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品质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及环境相对城市小学会有些薄弱,需要老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因而可以利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及合作探究等先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这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信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个人发展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及合作探究等系列性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实际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可以巧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问题中。
比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文时,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提问学生,从此寓言故事中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回答:“生活中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看待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产生的角度进行发散思考。比如: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如何来补救羊圈的窟窿呢?这样的提问之后,有的学生说用“空城计”,有的学生说用“将计就计”,还有的学生说用“调虎离山”之计,等等,既能真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够让学生知道遇到事情时该如何去做,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事情的再次发生,可谓有一箭三雕之效。此外,老师还可以将问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会有什么意外事情发生,发生后又该如何去做,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解决问题意识。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与无趣。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给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及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情境中,达到激趣,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课文时,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丑小鸭、白天鹅、鸭妈妈、鸭哥哥、鸭姐姐等,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环节,能将学生带入到丑小鸭被人嫌弃、追求理想的情境中,一来能活跃课堂氛围,二来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不仅能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还能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对自己灰心,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还能让学生明白做人不可以轻视他人,洋洋得意,明白人與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三、巧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增强课堂互动
合作探究活动已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更需要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究力度,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益于学生全面看待问题习惯的养成。因此,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合理的设计合作小组,组员的学习水平要包括各层次的学生。同时,课堂互动过程中,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质疑与发言,并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不要随意责备他们,当学生出现思考误区时需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另外,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学生于自流之态,也要及时考虑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四、总结
显而易见,对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能使学生在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及合作探究活动中,逐渐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无论是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小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04).
[2]成天芳.利用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这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信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个人发展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及合作探究等系列性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实际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可以巧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问题中。
比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文时,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提问学生,从此寓言故事中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回答:“生活中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看待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产生的角度进行发散思考。比如: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如何来补救羊圈的窟窿呢?这样的提问之后,有的学生说用“空城计”,有的学生说用“将计就计”,还有的学生说用“调虎离山”之计,等等,既能真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够让学生知道遇到事情时该如何去做,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事情的再次发生,可谓有一箭三雕之效。此外,老师还可以将问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会有什么意外事情发生,发生后又该如何去做,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解决问题意识。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与无趣。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给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及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情境中,达到激趣,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课文时,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丑小鸭、白天鹅、鸭妈妈、鸭哥哥、鸭姐姐等,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环节,能将学生带入到丑小鸭被人嫌弃、追求理想的情境中,一来能活跃课堂氛围,二来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不仅能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还能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对自己灰心,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还能让学生明白做人不可以轻视他人,洋洋得意,明白人與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三、巧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增强课堂互动
合作探究活动已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更需要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究力度,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益于学生全面看待问题习惯的养成。因此,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合理的设计合作小组,组员的学习水平要包括各层次的学生。同时,课堂互动过程中,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质疑与发言,并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不要随意责备他们,当学生出现思考误区时需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另外,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学生于自流之态,也要及时考虑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四、总结
显而易见,对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能使学生在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及合作探究活动中,逐渐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无论是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小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04).
[2]成天芳.利用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