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羡余现象及与“赘余”的区别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汉语羡余现象是指汉语中某些词汇成分或句法结构成分只有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的成分或者重复表达意义的现象,这种成分就称为“羡余成分”。换句话说,就是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不对称现象,语言形式大于语义内容,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或是几个语言形式表达同一语义内容。
  汉语词汇中有一类偏义词,偏义词中就有一个语素的语义萎缩了、消失了,变成了没有意义的羡余成分,如:
  月亮、忘记、窗户
  汉语中有许多两个语义一样的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双音词,就表义来说,用其中一个就足够了,因此另一个就是羡余的。如:
   伴侣、榜样、奔跑、美丽
  有些非联合式的句法结构中,也有语义上的羡余成分,例如:
   胜利凯旋、凯旋而归、大声喝彩、高声喧哗
  “胜利”和“凯”的语义重复,“旋”和“归”同义,“喝彩”、“喧哗”本身已经包含了“声音大”的语义因素,再加上“大声”、“高声”,当然都是羡余成分。
  汉语中这种和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或经济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y)相对立的语言原则,就是在一定语境下有存在的必要的羡余原则。
  汉语的羡余现象在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等各个层面都大量存在。
  我们用北京大学和国家语委的两个汉语语料库作一个统计分析,分析了不含羡余成分的“凯旋”和含有羡余成分的“凯旋而归、凯旋归来、胜利凯旋”之类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
  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包括两个分库①,一个是古代汉语语料分库,一个是现代汉语语料分库。在古代汉语语料分库中共找到含“凯旋”的例句169句,其中不带羡余成分的例句158句,占94.5% ;带羡余成分的例句11句,占6.5%,带羡余成分的例子指带“凯旋而归、凯旋归来、胜利凯旋”的句子。古代汉语中“凯旋”多用作谓语,11句带羡余成分的例句,最早的是明朝语料,仅4例,其他都是晚清或民国时期的。按一般汉语史的分期,晚清的语料已经不是典型的古代汉语了,《红楼梦》就是现代汉语早期白话的典型。因此结论是:古代汉语中几乎没有(或没有)有关“凯旋”的羡余现象。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分库中检索得到的含“凯旋”的例句有696句。因为数量过大,我们首先排除了诸如“凯旋门”、“凯旋公司”、“凯旋曲”等的专有名词。留下来的数量仍较大,在这些例子中,再选取了前200句作为样例来作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前200句中,排除专有名词等不合要求的例句,含“凯旋”的例句共97例,其中不带羡余成分的例句83句,占85.6% ;带羡余成分的例句14句,占14.4%。结论是:现代汉语中在“凯旋”后带上 “胜利”、“归(回)来”、“返回”、“而归”之类羡余成分做谓语的例句已经正式出现,比古代汉语的比例高了许多,但是跟单用“凯旋”做谓语的句子相比,比例并不高。
  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②是一个标注语料库,我们对作“动词”的“凯旋”进行定向检索,同样排除了充当定语等其他成分的含动词“凯旋”的例子,留下作谓语的含动词“凯旋”的例子20句,其中不带羡余成分的例句14句,占70%,带有羡余成分的例子6句,占30%。结论是:现代汉语中在“凯旋”后带上“胜利”、“归(回)来”、“返回”、“而归”之类羡余成分做谓语的例句,跟单用“凯旋”做谓语的句子相比,比例占到三分之一。
  古今汉语用例的对比非常清楚地显示了“凯旋”带上羡余成分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不但有“凯旋归来”这类跟双音节词的后一个成分同义的羡余成分的构造型式,而且有了“胜利凯旋”这类跟双音节词的前一个成分同义的羡余成分的构造型式。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越来越普遍,人们也越来越接受这类说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派出救援队参加救灾,在各媒体发表的新闻中,“欢迎救灾队伍胜利凯旋”的说法已经相当普遍。
  
  
  
  二
  
  如果一个成分在语义上没有增添什么意义,在语用上却有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者增加了“抗干扰性”,增加了理解上的“明晰度”,或是增加了一些新的附加意义和情味,则称为“羡余”;如果一个成分在语义和语用上都无意义,则称为“赘余”,“赘余”是一种语病。
  在分析语言错误时,我们可以归纳出多种错误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指代不清、逻辑混乱等,都有一定形式标准可依,唯独赘余难以从形式入手。赘余、羡余之间难有明确的界限,共时状态会有争论,历时状态双方又有互相转化的态势,上文说的“凯旋”一组说法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例子。在此我们不妨套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来说明这种情况,认知语言学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所谓同一范畴的成员都是同等的说法是错误的,范畴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处于中心或显著位置、最能代表范畴成员的就是该范畴的原型(prototype),原型也有不同种类,主要有典型原型(typical case prototype)、理想原型(ideal case prototype)等③。羡余可以构成一个语言现象范畴,在羡余这个范畴内,有典型的,也有非典型的,羡余现象从使用情况看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强制羡余和非强制羡余,前者羡余成分必须出现,否则形式上就为语言错误,后者则相反,羡余成分可以脱落使用。典型的羡余现象是强制性羡余,它已经作为语义表达的必须形式,词汇层面的羡余都是强制性的,因为经过词汇化,含有羡余成分的词语已经成词,可以进入词典,为大家所习惯使用,人们在使用时已经想不到它们含有不表义或重复表义的羡余成分,如“身体”,构成词的两个语素意义重复,互为羡余,而且它们都是粘着语素,必须强制性同现,只能说“身体健康”,“身健康”或“体健康”的说法都不对,这是羡余的一种理想原型。像“月亮、忘记、窗户”等偏义词,羡余成分能否脱落使用就要看具体语境了,但人们使用时不会察觉其中含有羡余成分,这类情况可以说是一种准典型原型。但词汇层面也有非强制性羡余的情况,词汇中加前后缀的派生词和重叠词的羡余语素就可以脱落使用,其典型性就有所降低。句法层面的羡余现象与词汇羡余相比大多是非典型原型,强制性羡余少,但也有典型的。赵元任先生《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中举的句法词例子就是典型原型,“以为”中的“为”意思是“是”,但本义已经枯竭,成为羡余成分,所以,应该说“我以为他是好人”,如果说:“我以他为好人”,这符合本来的句法规则,但这不是现代汉语,文体混杂,不符合现代表达习惯。与此相同的是“既然”、“虽然”,其中的“然”本意都是“这样”,我们对比下面两组例子:
  a 既然这样(如此),我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a’×既然,我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b 虽然这样(如此),我们还是原谅了他。
   b’×虽然,我们还是原谅了他。
  典型原型和非典型原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同样一种羡余形式,在有的语境中羡余成分可以脱落使用,是非强制性羡余,但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又是强制性羡余,成为羡余现象的典型原型。以“推敲”为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它的解释是:后人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本身已经蕴含了“反复”,但在使用中就习惯再加上限于成分“反复”成为“反复推敲”,《现代汉语词典》在条目后的举例就有“反复推敲”。“反复”作为羡余成分就有两种情况:非强制性和强制性。我们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中进行搜索,得到大量的例子,“推敲”前后多数没有附加羡余成分,附加“反复”、“再三”、“多次”等羡余成分的例子也不少,附加羡余成分的例子中有的可以脱落使用,语言形式仍然保持完整正确:
  c 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中华五千年》)
  c’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推敲,再三修改,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d几种方案都对,最后还是自己再三推敲选定。(1996《人民日报》)
  d’几种方案都对,最后还是自己推敲选定。 但也有的例子所附的羡余成分如果脱落,句子的合法性就有问题,或者干脆就是错句:
  e十余位专家、学者、教授、高级教师反复推敲,十易其稿,历时一年乃成。(1995《人民日报》)
  e’?十余位专家、学者、教授、高级教师推敲,十易其稿,历时一年乃成.
  f她对每首乐曲都再三推敲,可谓先有情,后有艺。(1995《人民日报》)
  f’?她对每首乐曲都推敲,可谓先有情,后有艺。
  g用“酒胆”而不用“酒量”,用“天比”而不用“比天”,推敲再三,自不一般。(1993《人民日报》)
  g’×用“酒胆”而不用“酒量”,用“天比”而不用“比天”,推敲,自不一般。
  h 因此,反复推敲,拟订与选择最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曾鹏飞《技术贸易实务》)
  h’ ×因此,推敲,拟订与选择最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但一般来说,句法成分之间按照句法规则搭配在一起,搭配完全是开放的,只要语义相匹配、不违反搭配规则的句法成分都可以搭配在一起,如果出现羡余成分,特别是非强制性羡余成分,就有可能不太为人们接受,甚至有被认为是句法错误,像人们对“凯旋而归”正确与否的争论就是例子,这种羡余现象当然也是非理想原型。还有一些处在典型与非典型的中间状态,这就是那些即有人在采用或接受同时又有人反对和不接受的某种说法,经过历时过程,这些中间状态的说法可能进入典型原型,也可能退到非典型原型,甚至进入“赘余”。从羡余的典型性来看,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接受程度呈现出这样的状态:词汇羡余>句法羡余。我们认为,在羡余尤其是句法羡余的鉴别上是以人们接受程度为标准的,羡余接受度(acceptability)存在这样的渐进状态:
  接受 >基本接受 >半接受 >不接受
  “接受”的是“理想原型”,“基本接受”的是典型原型,“半接受”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可以勉强接受的边缘羡余现象,“不接受”部分就不是羡余,而是赘余或冗余,成为语病或句法错误。以前有研究将羡余划分为积极羡余与消极羡余两种,这其实就是上述状态的两极,二分过于绝对,还有很多处于边缘状态的语言现象。这个渐进状态既可以体现在共时状态,也反映了历时过程。
   我们还要排除一些语言现象,它们不在羡余的研究范围之内,或者说它们本身就不是羡余。首先是修辞上的重复,修辞上的重复表达的是修辞意义,往往是从篇上考虑的,主要是增强表达效果,不论何种形式的反复都不能纳入羡余。其次是个人习惯、某些场合或因为紧张、激动等情况出现的口头禅、套话、语气词等。最后是具有语法意义的重叠或形式动词等词语,它们的用与不用,语法意义不同,自然也不能算作羡余。
  
  三
  
  研究现代汉语的羡余现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研究一种语言,尤其像汉语这样的分析性语言,首先应该描写充分,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解释充分。我们对汉语羡余现象的认识,远没有做到进行系统描写,还没有完全把汉语的本来面貌搞清楚。搞清汉语的本来面貌,这是一个语言学者的基本职责,弄清汉语羡余现象就是弄清汉语本来面貌研究的一部分。和任何语言一样,汉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羡余现象也是汉语变化发展的一条线索,通过研究羡余现象,我们可能可以发现汉语某些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规律,可以为汉语本体的理论探讨和完善提供一个视角。从语言遵循的原则来看,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是其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则,羡余现象与省力原则是相矛盾的,那么为什么在汉语中还存在这样多的羡余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也非常有难度的理论问题。从理论上阐明汉语中“羡余现象”跟“经济性”相辅相成的机制原理,阐明“羡余现象”对于丰富完善的表达机制的补充作用,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目标。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提出语言学的目标,第一步是“描写充分”;在此基础上语言学家要努力做到“解释充分”。我们对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也要在做到“描写充分”的基础上,尽力争取“解释充分”。系统描写,机制探讨,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技术路线。
  这项研究对于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有应用价值。当前的汉语研究,应用研究是一个热点,应用研究包括多个方面。适应今天信息时代的要求,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各种问题是一个亟待突破的课题。汉语羡余现象在中文信息处理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对机器识别汉语有什么帮助或阻碍?羡余现象对中文信息处理有什么意义?另一方面,汉语新词不断推出,羡余成分添加也是新词构成的一个方式,这对规范汉语有什么启示和帮助?此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羡余现象?如何利用羡余现象进行汉语教学?如何防止留学生汉语运用中出现羡余偏误?所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对汉语羡余现象有较为清楚地认识和揭示的基础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能给实际语言学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与借鉴。
  
  注释
  ①古代汉语语料分库,共有语料206375060字,现代汉语语料分库,共有语料632428846字。
  ②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共有语料20000000字。
  ③G.Lakoff2007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y Geoge.Lakoff,45-4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通讯地址:116002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如何构造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提供参考。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挑选出适合城
本文通过自建期刊论文英文标题语料库,并根据Haggan(2004)和Hartley(2008)分类标准,从学科社群和宏观文化两个维度对比中外学者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以及材料科学论文英文标
The homogeneous dispersive Y_2O_3 particles were melt-doped on the surface of a superalloy by laser alloying and the effect of Y_2O_3 on the oxidation resistan
21世纪的职业网坛,俄罗斯拥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戴维斯杯、联合会杯、奥运金牌、四大满贯,在俄罗斯网球绚烂堀起的背后,是一段段值得传颂的故事。 21st century profession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1日文章题:关系重大的决定——在荷兰,危重病人可以选择安乐死,在极端痛苦的病人一再要求下一些医生也同意这么做。 在荷兰,住在村里老人疗养院的一
叙述了使用单板机步进马达简易数控车床加工扭杆的程序设计、参数选取,以及程序的调试和联机调试。指出该加工方法已用于批量生产并取得明显效益。 Describes the use of si
The N occupying sites and magnetic structures in R_2Fe_(17)N_x(R=Y,Dy,Nd)are de-termined by neutron diffraction.The effects of the site occupation of N on magn
本刊自2010年1月起已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网址是:www.zgyw.org.cn。该平台现是本刊唯一的网上投稿平台,原接收电子稿件的信箱现已不再接收稿件,投稿人使用该投稿平台投稿后,可不再寄送纸本稿件。为保证稿件得到及时处理,已邮寄纸本稿件的投稿人,请在线补交电子版本,本刊处理稿件的日期、流程以在线投稿平台登记日期为准。制作电子版本有困难或确有必要投寄纸本稿件时,请来稿寄至:
为了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涂覆钻头的用量日益增多。涂覆钻头是采用离子镀敷法在作为母材的高速钢表面蒸镀超硬物质,提高其耐磨性及高温硬度。目前广泛采用的蒸镀物质是TiN,
固定式热风冲天炉更换密筋炉胆时,一般采用从侧面装入,费工、费力、安全性差,还需辅助设备。为了达到能从加料口更换密筋炉胆的目的,该厂在对一座固定式冲天炉技术改造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