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10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创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的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更高水平跃升。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5-0058-08
〔收稿日期〕2021-08-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20BGL304),主持人赵建英。
〔作者简介〕赵建英(1970-),女 ,山西沁县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管理学博士,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史,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以贯之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向世界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7,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和精神自信,更是对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
一、历史的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全部中国历史的主题,来源于中华民族昔日创造的辉煌历史,来源于近代以来遭受的无尽劫难,来源于中国人民对内忧外患的不懈反抗求索,来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推进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当时面临形势条件和核心任务的不同,表述追求和目标的核心语汇也不同,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革命、解放到现代化,但其主题都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大后,这一主题被创新性表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劫难与梦想孕育
中华民族向来是敢于创造历史、善于创造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曾长期雄居世界前列的灿烂中华文明。在王朝更迭的封建社会中先后出现了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创制了“科举”等影响文官制度的“政治文明”,创制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利于生产力发展、加速社会形态变革的“技术文明”,创制了都江堰治水治灾工程等彰显“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思想文明”……系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博大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晚清以来,封建统治日渐腐朽没落,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2。
西方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多次侵略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多项“割地、赔款”等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在华特权。据统计,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共计1182个;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清政府垮台的70多年中,中国仅赔偿一项连本带利总数达16亿两白银,平均每年负担对外赔款2285.7万两①。而所谓康乾盛世最高岁入不过5000万两白银,乾隆31年(1766年)清政府一年岁入为4858万两②。沉重的对外赔款等债务负担,只能通过压榨百姓获得,因此清朝末年政府岁入剧烈增加,光绪20年(1894年)达8000万两白银,光绪30年(1904年)高达2亿两白银②。同时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在中国设立租界和教堂、修筑铁路、开矿设厂、设立银行,同时以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等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系列特权,全面控制中國政治和经济,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榨取原料的基地。清政府逐渐沦落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和代理人,成为卖国、腐朽、衰败和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民族陷入危亡时刻。昔日民族辉煌与近代以来无尽劫难之间的巨大反差和深刻对比,催生孕育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前赴后继与艰难探索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为代表的旧式农民战争走到尽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依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北洋军阀时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初具雏形的民主法治遭到破坏,各派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人民苦难深重。可见,晚晴至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均未能成功实现民族救亡与复兴。
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雄辩地证明,实现民族复兴是有条件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并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把握世界大势,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善于激发人民澎湃动力;领导者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并善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自我纯洁净化,持续赢得人民信任拥护和支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旧式的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也不可能创造这些条件,“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2〕3。 经过数代人的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从“不可逆转”到成为现实图景,前行途中注定“浪急路陡”,然而无论“浪多急”“路多陡”,只要坚定不移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化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在中华大地上实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网 〔EB/OL〕.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1/02/content_41833726.htm.
②数据来源于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二十)〔Z〕.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③数据来源于统计局: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06/content_2522445.htm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EB/OL〕.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12/15/nw.D110000gmrb_20171215_3-11.htm.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6(07):4-11.
〔6〕呂东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学习月刊,2019(01):4-13.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党建,2017(10):1-7.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06):5-10.
〔9〕谢伏瞻.为坚定制度自信夯实理论根基〔J〕.智慧中国,2020(04):13-16.
〔10〕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8):4-11.
〔11〕甄占民.关键在党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5-0058-08
〔收稿日期〕2021-08-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20BGL304),主持人赵建英。
〔作者简介〕赵建英(1970-),女 ,山西沁县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管理学博士,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史,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以贯之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向世界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7,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和精神自信,更是对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
一、历史的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全部中国历史的主题,来源于中华民族昔日创造的辉煌历史,来源于近代以来遭受的无尽劫难,来源于中国人民对内忧外患的不懈反抗求索,来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推进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当时面临形势条件和核心任务的不同,表述追求和目标的核心语汇也不同,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革命、解放到现代化,但其主题都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大后,这一主题被创新性表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劫难与梦想孕育
中华民族向来是敢于创造历史、善于创造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曾长期雄居世界前列的灿烂中华文明。在王朝更迭的封建社会中先后出现了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创制了“科举”等影响文官制度的“政治文明”,创制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利于生产力发展、加速社会形态变革的“技术文明”,创制了都江堰治水治灾工程等彰显“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思想文明”……系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博大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晚清以来,封建统治日渐腐朽没落,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2。
西方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多次侵略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多项“割地、赔款”等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在华特权。据统计,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共计1182个;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清政府垮台的70多年中,中国仅赔偿一项连本带利总数达16亿两白银,平均每年负担对外赔款2285.7万两①。而所谓康乾盛世最高岁入不过5000万两白银,乾隆31年(1766年)清政府一年岁入为4858万两②。沉重的对外赔款等债务负担,只能通过压榨百姓获得,因此清朝末年政府岁入剧烈增加,光绪20年(1894年)达8000万两白银,光绪30年(1904年)高达2亿两白银②。同时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在中国设立租界和教堂、修筑铁路、开矿设厂、设立银行,同时以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等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系列特权,全面控制中國政治和经济,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榨取原料的基地。清政府逐渐沦落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和代理人,成为卖国、腐朽、衰败和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民族陷入危亡时刻。昔日民族辉煌与近代以来无尽劫难之间的巨大反差和深刻对比,催生孕育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前赴后继与艰难探索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为代表的旧式农民战争走到尽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依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北洋军阀时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初具雏形的民主法治遭到破坏,各派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人民苦难深重。可见,晚晴至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均未能成功实现民族救亡与复兴。
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雄辩地证明,实现民族复兴是有条件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并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把握世界大势,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善于激发人民澎湃动力;领导者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并善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自我纯洁净化,持续赢得人民信任拥护和支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旧式的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也不可能创造这些条件,“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2〕3。 经过数代人的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从“不可逆转”到成为现实图景,前行途中注定“浪急路陡”,然而无论“浪多急”“路多陡”,只要坚定不移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化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在中华大地上实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网 〔EB/OL〕.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1/02/content_41833726.htm.
②数据来源于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二十)〔Z〕.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③数据来源于统计局: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06/content_2522445.htm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EB/OL〕.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12/15/nw.D110000gmrb_20171215_3-11.htm.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6(07):4-11.
〔6〕呂东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学习月刊,2019(01):4-13.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党建,2017(10):1-7.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06):5-10.
〔9〕谢伏瞻.为坚定制度自信夯实理论根基〔J〕.智慧中国,2020(04):13-16.
〔10〕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8):4-11.
〔11〕甄占民.关键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