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针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xiaomi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循比较解剖学和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微观构造进行了观察.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针叶结构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云南松种群的针叶结构特征表现为多态性,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针叶断面积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针叶内部的基本结构特征较为稳定,但其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值变化较大.滇东南地区云南松针叶的内皮层细胞出现了凯氏带加厚,细叶云南松和思茅松针叶内皮层的凯氏带则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期刊
经室内饲养移在思茅松林分中设定观测样株,对云南松毛虫的第1代和越冬代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松毛虫在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其死亡原因等,以此为依据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的生命表。应用此生命表结合景屏等地当时虫害的发生实况及外界环境条件,对该地区云南松毛虫的种群消长趋势和发生量作出了预报,为控制云南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期刊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由我国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它是以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为背景,是中国外语教育家共同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研究文献及英文专著,对产出导向法在国内外语教学领域的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POA在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而为该研究分析做
期刊
沧州盐矿普查项目完成了3眼勘探孔,钻探深度3000~3451 m,取心总长度3791 m,取心层段主要为古近系塑脆性岩石。根据钻进特性,针对工区弹塑性层段和脆性层段提出了钻头选型原则。结合施工实践,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在累计使用的硬质合金、复合片、巴拉斯3类15种钻头中,通过典型钻头结构型式、碎岩机理以及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H-4-Ⅱ、F-3、F-6型3种钻头,在古近系地层取心钻进中效率高
期刊
1996~2000年对滇中地区路南长湖及宜良小白龙两个云南松蠹害林区的各847株样树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初期两样地在树木长势和蠹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湖样地树木长势逊于小白龙,蠹害程度轻于小白龙.4年来两样地的蠹害发展极不一致.长湖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下降12.6%;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466株,死亡率55.0%,蠹害未得到控制.小白龙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增加29.7%;云南松受纵坑切梢
期刊
<正>5月16日上午,浙江省档案馆举行“循迹溯源‘三个走向’感悟真理实践伟力”学习交流座谈会,4位讲述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对“三个走向”重要论述的深厚感情和切身感悟,在跨越时空的维度中用心回味、真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开启了一场具有“档案味”“沉浸式”的专题学习活动,感悟真理光芒、
期刊
对 1996年在云南省楚雄州白马河林场营造的不同种源云南松 (PinusYunanensis)子代林树高、地径测定分析表明 :7年生云南松种源间在树高、地径、材积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生长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遗传力为 11 85 % ,遗传增益为 5 6 3%。
期刊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
期刊
应用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与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松梢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分析表明:云南松梢斑螟的聚集现象与其栖息环境有直接关系,生物学特性的作用能通过种群密度的变化表现出来.
期刊
<正>化归与转化思想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同时立体几何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本文分析化归与转化思想在高中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