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寻常型天疱疮一例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口服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寻常型天疱疮1例。患者,男,55岁,确诊为天疱疮后给予甲泼尼龙64 mg每日1次,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 mg每日2次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5周后,原有黏膜及皮肤糜烂面愈合出院。出院时患者泼尼松60 mg分2次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 mg每日2次。8个月后Dsg1抗体、Dsg3抗体转阴,泼尼松减量至15 mg每日1次,他克莫司1 mg每日1次,患者病情稳定,现仍在随访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黄金微针射频术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产后腹部妊娠纹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笔者医院产科就诊的腹部妊娠纹女性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黄金微针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透明质酸敷料外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个月。观察两组治疗10个月后的疗效、治疗效果维持度、治疗舒适度、治疗安全性评分、总满意度及治疗前、治疗10个月后的腹部妊娠纹情况。结果:治疗10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
近年来我国空气中PM2.5污染严重,皮肤是人体抵御环境污染物的重要屏障,容易受到PM2.5的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皮肤表皮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在皮肤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PM2.5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可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PM2.5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细胞自噬、芳香烃受体激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皮肤屏障相关成分表达改变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从机制上阐述PM2.5对人体皮肤的损害提供参考。
目前,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治疗原则与年轻人类似(1~5)。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耐受能力降低,所以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老年患者更容易受到这种疾病及其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临床药物试验大多排除老年人、老年人用药相关风险的增加和老年人共病、失禁问题等尚未解决,老年IBD患者的医治往往没有得到最优化。这限制了老年人的有益治疗选择。IBD是一种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主要亚型。近年来对老年IBD的认识不断增加(1~6)。老年IB
目的:研究中山辖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的敏感性,及淋球菌多抗原测序分型(NG-MAST)的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17-2018年中山市辖区医疗机构淋球菌菌株,经分离、鉴定和纯化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应用NG-MAST进行淋球菌porB和tbpB外膜蛋白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193株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低敏率分别为5.2%和13.5%;NG-MAST分型显示193株菌共有125个型别,其中65种为已知型别,60种为新型别;所检菌株以ST530
目的:检测反常性痤疮(AI)一家系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该家系中三代4人发病,提取4例患者、9名健康亲属以及10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致病变异;而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全部患者、健康亲属及健康对照中进行验证。结果:家族中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均存在位于NCSTN基因的一个剪接位点突变c.85+2T>C,9名健康亲属和100名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该突变,突变与AI疾病符合共分离。结论:本家系中NCSTN突变位点(c.85+2T>C)与反常
目的:探究高度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3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修复,比较两组术后脂肪植入厚度、液化灶发生率、植入物存活率、二次手术率及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脂肪植入厚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实验组均高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皮肤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体以及药物敏感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9年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感染相关因素以及皮肤感染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56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纳入分析,皮肤感染率为74.29%,住院时长≥14天与<14天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9.51%和31.07%(P<0.05),黏膜受累者与未受累者感染率分别为42.20%和33.26%(P<0.05),合并糖尿病者与不合并糖尿病者感染率分别为4
目的: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先证者(男,31岁)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父母均无鱼鳞病临床表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所有成员的STS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若无外显子缺失,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STS基因,检测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家系中先证者为STS基因半合子缺失,其母为STS基因杂合子缺失,其父亲未发现STS基因突变。家系中仅先证者出现鱼鳞病的临床表现。结论:STS基因缺失是该X-性连锁鱼鳞病患者发病的遗传因素。
目的:探究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治疗,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严重程度,统计治疗组植皮存活率,评价两组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V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组显著
目的:明确白芍总苷联合NB-UVB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17、IL-23及皮损蛋白酶活化受体2(PRA-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组、白芍总苷组、白芍总苷联合NB-UVB组。治疗3个月,计算PASI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皮损治疗前后PRA-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共选取9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每组30例。各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