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并购的同伴效应与企业内部控制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完成的连续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连续并购的同伴效应,并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连续并购同伴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同伴公司连续并购的平均交易数量越多,上市公司发生连续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连续并购的频率也越高,即上市公司的连续并购行为受同伴效应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既能促进上市公司的连续并购行为,又能降低连续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非理性行为,在连续并购受同伴效应影响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内部控制质量对连续并购的同伴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运用Sobel-Goodman检验、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
其他文献
随着清代商品贸易的日渐兴盛,重庆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药材贸易中心.在特殊的“移民社会”环境中,重庆药材市场的形成缺乏内生性,而是以外部力量作为驱动.大体而言,清代重庆药材市场的形成,呈现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地理位置优势为条件、外来人口为驱动、官方政策引导为保障的特点.然而,重庆药材市场的兴起除了传统自发性因素如物产、交通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参与外,官方的引导和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把药材市场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区域社会讨论时,就不单单要关注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理性,还应当充分发掘区域社会自身的特点以及
清明节是抗战时期中国文人倾力描摹的传统节日.抗战时期,清明节既成为提示、凸显和强化中国文人国族伤痛的时节,同时,清明时节的“不\'清\'不\'明\'”现象,还被作家当成审视现实、批判现实的有力手段.与现实中黯淡的清明节景象有别,战时中国文人在回忆性文字中倾情捕捉和渲染着往昔清明节的风景之美和风俗之美.记忆中光鲜亮丽的清明节是当下战争灾害和生存苦痛刺激人们怀想出来的浪漫化形象,是战时中国文人一种独特的身份维系之举.在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将清明节改造成民族扫墓节,政府的热烈提倡在作家文人那
全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统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验主要包括:译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首要前提,著书立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重要基础,创办报刊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力保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效形式,科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方法论指导.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时将“解决行政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之列,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共同构成行政诉讼的三大目的.与1989年《行政诉讼法》相比,新法更强调行政诉讼纠纷化解的目的,更注重争议解决.如何才能促进争议实质性化解,本文尝试对解决行政争议这一立法目的进行阐释,并通过论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构建行政诉讼类型之间的关系,得出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争议能够实质性解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最后倡导建立以原告诉讼请求为基础标准的行政诉讼类型,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子公司的创新能力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当前研究对其前因的探讨仍不充分.基于现有文献,将子公司自主权区分为战略自主权与经营自主权,探索两种自主权与技术创新绩效、技术转移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子公司战略自主权与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转移绩效显著负相关;而子公司经营自主权与技术创新绩效和技术转移绩效均显著正相关.因此,母公司应保持战略上的适度集权并在经营上给予子公司充分自主权,以促进子公司长远发展.
企业关联用工引发劳动关系由劳务给付和工资支付的双务对价关系向多边供需结构关系转变.个别劳动者面对复数用人单位企业,其工资、工时、工作地点等劳动关系主要内容常发生变化,乃至劳动者从属性不明确.应根据劳动关系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的变化带来传统从属性标准的适用困境,借鉴“企业主体说”并考量关联用工事实,实质分析劳动关系的关联情况与集合程度补充从属性标准的适用,以建构出多边劳动关系的认定路径.
社会拥挤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鲜有研究关注社会拥挤如何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这一营销学变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社会拥挤与广告导向的匹配效应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拥挤和广告导向(抽象导向vs.具体导向)交互影响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具体来说,在社会拥挤的情境下,具体导向的广告使消费者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产品态度;在非拥挤的情境下,抽象导向的广告使消费者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产品态度.感知流畅性在两者匹配效应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清华简(八)《摄命》中的“朕命”乃是周王对自己政令的一种总称,这一类的表达广泛见于金文和《尚书》.“王言”或“言乃事”,指一项具体的职事.“王教王学”则是周王要求负责“王言”职事的大臣在执行周王政令之前,要经受周王一番统一思想的教导和规训.周王通过“王教王学”,使推行“王言”政令的臣工与自己保持同心同德,从而使周王政令在推行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其原本旨意.
人类刚刚步入21世纪20年代,就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至今尚未完全结束.“自然报复论”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本质上仍属于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报复Ⅰ”是自然界的直接报复,即疫情本身;“报复Ⅱ”是自然界的间接报复,即疫情的社会放大效应.我们不仅要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应对“报复Ⅰ”,而且要发挥制度优势积极防范“报复Ⅱ”.重温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界\'报复\'人类,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最终使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愈加符合”的重要思想,不仅为建立
劝学诗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儒家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诗化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悠久的劝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主题归类的诗歌类型,古代劝学诗的内容和主题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劝“立志”、劝“苦读”和劝“惜时”三个核心主题.尽管部分劝学诗鼓吹、宣扬功利化的庸俗思想,对古代的读书风气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劝学诗中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主题和基调,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劝学诗对于儒家的读书、学习思想的传播、普及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读书、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