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肘肌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设计的改良肘肌瓣入路(肘肌-部分肱三头肌翻转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AO分型C型)的疗效及技术要点。

方法

选取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研究肱三头肌远端肌腱及肘肌的解剖特点,设计改良肘肌瓣入路,将其就肱骨远端的显露面积与肱三头肌完全翻转肘肌蒂入路(TRAP)相比。选取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断为肱骨髁间骨折(AO分型C型)患者16例,采用改良肘肌瓣入路(肘肌-部分肱三头肌翻转)进行手术,评估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Broberg & Morrey评分。

结果

肱三头肌肌腱桡侧劈裂时紧贴肌内肌腱对肘肌血管神经影响的几率最小;在肘关节屈伸0~150°范围内,改良肌瓣入路显露肘关节面积占肱骨远端关节面面积的百分比平均为42. 66% ±0. 03%,TRAP入路平均为46. 11% ±0.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6例患者中15例获完整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6. 5个月)。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为82~93分(平均90.5分),优10例,良4例,差1例;Broberg & Morrey评分示11例患者无退变(0级),3例患者1级退变,1例患者2级退变。

结论

改良肘肌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显露清楚,不需要尺骨鹰嘴截骨,肱三头肌肌腱主要部分无需从鹰嘴剥离或切断,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肱骨远端髁间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要求。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分析Dx-pH检测系统在有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中的初步使用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54例有咽喉反流性疾病症状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咽喉pH检测(Dx-pH)、纤维喉镜检查、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s index,RSI)和反流体征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 结果
目的总结经口入路机器人辅助咽喉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6例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野暴露平均用时35(30~40)min,调整开口器2~5次,平均手术完成时间72(30~130)min。手
目的研究分别应用pH<4或pH<5作为判定咽喉反流事件的病理阈值时,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MII)联合pH监测与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入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
目的获得健康青年人不同体位颈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特征参数,探讨测试体位与cVEMP各参数的关系,为选择较适宜临床应用的测试体位提供参考。方法50名健康青年人(男、女各25名,共100耳)在相同的声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下,采用随机函数确定测试顺序后分别于坐姿转颈体位和仰卧抬头体位进行cVEMP测
期刊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因单侧突发性聋就诊的495例患者(失访34例,失访率为6.87%),其中20例因出现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分别从年龄、性别、伴随症状、基础疾病、病程及突聋分型等角度对影响突聋复发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复发患者中,19例为同侧耳复发,1例为双侧复发。男7例,女13例;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39
期刊
目的研究红外线激光刺激豚鼠耳蜗诱发听性脑干反应(optical evol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oABR)的作用靶点,探讨激光刺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正常听力豚鼠及急性耳蜗损伤豚鼠耳蜗植入直径200 μm的光纤(NA=0.22),光纤末端对准鼓阶不同部位进行激光刺激,记录并比较不同刺激角度下oABR的反应情况及正常听力与急性耳蜗损伤豚鼠oABR阈值和波幅之间的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