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个结合 提升教学效果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应注重与职中学生主体特性相结合,与探究实践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开展紧扣学生、助力发展、提升技能的教学活动,从而“升华”职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中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教学阶段,是中学初级教育阶段的一个有效延伸,所肩负责任相对于高中阶段更为艰巨,承担的职责较之于高中阶段更为多样.文化教学是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但需要将学科知识传授给职中学生,同时,还要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专业性教学.数学学科是职业中学学科教学的必学科目之一,如何结合职业中学自身特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职中学生在有效教学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成为需要深入探究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人现从三个方面,就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简单论述.
  一、注重与主体特性相结合,激发职中学生主动学习潜能
  职业中学学生主体学习能动性较差,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低,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认知积极性不高.职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师、教材、教具等多种教学资源,挖掘职中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找准职中学生能动的“发展区”,通过多种方式提振起职中学生数学学习精神.首先发挥教师情感激励作用.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用教学语言,特别是鼓舞、激励性的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与职中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保护职中学生内在能动情感,从而提高职中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其次利用教材丰富情景资源.通过对职业中学苏教版数学教材的整体研析,可以发现,职中数学教材具有浓厚生活特性、显著趣味特性,深刻应用特性,贴近和符合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教材已有特性,设置适宜适度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兴奋点”,主动进入课堂、进入教材.如“指数函数”教学中,教师找出该节课教材与现实生活“衔接点”,设置了“生物界中,经常存在细胞裂变现象,例如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分裂x次后,是否能够得到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函数关系式?”生活场景,“勾起”职中学生学习情感,调动职中学生学习欲望.再次凸显教具生动形象特性.课堂教学更多融入现代化教学器材,展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时代特性.职中学生对现代化教具充满了“亲切感”.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影像设备,将抽象、深奥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动态化展示,以此提高职中学生数学认知度,增强课堂参与度.
  二、注重与探究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中学生动手操作技能
  职中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低,客观存在.而职业中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性人才.学生探知数学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都需要经历实践探究这一过程.职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能“省略”学生探究实践“环节”,应有意识的提供职中生数学探究研析的“时机”,充分“拉长”职中生数学研析解答的“时间”,使数学课堂成为职中生探究实践的广阔“舞台”,成为历练职中生数学探究技能的有效“平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动手解决的技能经验,为职中生更好适应社会打下能力“基石”.如“已知有一个函数y=lg1 x[]1-x,它的定义域为集合A,集合B=(a,a 1),如果BA,试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教学中,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该问题中的函数是一个什么函数?”、“集合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要确定a的取值范围,需要运用到哪些知识点内容?”等“先学”任务要求,组织职中生组建解题探析小组,开展感知探究解析数学问题合作活动,职中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析、集体探讨等实践进程中,认识到该问题设计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使用能力”,要解答该问题案例,需要抓住“集合A与B”之间联系,采用“转化思想,列不等式组”的思路进行解答,并向教师报告其探究实践“成果”.在“后教”环节,教师结合课堂巡视情况,对职中生合作学习探究成果进行指导点拨,强调指出:“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对对数函数定义域进行有效掌握和运用”.职中学生根据教师点拨,进一步修改完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问题活动.在这一“先学后教”教学进程中,教师将解决问题任务交由职中生完成,他们动手能力、探究技能以及解题经验得以锻炼和提升,为更加深入探知和解析问题打下了深厚基础.
  三、注重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提升职中学生数学能力素养
  数学学科作为职业中学文化科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职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提高专业技能“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职中数学教师不能“脱离”学校实际、学生实情,而应该联系职中教学实际、学生专业特点,注重与职中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结合,展现数学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深刻联系,让职中学生感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切实提升职中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建筑类、机械类专业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和探析,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方面能力;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在电子类专业班级教学中,可以将交流电中的电流强度与时间关系融入其中,以此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等等.
  以上是本人对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浅显认识和阐述.期望更多的教学同仁参与到职中数学有效教学教研实践中,为职中数学教学效能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亮.浅析职中数学教学[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41).
  [2]陈芳.探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授课时,教师会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几乎做到了“密不透风”,但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教学过程;认知过程  又上了一节“认图形”(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新课以后,总感觉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特别是在钉子板上围和在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不禁反思起来:凭借多
【摘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本文阐述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
【摘要】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催眠治疗法”需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运用教师的积极德育和积极言语,让学生减轻或消除学数学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等情况.用“话疗”的方法让学生走近数学、解决数学问题、自我学习数学.  【关键词】催眠疗法;积极;言语  催眠疗法是在建立良好信任医患关系基础上,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过言语暗示引导进入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心理抗拒降低,对治疗师的言语指示产生巨大的
【摘要】 课堂教学在学生自学微课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问题进行搜集,然后就学生反馈的难点、疑点问题,再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植树问题  作为一个新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在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中对微课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以此谈谈自己在尝试微课教学中的收获与感想.  一、课中使用—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严密性、规律性是其主要特性.根据新课改的教学宗旨,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科学指导.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冲刺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  高中生心理和生理都趋近于成熟,对事物能够做出系统的判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因此,他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道高考试的研究,探讨并归类了解決此类难度比较大的高考试题的多种解法,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了知一解一类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量大;归类探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精心预设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到底从哪里开始,该如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精准预设,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下面就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一、遭遇教学尴尬,寻找学习起点  【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  教師还没来得及问完问题,
一、这些现象您遇到过吗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经常发现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会出现一些比较偏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比如,爸爸今年15岁,教学楼高9千米,三年级平均每班学生有61.5人,铅笔长20米,我的体重是35克……诸如此类明显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问题?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觉得是学生缺失良好数感的一种表现.  二、什么是“数感”  众所周知,美术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用教师的语言说,“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
构造函数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是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恰当地构造函数模型来达到解题目的的方法,笔者试图通过一些典型试题的讲评,浅谈构造函数法的应用,供同行们所用。  1。构造函数法解不等式  我们知道,抽象不等式的求解一般是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完成的,根据题意巧妙地构造函数能使问题化繁为简,轻松解决。  例1 函数f(x)的定域为R,f(0)=2,对任意x∈R,f(x) f′(x)>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