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达到课标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展现现代诗歌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让学生体味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顶端,现代诗歌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上跳跃性的思维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只要我们教者有心、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让诗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诗歌 朗读 品味 领悟 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诗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高度的凝练性与鲜明的节奏性,是一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资源。如何达到课标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展现现代诗歌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让学生体味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了读、品、悟、仿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四部曲。
一、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顶端,现代诗歌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上跳跃性的思维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它具备的那种节奏感、音乐美、韵律美都是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体味到的。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算成功的朗读教学呢?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注意语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作者情感的起伏等,可以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美感。在形式上可以根据不同类别采用教师范读、个体朗读、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
二、品
现代诗歌中品什么呢?品的是意象,是纸上之诗。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一般不会在诗歌中直接流露,而是言此而意彼,写景物就借景抒情,咏物就托物言志。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与赏析必须从意象着手。怎样去品味意象呢?首先,要找出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意象”是“意”与“象”两个概念的整合,品意象就是要找“象”中之“意”,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每个意象的特征,才能深层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取 了四个意象作为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和黎明。从诗句中可以品到土地是满目疮痍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摧枯拉朽、不可逆转的;黎明是打破黑暗、迎来自由的曙光。加上诗歌背景我们不难理解诗歌意象中流露出的祖国的饱经沧桑,人民的不屈抗争。其次,要注意意象的组合方式抓住意象的特点,从而入诗、入情、入境。诗歌的创作中,意象的选取是第一步,它的组合则是第二步,诗人总善于把一些看似平常的意象组合成一幅轻快或凝重的图画,从而传达出一种能触动读者心灵的情感。如牛汉的《汗血马》第一、二节诗歌中排列了一些列的意象:戈壁、荒漠、河流、草原、马,在这些意象前加了一千里、火、飞奔等修饰语,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境中挣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汗血马面对恶劣的环境,奋力奔跑,追逐目标的抗争图。
三、悟
悟,就是领悟诗歌中的意境。如果说意象是作者在诗歌中描摹的一些事物,那么意境就是由这些描摹的事物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信号。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赋予作家的思想感情。如余光中的《乡愁》,分析这首诗时,指导学生能从小小的一枚邮票、窄窄的一张船票、矮矮的一方坟墓、浅浅的一湾海峡等去领悟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份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两岸统一寄予的热切的期盼。这便是诗的意境。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诗的意境,进入诗的意境,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关键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呢?首先可以通过创造诗歌教学的课堂气氛或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等,这个效果达成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诗歌内容的直观图画等。 其次,感悟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找体现诗眼的诗句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意象,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意义。此外,诗人还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诗歌中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的就是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四、仿
仿,就是仿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对诗歌产生强烈兴趣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尝试现代诗歌创作。诗歌也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写诗的人,一定是感情丰富的人,对生活极其热爱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人格健全的人,这对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学生现有的文学水平很难成为诗人,但是一定程度上每个学生都是詩人,是自己生活的诗人。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重视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进行仿写,可以对照学过的诗歌进行段落仿写、也可以进行全篇仿写、还可以进行想象性续写等,逐步的,达到独立的去小试牛刀,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读、品、悟、仿是诗歌教学的紧密相关的四个步奏,当我们真正的走进了诗歌世界,就一定会受到诗歌精神的熏陶,实现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有的教学方法的施加对象只有一个——学生,检验教法是否成功的标准液只有一个——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并掌握知识技能。只要我们教者有心、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让诗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2期
[2]《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第08期
[3]《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诗歌 朗读 品味 领悟 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诗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高度的凝练性与鲜明的节奏性,是一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资源。如何达到课标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展现现代诗歌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让学生体味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了读、品、悟、仿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四部曲。
一、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顶端,现代诗歌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上跳跃性的思维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它具备的那种节奏感、音乐美、韵律美都是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体味到的。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算成功的朗读教学呢?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注意语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作者情感的起伏等,可以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美感。在形式上可以根据不同类别采用教师范读、个体朗读、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
二、品
现代诗歌中品什么呢?品的是意象,是纸上之诗。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一般不会在诗歌中直接流露,而是言此而意彼,写景物就借景抒情,咏物就托物言志。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与赏析必须从意象着手。怎样去品味意象呢?首先,要找出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意象”是“意”与“象”两个概念的整合,品意象就是要找“象”中之“意”,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每个意象的特征,才能深层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取 了四个意象作为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和黎明。从诗句中可以品到土地是满目疮痍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摧枯拉朽、不可逆转的;黎明是打破黑暗、迎来自由的曙光。加上诗歌背景我们不难理解诗歌意象中流露出的祖国的饱经沧桑,人民的不屈抗争。其次,要注意意象的组合方式抓住意象的特点,从而入诗、入情、入境。诗歌的创作中,意象的选取是第一步,它的组合则是第二步,诗人总善于把一些看似平常的意象组合成一幅轻快或凝重的图画,从而传达出一种能触动读者心灵的情感。如牛汉的《汗血马》第一、二节诗歌中排列了一些列的意象:戈壁、荒漠、河流、草原、马,在这些意象前加了一千里、火、飞奔等修饰语,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境中挣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汗血马面对恶劣的环境,奋力奔跑,追逐目标的抗争图。
三、悟
悟,就是领悟诗歌中的意境。如果说意象是作者在诗歌中描摹的一些事物,那么意境就是由这些描摹的事物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信号。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赋予作家的思想感情。如余光中的《乡愁》,分析这首诗时,指导学生能从小小的一枚邮票、窄窄的一张船票、矮矮的一方坟墓、浅浅的一湾海峡等去领悟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份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两岸统一寄予的热切的期盼。这便是诗的意境。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诗的意境,进入诗的意境,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关键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呢?首先可以通过创造诗歌教学的课堂气氛或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等,这个效果达成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诗歌内容的直观图画等。 其次,感悟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找体现诗眼的诗句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意象,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意义。此外,诗人还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诗歌中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的就是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四、仿
仿,就是仿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对诗歌产生强烈兴趣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尝试现代诗歌创作。诗歌也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写诗的人,一定是感情丰富的人,对生活极其热爱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人格健全的人,这对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学生现有的文学水平很难成为诗人,但是一定程度上每个学生都是詩人,是自己生活的诗人。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重视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进行仿写,可以对照学过的诗歌进行段落仿写、也可以进行全篇仿写、还可以进行想象性续写等,逐步的,达到独立的去小试牛刀,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读、品、悟、仿是诗歌教学的紧密相关的四个步奏,当我们真正的走进了诗歌世界,就一定会受到诗歌精神的熏陶,实现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有的教学方法的施加对象只有一个——学生,检验教法是否成功的标准液只有一个——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并掌握知识技能。只要我们教者有心、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让诗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2期
[2]《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第08期
[3]《新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