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泥老化原因浅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来源 :食品与发酵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来源分析及窖泥作用的探究,结合多年的生产操作实际,分析了窖泥老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对今后的窖泥老化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飞燕草素(Delphinidin,Dp)抑制HER-2+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HER-2-乳腺癌细胞(MCF-7)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效应.将不同浓度Dp分别处理MDA-MB-453和MCF-7细胞48 h,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后,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MT标志性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及关键调控因子锌指转录因子(Snail 1)表达.80μmol/L和100μmol/L的Dp能
甘油作为酵母菌酒精发酵主要副产物之一,能够中和乙醇引发的辣感,平衡酸感,改善葡萄酒口感的圆润度和丰满度.为研究酒精发酵温度对酿酒酵母甘油产量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在不同酿酒酵母菌株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分析22℃与28℃两个不同发酵温度下,19株野生酿酒酵母的发酵能力、产甘油能力及产酒精能力,并与12株商业酿酒酵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具有19个不同基因型的31株酿酒酵母在不同温度下展现了不同产甘油能力,所有酿酒酵母在28℃发酵液中甘油含量均高于22℃,而商业酿酒酵母CECA和F33在两个发酵温度下发酵液中的甘油含
四川泡菜中含有丰富具有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为评估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探究了从泡菜中分离出来的6株乳酸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的6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乳酸菌在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亚铁离子螯合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发酵上清液组菌株SPC-3-1
红色旅游是旅游者对红色精神的消费和实践,旅游者主体地位和精神需求在红色产品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鲜有关注.研究借鉴精神旅游研究谱系思想和理论框架,首先界定红色旅游者是期望从红色主题相关旅游活动中获得精神增益的一类特殊精神旅游者,并以红色精神动机强弱划分为专业的、积极的、顺便的和意外的四类红色旅游者,由此构建起红色旅游产品谱系;再以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为例,分析了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问题;最后,结合红色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从加强长征精神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做好长征步道规划、设计长征沉浸式戏剧、对产品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最佳香菇子实体多效价复合菌棒配方.以企业常规生产配方(木屑:麦麸:石膏:蔗糖=78%:20%:1%:1%)为对照,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菜籽饼调节培养料碳氮比,测定不同配方所生产香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C配方所生产的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含量及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25.50%、37.98%、401.00%、32.84%、32.84%.菜籽饼添加量显著影响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含量和产量、生物学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菇子实体产量
本实验以全脂牛奶为原料,探究低乳糖高益生菌乳粉的制备工艺,考察水解温度、pH、时间和乳糖酶添加量对水解率的影响.同时通过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壁材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各自制备完成后分别真空冷冻干燥低乳糖牛乳和益生菌微胶囊,干燥结束将低乳糖乳粉与益生菌微胶囊粉按质量比7:1的比例混合制得低乳糖益生菌乳粉.结果表明,牛乳中乳糖水解的最佳条件为:乳糖酶添加量0.65%、温度40℃、pH值为7.0、水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乳糖水解率为72.48%;同时通过复配壁材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复配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用量
研究夹江石斛多糖提取物(Dendrobium jiajiangense polysaccharides,DJPs)抗结肠癌细胞SW480转移的体外效应.应用CCK8法分析DJ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基质胶侵袭分析槽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迁移分析系统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划痕法分析细胞的伤口愈合能力以及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粘附性.与对照组相比,SW480细胞经DJPs处理后,其活性、侵袭能力、粘附能力、伤口愈合能力以及体外迁移运动的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DJPs在体外对人结肠癌SW480转移有明显的
为全面地剖析不同海拔地区及采摘期对刺梨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不同海拔地区(记为A、B、C)的不同采摘期(记为1、2、3)的刺梨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rtial le
黑苦荞黄酮、酚酸等活性组分含量较高,而微生物发酵能进一步促进植物基质活性组分再提升.本研究采用紫红曲霉发酵黑苦荞,以原料苦荞(TB)、发酵苦荞(FTB)、发酵苦荞溶剂脱脂物(FTB-C)、发酵苦荞超临界脱脂物(FTB-S)为试样,从感官、营养成分、微生物、真菌毒素、主要功能性活性成分等多角度剖析和挖掘发酵对苦荞基质品质提升的有效性、两种脱脂方法对其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淀粉含量有明显降低,发酵过程安全可行且能显著改善和提升黑苦荞品质(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已测定酚酸类
微生物生长异常或环境波动等复杂因素,导致白酒风味异常并进一步造成浪费,该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为了明晰缺陷白酒形成的物质,先采用感官评价法分析与验证正常及霉味、泥臭味、馊酸味、盐菜味4种缺陷白酒的风味特征,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酱香型缺陷白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缺陷白酒酱香不足,果香、焦香和花香风格特征较弱,均带有异常气味特征.本文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酮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整体而言,不同酒样的化合物种类基本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5种酒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