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深处的中英街(下)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英街成为“购物天堂”
  如果说,1979年深圳蛇口的第一声炮响拉开了中国经济特区建设序幕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街的“开闸解禁”,算得上是中国商贸业对外开放的悄然剪彩。
  改革开放的政策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于无声处把封闭多年的边防禁区的大门吹开。在中英街这条狭小空间演绎着亘古未有的商贸繁荣的奇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英街的店铺开始逐步增多,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华界一侧的门店已经发展到160多家,新界一侧的门店有50多家,中英街的店铺按其发展空间计算已经达到饱和。当时,除香港著名金店“谢瑞麟”和沙头角日用百货商店外,中英街华界还进驻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五六家国有银行。
  1979年以前,中英街的商店以国营为主体;随着发展,不少公司纷纷加盟中英街的商品零售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英街的经营方式开始多样化,一般实行集体承包。
  1983~1984年,中英街开始有限制地向内地游客开放,游客因而逐渐增多。在沙头角中英街关外,当时还没有正规的停车场,车辆胡乱停放在一边。游客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内地紧缺的生活必需品,如洗涤用品、方便面、味精、雨伞、丝袜、布料等。
  按规定,凡进入中英街的游客不能“越界”到香港一侧的店铺购物。因此,开放初期,中英街呈现出“一边倒”的发展趋势。来自内地的购物人流基本上被控制在华界一侧的店铺购物,英界一侧的店铺相对冷清。由于购物人流不断增多,在巡警视线被人流遮挡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乘机跑到香港一侧的店铺购物,并迅速把购物袋丢回华界一侧,另有人站在华界一侧配合,抓起购物袋迅速离开。
  为加强管理,当地公安部门曾在中英街大榕树上悬挂了一块木牌,木牌上面写着:“凡持特许证入镇内干部、职工一律不准越边界,如违反者,进行处罚”。木牌不大,朝向中英街入口方向。但长期遭受计划经济制约的内地购物大军,一旦进入中英街就进入了忘我的“疯狂购物”境界,根本顾不上街区上的“界碑”和警示牌。
  1985~1990年,是中英街商贸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已不再限制游客到英界的香港商店购物。游客办证进入中英街也更容易,最多时一天就有近10万人涌入中英街。当时人们以购买服装、电子表、进口录音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产品为主,也有部分人开始购买黄金首饰。
  沙头角进出口公司与日本八佰伴联营,在中英街合作开办的新佰伴商场为中方占51%股份,日方占49%股份,该公司在中英街的发展速度很快。当时的“新佰伴”是中英街上出名的超级商场,已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硬件设施十分先进,开始使用电梯,采用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一条小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国营、集体、个体、合资、外资和股份制多种经营模式同处。人们在中英街这个“特区中的特区”上不断创造出商贸业的奇迹。
  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回归之前,来中英街观光的游客出现了一种远望香港的热潮。随着手机的普及,不少人喜欢站在中英街界碑港方一侧给家人打电话:“妈妈,您好吗?我已经到香港啦。”说错了吗?没说错。在香港回归前,界碑的香港一侧仍为港英政府管辖。人们自发地站在中英街通向香港的岔路口,远望香港,这和喜欢在香港的商店里购物的心态一样,已成为国人对香港早日回到母亲怀抱的一种热切期盼。
  中英街的建筑特色
  晚清的碉楼、排屋和民国的骑楼、界碑构成了中英街最具特色的建筑群体。早在中英街形成之前,南迁的客家人就在东和墟建有3座碉楼,形成了碉楼与排屋相结合的建筑格局。其中有两座碉楼位于东和墟入口处。碉楼用三合土砌筑而成,由于它墙体厚实,封闭性很好,因此,在当时社会治安不太好的情况下,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我们从一幅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伯恩斯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在中英街7号界碑附近,华界的房屋后面仍露出半截碉楼,这证明解放初期中英街碉楼仍在。
  排屋也是极为典型的中式建筑。吴氏客家人在海边的沙栏上构建了整齐的排屋,排屋在结构上讲究和谐对称,门前的巷道长20~30米、宽约2米;排屋墙身厚、屋梁高,其特点是“家家户户并排建屋,左邻右舍墙瓦相连”。排屋中心设有祠堂,前有风水鱼塘,中间有空旷的禾坪,非常贴近乡民的生活,体现了滨海客家人的建筑特色。
  20世纪30年代,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中英街两边出现了建设骑楼的热潮。1930年,新界禾坑的商人李新昶在中英街华界4号界碑处建造了一段骑楼,这段骑楼具有典型的南洋建筑风格,骑楼的一、二层均设有连廊,女儿墙采用罗马柱装饰。李新昶在骑楼竣工后给这条街起名为“犹昶街”,并做了一块牌子挂在骑楼一侧。解放初,犹昶街骑楼和西侧新界新楼街兴建的骑楼连在一起,成为华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骑楼为中英街的发展增添了西方古老建筑的文化气氛,它曾与客家排屋融为一体,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街区商业的繁华。
  香港那边也在同一时期建成了一条骑楼街,起名新楼街。新楼街的骑楼建筑风格与华界骑楼的风格完全不同,二层没有华界骑楼的那种连廊,而是一排间隔有序的西式窗户。
  中英街的骑楼和广州近代的商业建筑骑楼大同小异。骑楼建筑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它不仅适用当地的亚热带气候,也具有避风雨防日晒的优点。
  在中英街的建筑中,历史价值最高的是中英界碑。从中英街3号界碑开始,5块界碑呈纵向排列在中英街街心。1、2号界碑在环城路,8号界碑在中英街鸿福桥下的河道中央。这些用麻石制成的界碑在历经1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碑上的字迹仍依稀可辨:中英界碑,光绪二十四年,1898,第X号。
  4号界碑已成为中英街人文景点。100多年前,海关职员在这里不经意移栽的一棵榕树竟成为今天中英街重要的景点。大榕树粗壮的树根深深扎根在华界,繁茂的枝叶却延伸到香港。碑与树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中英街八景中的“古榕奇观”。文人墨客纷纷来此采风,称赞其景为自然生成的“根在祖国,荫泽香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街两边居民可以自由往来的时候,乡民们几乎不会注意界碑的存在。1941年,当日军从占领的沙头角开始进攻香港时,曾以“妨碍交通”为名,将3~7号界碑丢弃。1945年日本投降后,经港英政府与国民政府协商,广东省地政厅重勘了沙头角边界,界碑复建在原来的位置。
  世纪之交,中英街出现了文化旅游热。这时,来中英街观光的游客开始增多,人们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些曾经影响过中国历史命运的一块块“石碑”,感悟历史留下的种种印记。
  中英街的民俗风情
  居住在中英街华界的客家人除了民风淳朴外,还保留着汉民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从春节开始,经过端午、重阳和中秋节,客家人的节日习俗和汉族大同小异;但客家人保留的风俗更传统。有些风俗,汉族已经失传了,像客家娶亲时的“麒麟舞”喜庆而热烈,在重要节日表演的吉庆舞蹈“鱼灯舞”神奇而诡秘。“天后宝诞”已成为中英街两边居民每年一次重要的民间祭祀活动。“九簋菜”更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是吴氏客家人传承保留至今的。“簋”特指古代青铜器皿,唯粤地有“九大簋”之说。有文曾说:“九代表多数,它含有极为丰盛及隆重之意。且‘九大’即风、云、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争’之物,乃万物之最,有其独特意涵。”
  “九簋菜”不同于客家人传统的“大盆菜”。“大盆菜”实际上是多种菜盛装在一个大盆的“大杂烩”。而“九簋菜”无论从制作、配料和容器都非常讲究。传统的“九簋菜”含鲍、参、翅、肚、菰、飞(飞鸟类)、潜(海鲜类)、动(动物类)及植(蔬菜类)九种材料。每道菜都有吉祥如意的菜名。如:葱油子鸡:寓意“聪明子佳”;香芋扣肉:寓意“大富大贵”等。从材料分析,源于古代饮食文化的“九簋菜”过去不是一般老百姓的食物。沙头角传承至今的“九簋菜”,客家人只有在结婚、喜庆等重要日子才用来宴客。他们认为,“九簋菜”亦称“九子碟”,象征长长久久,取其“九子登科”之意。如果主人用9个簋来盛菜,足以表示主人的盛情和客人尊贵的地位。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南海传统海疆线九段线,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勘定并绘制成图,由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1947年在其编绘的《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中发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屡次审定了九段线在地图上的画法。60多年来,我国所有正式出版的地图,都在南海同一位置上标绘了九段线。  九段线的酝酿与雏形  1935年1月,国民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发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
晚清的传教活动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尾随西方殖民者再度来华,最终叩响了中华帝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与前两次传教士来华不同,晚清传教士多为新教教士,以往两次则为天主教教士。康熙皇帝禁教前,天主教教士的活动主要由各宗派或“会”来承办,这些组织活动均受制于罗马教廷。新教教士则不然,尽管分宗立派,但组织松散,人数众多;活动虽有连续性,但教区没有固定划分,活动区域广泛。不同宗派的教士时常聚集在一个省或
假如你被劫持过,或者经历过战争、饥荒,甚至被虐待过,你会在心灵深处不可避免地留下创伤,而且有深深的恐惧。那么,你做了父亲后,会不会把恐惧也遗传给你的后代?反过来,你并未经历过恐怖事件,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恐惧阵阵来袭,是不是也会从父辈那里找到答案?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给予了肯定回答。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遗传,但是,并非传统的基因密码锁定的遗传,而是表观遗传。伴随着不断出现的表观遗传的研究结果,拉马
把光“拘留”60秒  光是目前已知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科学家希望通过类似的效应来拦截、捕获并重新释放光,这是未来研制量子中继器、打造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以及构建长距离量子通信的基础。在此前的研究中,光的传播速度不仅能够被极大地降低,甚至还可以让光短暂停下来。德国科学
近期,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10大寿星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54166人。按照年龄顺序,前10名被评为“10大寿星”,高寿者以少数民族居多,其中有4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8岁高龄稳居榜首。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最长寿的6位老人有什么样的养生经。  128岁阿丽米罕:歌舞高手,赤脚走路  新疆喀什疏勒县128
小年祭灶,新年来到。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糖瓜、米酒等各色供品,恭送灶王爷返天。这位家户大神吃着糖瓜,乘着云车风马,摇摇摆摆返回天庭复命。  为什么要祭祀灶王爷?  灶王爷的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君、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王菩萨、九天东厨烟主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也是“一家之主”。  家家户户都重视灶王爷这位家户大神,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由于其
近几年,国内外经常出现各地遭遇严寒天气的报道。一方面人们被告知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又是寒冬的频繁出现,这不是彼此矛盾吗?  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最新研究表明,频频光顾的寒冬可能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气候是不是变暖了?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逐渐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特别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各地冬季很少出现强寒潮天气,夏季的最高温度经常突破40℃。  那么,气候是不是变暖了?要判断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几乎零质量,很少与其他任何物质互动,因而很难研究它们。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使用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大型仪器对中微子做出了重要的测量,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个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中微子的
白蚁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社会性昆虫。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    白蚁与蚂蚁的区别    人们常说,白色的蚂蚁就是白蚁,其实并非如此。白蚁幼蚁及大部分工蚁和兵蚁的身体呈白色,但也有白蚁的工蚁和兵蚁的头部都带颜色,如印白蚁属和须白蚁属白蚁。而且,白蚁有翅成虫多数都有颜色,如黄翅大白蚁有翅成虫为黄色,黑翅土白蚁的有翅成虫为黑色,台
设想一下:清晨,奔跑在公园的小路上,智能手表实时提示你跑步的速度、时间及消耗的热量,并播报你关心的新闻事件。吃过早饭,坐在车上,你顺口说了一句,“我要去XXX”,智能眼镜前立刻出现如何抵达该地的地图,不仅全程语音提示,还会及时播报路况信息。当有电话打进来时,智能手表提醒后接通电话……这不是幻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就可以带你给这样的体验,而这类设备都是通过可穿戴计算技术实现所有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