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骑&追逐

来源 :足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阶段:1989~1995
  总体态势:英甲不思进取,意甲奋起直追
  
  


  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对于英格兰俱乐部而言是扬眉吐气的:诺丁汉森林、利物浦和阿斯顿维拉三家俱乐部先后捧起了大耳朵杯,托特纳姆、埃弗顿也表现出了其作为传统五大俱乐部成员的强势,而如今英超四大家族中的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彼时只能仰人鼻息。辉煌背后是深重的危机:俱乐部层面上,纵然克拉夫、佩斯利和费根等人以不世出的执教才华一次次地在欧洲赛场笑傲群雄,但英甲球队陈腐的用人观念却并未有多少改观,多数球队的人员构成除去英联邦球员外,便是屈指可数的北欧球员,在那个劳工证审查异常严格的时代,外援在英格兰不啻于天外来客,偏巧那个时代英伦三岛又能人辈出,英格兰的莱因克尔、霍德尔和巴恩斯均为一时人杰,苏格兰的达格利什与汉森、威尔士的拉什与桑德斯同样撑起了各自球会的脊梁,只见基冈等顶级球星远赴海外效力,却不见海外名将来投,对大陆球员根深蒂固的偏见、对英格兰足球传统无条件的袒护甚至溺爱,成为此时英甲联赛的主旋律,以至于利兹联队先后引进坎通纳和耶博阿后,全英媒体不见叫好,只闻挖苦。
  当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泰勒麾下那支老迈、迟钝、慵懒、懈怠的英格兰队被挪威人和荷兰人联手踢出了飞向美国的航班后,专家们才惊呼英格兰足球必须自救,被欧洲足坛摒弃在门外整整五年的英格兰球队的落后是全方位的。1993-1994赛季曼联重返冠军联赛,却被土耳其加拉塔萨雷淘汰出局,之后的一个赛季,英超老大又被瑞典哥德堡队和巴塞罗那合力封杀于小组赛,而1995年优胜者杯决赛上的阿森纳甚至被西甲二流球队萨拉戈萨绝杀,当年的固步自封如今看来是何等愚蠢。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度贵为全欧洲足球标杆的英格兰联赛,只能以学生姿态从头补课。
  上世纪80年代末厉兵秣马的意甲诸强则恰恰相反:由于国家队主教练贝亚尔佐特过于迷信1982年世界冠军队的老将,塞雷纳和贾尼尼等一大批正值当打之年的球星报国无门,1986年世界杯蓝衣军团早早出局后,国内联赛更是陷入了空前的本土球员荒,无奈之下,以AC米兰为首的豪门集团将挖人的触角伸到了海外。此时的意大利足坛大佬们,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礼贤下士的一面:为了讨得范巴斯滕欢心,贝卢斯科尼不惜包下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餐馆,并亲自为荷兰射手弹奏钢琴,这一举动令阿贾克斯9号下定决心改披红黑剑条衫。奔走游说巨星的绝不止贝氏一个:那不勒斯组建了以马拉多纳为首的南美帮,国际米兰的服装业大王佩利格里尼打造了“三驾马车”,乌迪内斯将10号球衣授予了济科,甚至连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都有埃尔凯级别的巨星。外籍球星的登陆并没有影响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以佛罗伦萨的巴乔和AC米兰的马尔蒂尼为代表的本土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并在1990年世界杯上大放异彩,外援与本土球员的相得益彰为意甲赢得了“小世界杯”的美誉。
  


  在联赛经营上,意甲联赛也走在了欧洲前列,最早向东亚地区开放转播的意甲迅速积累起了忠实而庞大的球迷群体,并赢得了此时四面出击的日本企业的赞助——健伍音响、丰田汽车都曾出现在意甲球队的球衣上,而1994年三浦知良作为亚洲登陆意甲的第一人成为热那亚队的一员。1995年桑普多利亚和AC米兰先后来华比赛,更使中国的意甲热潮达到了沸点。在竞技成绩上,以AC米兰为首的强队不过分看重联赛成绩,更侧重冠军杯的策略也令意甲的影响力和含金量与日俱增。当“米兰王朝”、“三剑客”等词汇成为新晋球迷的必修课时,80年代初英甲对意甲的压倒性优势已然被彻底逆转。
  
  第二阶段:1995~1999
  总体态势:英超上下求索,意甲巩固优势
  
  《泰勒报告》实施的前五年对于英超而言是不愿回忆的阵痛期,虽然上座率从90年代初的场均约23000人攀升到了1999年的近30000人,但球市的火爆并不能与联赛水准和盈利潜力画等号。这时,一个天大的机遇落在了英超面前:撒切尔夫人卸任前英国经济强势复苏,1997年当选的新任首相布莱尔与其副手布朗的财政改革,更提升了英镑在欧洲市场上的话语权。电视转播合同份额的日益增大、球队盈利方式的增加也刺激了英超诸强敞开钱袋收罗球员。与前一个时期不同,此时英超球队瞄准的是成名的外籍巨星——此前仅有托特纳姆和曼联等少数几家球队对外援持开放态度,但真正在外援军备竞赛中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却是暮气十足、保守滞重的落难豪门阿森纳,该队以750万美元从国际米兰买进了郁郁不得志的荷兰球星博格坎普,后者在度过赛季前六轮颗粒无收的尴尬后火力全开,成为“枪手”的领军人物;一年后,一个戴着眼镜的法国人风尘仆仆地走下从东京飞抵希斯罗机场的航班,成为千夫所指的里奥克的继任者,他的名字如今已经无人不知——阿尔塞纳·温格。1998年,“教授”和他的弟子们硬生生地从曼联手中抢走了联赛锦标,成为英超问世以来的标志性事件。而温格也成为首位非大不列颠岛联赛冠军队主教练。当然,烧钱并取得成功的远不止阿森纳一家:球员生涯曾经旅德的基冈在升班马纽卡斯尔联队重金收购了吉诺拉和阿斯普里拉等法甲和意甲的翘楚;利物浦阵中有了捷克人斯米切尔和德国人巴贝尔,切尔西则干脆先后将古利特和维亚利转型成了主教练……
  


  1999年曼联夺取“三冠王”,堪称英超奋起直追、绝地反攻的最强音,但这并不能动摇意甲多年积累的深厚根基:虽然受困于经济的低迷,1995年后球星出走成为意甲的主旋律,但曾打造了“三剑客”等顶级外援的豪门对球员市场的沉着老到,依然令意甲的球星数量和质量保持在五大联赛的顶尖行列:齐达内、内德维德和贝隆等日后的巨星都是以极其低廉的身价加盟意甲。在联赛的整体消费能力上,意甲仍走在英超之前,对球星的号召力也更高:1997年罗纳尔多以2800万美元加盟国际米兰,1999年维耶里的5000万美元转会费创下了法时世界第一身价,这都是当时的英超无法企及的。尤其是这一阶段在意甲与英超的欧战对话中,占据上风的仍是意大利球队。
  
  第三阶段:1999至今
  总体态势:英超一家独大,意甲日渐式微
  
  


  1999年曼联为改制后的英超夺得首尊冠军杯,堪称英超和意甲实力对比的分水岭。但更显著的变化是英超不再囿于孤芳自赏,而是以积极的、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英超CEO斯丘达莫尔适时推出的海外推广战略,将英超的吸引力遍布到了全球各地,仅举一例就可说明:在电视转播上,为照顾亚洲观众,原本定于当地时间下午或晚间开球的比赛被提前到正午堪称一次大胆的尝试,尽管这一规定在执行之初曾遭到了不少俱乐部的抵制,但事实证明,正是这提前的两个小时抢占了亚洲观众周末的黄金时间段,令英超收视率陡然提升。2000年,虽然曼联卫冕冠军杯失败,但“红魔”却成为全世界盈利能力最强的俱乐部,而在全欧洲最富有俱乐部的排行榜上,英超也占据了大量原本属于意甲的位置。这棵越发茁壮的梧桐树也招来了英伦三岛之外的金凤凰——不止是球员和教练,更有经纪人、球探以及怀揣着支票簿的大亨们。2003年俄罗斯楚科奇州州长、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将宛如航母的豪华游轮开进泰晤士河,并在斯坦福桥掀起了一场至今仍令足球界惊心的金元风暴。俄罗斯人之后,是以集团军模式争相抢滩英超的美国体育产业富翁们,他们将经营美国职业联赛的理念和模式引进了英超赛场,并迅速地与英格兰足球文化融合,取得了竞技和经济上的双丰收。这十年间英超的进步并不能仅用三个冠军联赛冠军来简单概括,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连续多年霸占转会市场逆差之最,不再依赖个别球星与球队,先进的盈利模式和惊人的盈利潜力都是英超霸主地位的体现。比起英超的蓬勃,意甲这十年是不堪回首的:尽管世纪之交拉齐奥、罗马等球队凭借着个别主席的一掷千金先后引领潮流,但短暂的煊赫后是长期的低迷与羸弱。原本象征着意甲无与伦比的整体实力的“七姐妹”中,佛罗伦萨、拉齐奥和帕尔马先后陷入债务危机而不能自拔,“紫百合”以破产降级悲惨地结束了升级后不满十年的意甲生涯,后两者则以集体抛售当家球星和疯狂降薪得以苟延残喘,而罗马队因无法及时筹集银行贷款,也险些遭遇与上述三队相同的厄运。尽管传统三强仍属于G14序列,但2006年“电话门丑闻”东窗事发后,随着“神圣同盟”的解体,一家独大的国际米兰重温了冠军梦。然而,整个意甲的沉沦却是不争的事实:元气大伤的尤文图斯与不思进取、量入为出的AC米兰双双掉队,直接令2007年还能在冠军杯赛中抡元的意甲近两年来居然摸不着八强的门边。比起豪门的名不副实,意甲中下游球队的集体穷困更令人担忧,旷日持久的转播费谈判因扯皮不欢而散,令意甲的弱势群体只能依靠廉价外援和年轻球员打拼,而过于频繁的换血速度造就的是越来越多的“升降机”。联赛的水准走低,直接结果便是球星的争相叛逃:今夏意甲的旗帜性人物卡卡选择加盟西甲便是先兆,“小世界杯”的迷梦已是笑谈,改善经营模式、引入外资竞争、留住当家球星、增强联赛观赏性无一不是如今意甲的生存要务。虽然听上去,这更像是一个欧洲二线联赛的考核指标。
其他文献
裸奔是种热情奔放的表达方式,当你正欣赏一场足球赛时,一名“光猪壮士”忽然唱着“我的爱,赤裸裸”真空上阵,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动作时,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创意。
“躲猫猫”不仅是儿时小伙伴们的游戏,如今更成为了风靡网络的热门词汇。而这股“躲猫猫”热潮似乎也在遥远的欧罗巴足坛悄然兴起。一批志在保级的弱旅,在冬歇期之后突然爆发,“摸瞎”般纷纷将排名高于自己的球队挑落马下。  安者头悬利剑,危者脚落深渊。下半程的每场比赛都可能成为保级球队本赛季的救命稻草。而在这场关系着本赛季命运的游戏中,“玩伴们”并非个个都游刃有余,到底能“摸瞎”抓到几个对手呢?究竟谁才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