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产能合作农业人才培育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业产能合作与农业人才相互作用,特别是“造血式”农业人才培育是中非农业产能合作实现的关键。基于湖南对乌干达视角,研究中非农业产能合作下怎样培育农业人才。结果表明,目前乌干达主要对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机械、种植业推广、水产养殖等方面人才存在内生诉求,但湖南对乌干达农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供需不符、职业教育不足、农业专业留学生合作培育水平较低以及孔子学院未充分发挥农业办学范式等诸多短板。鉴于此,提出了“援-职-留-孔”四位一体的农业人才培育模式,以促中非双方农业产能合作更好发展。所提建议也能够为我国其他省份对非洲农业人才培育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中非合作;农业产能;农业人才;人才培育;乌干达
  中图分类号 G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39-05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and agricultural talents, especially the cultivation of “hematopoietically” agricultural talents is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operation of Hunan and Ugand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und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showed in the research that Uganda has endogenous demands mainl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moder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lanting extension, aqua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jointly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between Hunan and Uganda, they are facing a series of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lac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lower efficiency of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overseas students and the insufficiently applied agricultural school running paradigm carried by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herefor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cultivation mode “Aid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StudentsConfucius Institute” of “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 ”for Hunan and Uganda,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suggestions in this article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and Africa.
  Key words ChinaAfrica cooper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Agricultural talents;Talent cultivation;Uganda
  基金項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项目(XSP20ZDI006);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19B277)。
  作者简介 卿玲丽(1985—),女,湖南娄底人,副教授,从事税务会计、农业企业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7
  农业产能合作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非洲能否自我发展和自我造血的关键。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引用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为扶贫必扶智[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向非洲派遣技术专家[2],派遣援非教师及志愿者到非洲从事教育活动、举办多种形式和主题的研修班帮助非洲培训专业人才[3],并随着“一带一路”由倡议变为行动,大幅度拓展到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孔子学院设立、来华留学生等人才培育形式[4-7],现已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8],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新机制,实现援助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换[9]。
  为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湖南省(以下简称为“湘”)积极开展对非合作、搭建了数个同非洲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国家对外援助工作中倡导“以省包国”的合作模式下[10],湖南省与乌干达(以下简称为“乌”)在湖南农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乌干达则处于农业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湘乌农业产能的友好合作[11],促进了湖南农业产能走出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乌干达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摆脱现有困境提供所需的空间。特别是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2019年6月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更是为“湘乌”农业产能合作的加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尚未存在讨论“湘乌”农业产能合作的农业人才培育问题,鉴于此,笔者重点讨论目前湘乌农业产能合作中乌干达对农业人才的内生诉求以及湘乌农业人才培育短板,并探讨如何构建湘乌农业人才培育模式。基于以上考虑,该研究以湘乌农业产能合作中的农业人才培育作为切入点,分析上述问题,推动农业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   1 農业产能合作与农业人才培育的作用机理
  随着农业产能合作的蓬勃深入发展,必然会衍生对大量农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亦能够为农业产能合作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成为农业产能合作项目开展的主力军。
  1.1 农业产能合作对农业人才需求加大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指出农业产能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互助的重要内容,受到各方热切关注[12]。乌干达与中国在农业合作上起步较晚,但是双方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农业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成效。如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赴乌干达实地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和推广、水产养殖等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再如双方在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其以知识共享、技术转移、信息沟通和科技人员交流为核心,围绕作物育种及种植资源、水产科学、热作农业、畜牧兽医科学、植物保护等重点领域,在品种研发、农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等方式开展共同研发、技术培训、科研成果的示范、集中展示全球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均会产生对乌干达汉语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因此,随着两国农业产能合作的蓬勃深入发展,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农业人才需求,高素质人才是社会财富的间接创造者,将为中乌双方经济发展产生最直接也最积极的作用。
  1.2 农业人才培育是农业产能合作的“智力扶贫”手段
  中国的农业人才培育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其相较于乌干达,在理论积累、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农业人才不仅能够服务于为乌干达的农业发展,还能为该国人才的培育提供推进力量。在目前中乌两国农业产能合作的人才培育环节,中方一方面通过选派技术援助人员和选派专家赴乌开展技术培训班和官员研修班来帮助乌方培育农业产能合作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在乌干达当地开设孔子学院和鼓励乌干达学子来华留学这两种方式对乌干达农业领域人才进行长期培养,为中乌农业产能合作发展储备人才。
  2 对乌农业产能合作的农业人才内生诉求
  积极开展对乌农业产能合作是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乌干达主导产业的农业,其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双方在农业产能合作方面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机械、种植和畜牧业推广、水产养殖等,但是无论在哪一合作领域,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作为智力支撑。就当前双方农业合作的内容与形式来看,乌干达对如下几类农业人才存在着内生诉求(图1)。
  2.1 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需求
  2015年11月13日,乌政府提出要在2016/2017财年预算中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基金,以增加乌干达农业部门附加值、促进乌干达出口增长、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和稳定乌先令币值[13]。乌干达政府还提出,将在未来财年中加大农产品推广服务力度,建设仓储设施和支持农业金融服务等。在此背景下,乌干达当地对于农产品加工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加工人才的缺口不断加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乌干达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棉花、咖啡、可可、玉米、芒果、菠萝、木薯、蜂蜜等,2018年该国农产品加工人才缺口近1 000万人。特别是随着中乌农业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2.2 现代农业机械人才需求
  农业发展的崛起离不开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和大规模的机械设备配备,作为以传统农耕方式为主的乌干达,应积极引进农业机械设备,以促进乌干达农业经济发展。湘乌农业产能合作能够为乌干达带去现代农业机械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最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大量引进中国的技术、设备、生产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同时,必然需要一批懂农业机械化人才向当地居民进行农机使用教学和维修教学,因此,对农业机械人才需求在乌干达迅速扩张,农机应用与维修成为当地青年知识分子就业的热门领域。
  2.3 种植专业人才需求
  种植业是乌干达农业的支柱产业,该产业的其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农业产能合作为乌干达带来发展机遇,该国对种植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旺盛。但是据北京中研华泰信息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乌干达投资种植行业前景展望及风险研究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14],目前乌干达缺乏种子育种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该领域人才需求占种植业人才需求总数的29.4%;此外,该国备耕技术人员需求达16.3%;农产品销售人员的缺口则有10.9%;田间管理人员的需求占种植业人员需求总数的38%;还有其他方面的种植人才需求达5.4%。
  2.4 畜牧专业人才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畜牧行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15]:目前乌干达畜牧业缺乏专业的饲料技术的人才,占畜牧行业人才需求总缺口的比重的33.6%;畜牧行业中的疾病防控技术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占畜牧行业人才需求总缺口的比重的29.9%;乌干达对仔畜和母畜技术的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占比17.2%;在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占比达11.5%;最后,目前乌干达亦缺乏畜牧业方面的市场销售人才亦达到了7.8%。由此也可以看出,乌干达畜牧业对于农业技术人才的最大需求集中在饲料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方面,这两类畜牧专业人才是该国防止传染疾病侵害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的必需储备。
  2.5 水产养殖人才需求
  乌干达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渔业生产自然条件。随着农业产能合作在水产领域的扩进,乌干达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发展迅速。但以乌干达目前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开发和利用现有水域的难度较大,亟需引入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为水产发展注入发展引擎。据2019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发布的乌干达营商报告数据显示[16],乌干达水利领域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占乌干达水产渔业领域总缺口人数的28.5%;水产养殖总人才需求占比为34%;渔业技术培训人才的需求占比为23.5%。占比最高的水产养殖人员是该国渔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弥补该类人员需求缺口成为乌干达渔业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 农业产能合作下湘乌农业人才培育短板
  自湖南—乌干达投资合作对接会以来,湖南与乌干达在农业、能源电力、矿业、工业园区和旅游等5大重点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结合目前湘乌干达农业人才培育交流工作的部署状况,得出了当前农业产能合作在湘乌农业人才培育上还面临着如下短板。
  3.1 援乌农业人员与乌干达实际需求不匹配
  湖南省援乌农业技术专家组普遍认为湖南省向乌干达地区提供的农业人员同该国所需的人才匹配度不高,占比达50.3%[17],中方派出专家的专业领域与受援国需要的专业领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专家曾表述:“我在国内主要从事柑橘种植,但是乌干达当地主要种植咖啡,虽然都是种植业,但是实际操作差异较大”。在农业产能合作下,乌干达目前对于农业人才的内生诉求主要在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领域,因此,派出的援乌专家应该在乌干达农业人才需求领域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3.2 湘乌职业教育合作力度有待深化
  目前,农业产能合作过程中的湘乌农业人才供给主要依靠援乌技术人员与专家的输出,通过职业教育合作方式来提供农业人才这一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湘乌职业教育合作力度有待提高,其具体表征如下。
  3.2.1 缺乏懂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师资亦是农业产能合作中人才培育环节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能够为农业产能合作进行人才“造血”,培育一批了解当地实情、有情怀、肯扎根的农业人才。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职业教育在农业产能合作的湘乌农业人才培育过程中并未发挥主要力量,懂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匮乏。比如,从湖南省派出去的职业教育教师要么不具备农业技术知识、要么语言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湘乌农业人才培育在产能合作中的发展速度。
  3.2.2 农业领域的职业院校供给缺位。
  目前,湖南省与乌干达进行职业教育合作的院校仅有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和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述院校均为非农领域的职业学院,湖南省尚未出现向乌干达提供专业化农业人才援助的职业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湘乌农业产能合作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短板。不可置否,作为教育发展水平落后的乌干达,乌方对湘同样有着基于师资互访、学生互派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输入需求,职业教育培训的深入合作能够为其提供更为长远可行的教育缺位问题解决方案,使得当地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等方面的人才培育能够提上日程。
  3.3 湘乌农业专业留学生合作培育水平较低
  近年来,湘乌留学生培育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农业产业合作关系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留学生培育合作力度有待加强,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当前,越来越多的乌干达留学生选择来湖南进行学习,湖南也已经成为乌干达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国之一,但是赴乌干达留学的湖南学生数量很少,并且双方留学生中研习农业相关专业的人数并不多,显示出湘乌农业专业留学生培育合作的力度还不强。此外,国内驻非企业缺少开展针对留学生的招聘会[10],未能及时向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提供对口岗位,导致留学生在回国后面临较长时间的摩擦性失业问题,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农业产能合作项目以及乌干达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3.4 孔子学院未充分发挥农业人才培育范式
  十多年来,非洲孔子学院发展非常之快,其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日益提升[18]。日前,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下,湘潭大学与乌干达最高学府——麦克雷雷大学结成合作伙伴,并于2014年12月合作共建了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麦大孔子学院在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国际法、汉语等学科领域与湖南省高校进行了频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但该学院并未设立相应的农业专业学科来为乌干达培育其所需的农业人才,特别是乌干达孔子学院“三教”困境——“教师、教材和教法”成为了农业产能合作下湘乌农业人才培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省内教师赴乌教学意愿不足、当前乌方政府没有组织专门的专家队伍编写适用于孔子学院农业领域教学的教材、湖南省派遣的教育学者在开展教学时经常面临教学方法不适用乌干达当地教学需求。
  4 构建“援-职-留-孔”四位一体的农业人才培育模式
  农业产能合作与农业人才的培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面对农业产能合作下的湘乌农业人才培育短板,如何使湘乌农业人才培育体系更好的促进农业产能合作,回答好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构建“援-职-留-孔”四位一体的湘烏农业人才培育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农业产能合作。
   由上图2可知,在农业产能合作下,可以通过对援乌农业技术人员与专家进行培训或研修班、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留学生等4种形式来打造一个立体化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弥补湘乌农业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援乌农业人员与乌干达实际需求不匹配、湘乌职业教育合作力度有待深化、湘乌农业专业留学生合作培育水平较低、孔子学院未充分发挥农业人才培育范式等方面的短板。
  4.1 利用培训与研修班促援乌农业人才供需相符
  面向非洲国家的技术培训班和官员研修班,是中国对非进行科技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19]。目前,农业产能合作下的湘乌农业人才培训与研修班主要开设在国内,这与农业产能合作中的乌干达农业人才需求有较大出入,为此,湖南省应对现有的援乌农业人员培训及研修班进行转变,以促进供需双方均衡。
  4.1.1
  扩大境内研修班授课范围,创新授课模式。如前面述,农业产能合作下的湘乌农业人员内生诉求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方面,并且乌干达这些方面的人员也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在境内开展培训与研修班时,应该注重上述五大方面的农业人才培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不局限于管理技能的培训,研修内容应紧扣当年中国与乌干达合作发展主题,不断更新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省内合作方要对外派专家进行语言、项目背景与任务要求、受援国国情及农情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开展项目的适应性。   4.1.2
  与第三方国际组织共同开展培训研修班。为进一步提升湘乌农业科技合作质量。湖南省相关农业部门也可以与国际组织合作,在乌干达共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研修班。此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了“中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20],该培训班的主要参培人员有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与管理人员、农民组织代表以及世界银行管理人代表等,研修内容通过专家授课和实地考察两种形式开展。湘乌在农业产能合作中进行农业人才的培训也可以借鉴该形式进行,使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培训,提升培训内容制定的科学性,通过第三方的指导和监督不断完善研修班的课程体系。
  4.2 加強湘乌农业人才的职教能力建设
  湘乌在农业产能合作过程中,通过职业教育援助为乌干达培育高水平农业人才是当前最为主要的手段。为解决目前湘乌职业教育合作存在的短板,可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提升双方职教能力。
  4.2.1 破除语言障碍,奠定双方职教能力建设的基础。
  面对乌干达各部族语言不统一的现况,湘乌在农业产能合作中要实现人才培育,就必须多措并举,率先破除语言障碍。首先,对于农业专业技术水平高但缺乏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国家及职业学校应提供给他们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其次,对于职业教师中外语水平高但农业专业素养缺乏的教师,国家及职业学校应提供给他们学习农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得职业教师能很精准、顺畅地将湖南省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办学模式、人文政策等很好地传递给乌干达当地农民,从而促进农业产能合作的开展。当然,乌干达语种众多,单靠湖南省职业教育一方的努力破除语言障碍是远远不够的,乌干达方可以鼓励该国教师、学生、农业工作人员来华留学、提升汉语实际应用能力或在当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4.2.2 拓展智能教育渠道,建立现代化职教培养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课堂形式的教育和传统的师徒传授教学是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最主要的人才培育模式,它也是迄今为止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方式[21]。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升级,湘乌职业教育合作其实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和电视等智能教育渠道来培养农业人才,构建起现代化职教培养模式。“互联网+”的智能教育渠道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给予中非学子更加便利快捷的学习渠道,如能对多方学者进行在线答疑,还可以将各个地域范围内的学者、学子组织起来,以答辩、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互动活动,在提高学习人员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能锻炼他们使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智慧互联网教育实现一举多得。
  4.3 健全赴乌与来湘留学生的学历教育
  建立留学生学历培养制度是对乌进行长期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即湖南与乌干达的长期农业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等学历教育形式实现。首先,湖南省政府应充分发挥对非洲的智力援助平台的作用,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国内高校与乌干达国家相关领域最高学府合作,在乌干达的最高学府建立最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提高乌干达高校的科研实力,培养更多创新型农业人才。其次,政府部门还应支持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为来湘毕业生回国发展提供职业规划、给予发展机会,通过建立人才库系统,为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以便其能找到专业对口、待遇匹配的就业岗位。同时,驻乌企业也应通过招聘会等活动选拔一些优秀毕业生在驻乌总、分公司就职,为企业在乌干达的更好发展进行当地人才储备。最后,湖南省应鼓励更多中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赴非学习、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加强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对非的了解,以便在国内更好地对留学生开展多方位教育活动。
  4.4 构建乌干达孔子学院涉农办学范式
  “质量是孔子学院事业的生命线”[22],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乌干达孔子学院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提高已建成学院的办学质量上,而非数量上的扩张。因而,农业产能合作下的农业人才培育需要乌干达孔子学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健全农业办学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因乌干达农业而施教”的涉农办学范式。如借鉴南京农业大学与埃格顿大学建立的以农业为特色的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中乌双方可以在孔子学院开设以乌干达本土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专业班级,打开湘乌双方农业合作交流的新窗口,使乌干达未来拥有掌握农业理论的农业管理人员、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以指导当地农户开展实际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能合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时间|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EB/OL].)(2018-09-03)[2020-01-23].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8-09/03/content_1754696 9.html.
  [2] 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际展望,2019,11(5):73-93.
  [3] 罗梦云,徐倩.促进中非教育发展与合作 加强后2015教育全球治理——中非教育发展与能力建设研讨会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11):122-128.
  [4]  African Union.Strategy to Revitaliz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in Africa[Z].Final Draft of Meeting of the Bureau of the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f the African Union,2007.
  [5] 刘亚西,陈明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内涵、类型与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9(11):29-36.
  [6] 高莉莉.非洲孔子学院职业技术特色办学探究:以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为例[J].西亚非洲,2014(6):144-157.   [7] 王琪,张菊霞.当地化:中国教育援非政策取向、形式及其反思[J].职教论坛,2016(13):29-33.
  [8] 韩长赋.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J].世界农业,2018(9):4-10.
  [9] 楼世洲.从援助走向合作:基于“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5):1-5.
  [10] 王静.提质增效 探索“以省包国”新模式[EB/OL].(2015-04-02)[2020-05-25].http://www.cicos.agri.cn/dwyz/201505/t20150507_4583484.htm.
  [11] 欧西成,王安平.根植湘乌沃土 传承中非友谊[J].湖南农业,2018(7):33.
  [12]  新华社.合作共赢,携手构建 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EB/OL].(2018-09-25)[2020-05-25].https://news.163.com/18/0925/21/DSJ2HUN7000189FH.html.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乌干达计划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EB/OL].(2015-11-13)[2020-05-25].http://u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511/20151101163914shtml.
  [14] 北京中研华泰信息经济研究院.中国在乌干达投资蔬菜行业前景展望及风险研究分析报告2019-2025年[EB/OL].(2019-06-24)[2020-05-25].http://www.zyhtyjy.com/report/263848.html.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乌干达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EB/OL].(2007-04-23)[2020-05-26].http://ug.mofcom.gov.cn/article/ztdy/200704/20070404597247.s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乌干达营商环境亟待提高[EB/OL].[2020-05-26].http://u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12/20141200851932.shtml.
  [17] 湖南七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载誉而归——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EB/OL].(2010-12-23)[2020-05-26].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223/10419153121.shtml.
  [18] 杨宝荣.非洲开放式自主发展与“一带一路”中非产能合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
  [19] 韩纪琴,李佳玉.东非3国农业科研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农业科研组织、农业科研资金和农业人才培养视角[J].世界农业,2019(4):65-71,99.
  [20]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孙其信应邀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EB/OL].(2019-12-10)[2020-05-26].http://news.cau.edu.cn/art/2019/12/10/art_8769_654076.html.
  [21] 塔奇依瓦·马努,赵毓琛.中非农业领域产能合作的机遇和挑战[J].非洲研究,2017,10(1):32-48.
  [22] 田學军.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J].孔子学院,2018(1):66-77.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云贵山区结构性缺水严重,广大农民生活、生产面临巨大困难。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不愁吃”的重点工作。在对口帮扶城市上海的帮助下,云南省剑川县清坪村通过建设自然能提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破解了“苦不有水久矣”难题,在健康、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效益。对该村相关实践及其成效的总结与分析,并指出成功的原因是利用了技术、产品和实践三重创新,目的是为其他地方提供行动参考。
摘要 為了探索适量添加复合性维生素制剂对藏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方法随机选择36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38日龄的阿坝藏鸡1系种鸡,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240羽,对照组120羽。试验组在饮水中额外添加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60 d,测定日产蛋数、总蛋重和日死淘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钙(Ca)含量,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以及鸡蛋
以泰宁县为例,结合该县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对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十二五”以来的土地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rcGIS、Map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工矿用地复绿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及水土流失治理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该县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为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分析了中职农业类专业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参考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优化了课程设置,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重建了课程结构,构建了基于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课程体系,以期为中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蔬菜生产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生产技术等诸多风险。为提振信心、规避风险、保障权益,蔬菜界同仁们全力以赴、全力应对,结合当地实际,探出一条以农业保险为蔬菜生产保驾护航之路,破解经年之痛、千年魔咒。
摘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成为常用的统计农作物面积的方法。基于序列影像提取东台市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秋季农作物并统计面积,为东台市农业结构调整及耕地优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时序影像,结合红边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指数特征,通过实地采样选取阈值,建立决策树提取水稻、玉米和大豆。提取結果显示,东台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49.21×103、36.45×103和7.73×
2*  (1.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3.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 677300)  摘要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是保证如期实现精准脱贫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模式,分析了双江模式的特点、成功经验及减贫脱贫成效,并提出西部边疆
摘要 新零售下,农产品供应链成本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农产品供应链需要更多的资金促进整体的改造和升级。而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与创新,正是新零售下农产品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动力。在农产品供应链容易出现资金缺口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以及销售环节,对银行与农产品中小企业进行博弈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发现:在生产环节二者均衡较为稳定,而在加工环节与销售环节均衡点不断向右下方运动,银行给予农产品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
基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综合改革的关键节点,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以期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及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的同时,为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摘要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步入新的时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文明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传承农村传统美德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然而,我国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基层组织认识不足、乡风文明主体不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传统乡村道德面临问题等挑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加强政府主导性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加大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