,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场菜篮法。由专家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所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国际贫困标准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对其成员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3、生活形态法。这种方法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然后选出若干剥夺指标,即在某种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方式、行为,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及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及消费和收入,由此得出最低生活保障线。
4、恩格尔系数法。即以“恩格尔定律”为基础,恩格尔定律认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家庭花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更大,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一比例会不断下降。我国学者童星、林闽刚指出,使用恩格尔系数法来确定贫困线有两种:“可以把恩格尔系数的某个值(国际上一般确定为60%11)直接定为贫困线;也可以依据恩格尔系数间接地用收入金额来表达贫困线。”
三、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较分析
由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居民的收入消费状况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在对城市居民低保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时,将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该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做比较,以考察各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一)浙江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现状。
浙江省2009年底公布的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为334.03元,高于同期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的227.75元,其近三年来的具体数额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1 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要高于全国城市居民平均低保标准,且增长速度略快于全国平均标准,在低保标准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的比较上,可以看到两者低保标准的比值小于两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这说明相对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显得偏低。
图1 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
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动态比较
通过对比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12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可以发现,浙江省2007-2009年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仅占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0%、47%、52%,低于全国同一时期比值的54.2%、54.4%、55.8%。而同期城镇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人均食品支出的比值在2009年时为119%,与全国同比水平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难以很好的保障城市贫困人群的生活需要,现行低保制度必须辅之以其他方面的社会救助措施予以补充。
(二)浙江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省际比较。
为了更好地把握浙江省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东、中、西部地区一共十二个省、市与浙江作横向比较。
表2 2009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水平省际比较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2010年各省统计年鉴
1、城市居民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从2009年各省公布的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来看,浙江省的低保标准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从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看,浙江省的比值为16.28%,低于东部的上海市、江苏省、辽宁省的比值,低于中部地区的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的比值,低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比值。而在对比这些省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时我们发现浙江省200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4641元,仅位于上海市和江苏省之后。
图2 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
由于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更能反映出地方对低保对象的救助水平,应该说相对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如果不考虑其他配套的社会救助措施,那么其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则显然是偏低的。
2、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性支出及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较。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2009年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值为24%,低于东部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低于中部的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值为71.5%,在东部地区落后于江苏省、山东省,领先于上海市、辽宁省,大致上达到了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图3 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值
图4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从以上的测算和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在省际比较中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城市贫困人群的实际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很难满足受助者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省份,其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显得相对偏低,浙江省各级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投入,适当提高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以更好地满足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健全和完善与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推出落实针对低保对象的优惠政策,以促使更多的低保户能够脱离贫困。
(作者: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豎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是将所有调查户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队,按10%,10%,20%,20%,20%,10%,10%的比例依次分成: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等七组。
参考文献:
[1]胡务. 社会救助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卫平等. 社会救助学.群言出版社,2007.
[3]吴碧英. 中国36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4).
[4]孙建娥,王洪华.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与完善——以长沙市为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曹艳春. 我国各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测度及其经济适应性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2009(12).
[6]童星,林闽刚. 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1993(3).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D 63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和突破。浙江省更是早在1996年就开始探索实施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制度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对于评价各地的低保政策保障标准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东、中、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部分省、市作横向比较,对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推进浙江省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一)主要概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形式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简称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煤气(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的规定。”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人们通常以消费水平为基础来测定贫困,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场菜篮法。由专家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所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国际贫困标准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对其成员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3、生活形态法。这种方法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然后选出若干剥夺指标,即在某种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方式、行为,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及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及消费和收入,由此得出最低生活保障线。
4、恩格尔系数法。即以“恩格尔定律”为基础,恩格尔定律认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家庭花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更大,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一比例会不断下降。我国学者童星、林闽刚指出,使用恩格尔系数法来确定贫困线有两种:“可以把恩格尔系数的某个值(国际上一般确定为60%11)直接定为贫困线;也可以依据恩格尔系数间接地用收入金额来表达贫困线。”
三、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较分析
由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居民的收入消费状况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在对城市居民低保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时,将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该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做比较,以考察各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一)浙江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现状。
浙江省2009年底公布的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为334.03元,高于同期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的227.75元,其近三年来的具体数额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1 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要高于全国城市居民平均低保标准,且增长速度略快于全国平均标准,在低保标准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的比较上,可以看到两者低保标准的比值小于两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这说明相对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显得偏低。
图1 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
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动态比较
通过对比浙江省、全国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12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可以发现,浙江省2007-2009年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仅占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0%、47%、52%,低于全国同一时期比值的54.2%、54.4%、55.8%。而同期城镇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最低收入户人均食品支出的比值在2009年时为119%,与全国同比水平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难以很好的保障城市贫困人群的生活需要,现行低保制度必须辅之以其他方面的社会救助措施予以补充。
(二)浙江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省际比较。
为了更好地把握浙江省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东、中、西部地区一共十二个省、市与浙江作横向比较。
表2 2009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水平省际比较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2010年各省统计年鉴
1、城市居民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从2009年各省公布的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来看,浙江省的低保标准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从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看,浙江省的比值为16.28%,低于东部的上海市、江苏省、辽宁省的比值,低于中部地区的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的比值,低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比值。而在对比这些省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时我们发现浙江省200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4641元,仅位于上海市和江苏省之后。
图2 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
由于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更能反映出地方对低保对象的救助水平,应该说相对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如果不考虑其他配套的社会救助措施,那么其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则显然是偏低的。
2、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性支出及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较。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2009年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标准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值为24%,低于东部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低于中部的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值为71.5%,在东部地区落后于江苏省、山东省,领先于上海市、辽宁省,大致上达到了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图3 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值
图4平均低保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从以上的测算和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在省际比较中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城市贫困人群的实际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很难满足受助者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省份,其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的水平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显得相对偏低,浙江省各级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投入,适当提高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以更好地满足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健全和完善与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推出落实针对低保对象的优惠政策,以促使更多的低保户能够脱离贫困。
(作者: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豎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是将所有调查户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队,按10%,10%,20%,20%,20%,10%,10%的比例依次分成: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等七组。
参考文献:
[1]胡务. 社会救助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卫平等. 社会救助学.群言出版社,2007.
[3]吴碧英. 中国36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4).
[4]孙建娥,王洪华.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与完善——以长沙市为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曹艳春. 我国各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测度及其经济适应性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2009(12).
[6]童星,林闽刚. 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