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分析了高校为什么进行教学改革、怎样借助移动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是多中心、多目标组织,为此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教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重任。经常重复性的授课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传统教学以“教师中心”,学生机械学习记录笔记,紧跟老师节奏,个性化学习很难实现;广播式教学制约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组织能力;师生互动受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师生捆绑在一起,创建新型师生信用关系,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一、改革措施
(一)打破课堂空间结构
将教师需重复讲授的内容录屏,以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把教师是广播者演变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每一个时间点的核心。
(二)打破课堂时间结构
课前,教师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现代移动技术,录屏制作视频,发放到平台,学生登陆考核平台查看相关预习要求并进行学习,完成预习测试,测试成绩可从平台直接导出。
课中,教师少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加过程考核环节,任务完成后,及时利用平台测试并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追踪,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老師布置的测试题,将学习成果及时上传到平台,资源共享。
(三)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把学习多元路径封锁起来, 每位同学认知风格不同,学习路径不同,优势不一样,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学生自主学习关键知识,把学习效果还给学生。
(四)注重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学生在平台围绕知识点提问,教师跟进解答,随着提问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沉淀文本,每次上课带着不确定性预期,没有职业倦怠进入课堂,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五)教学评价(行为评价、贡献评价)
学生的行为评价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追踪,贡献评价需要学生上传好的心得、笔记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六)师生手机捆绑在一起
学生随时可用手机上传自己积累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从中受到启发,从而编写更适合教学的书籍。
三、改革总结
①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搭建数字学习平台,师生角色调整。②打破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效果。③多元评价,全面而且客观。
作者简介:
李庆玲,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学。
关键词: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是多中心、多目标组织,为此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教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重任。经常重复性的授课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传统教学以“教师中心”,学生机械学习记录笔记,紧跟老师节奏,个性化学习很难实现;广播式教学制约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组织能力;师生互动受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师生捆绑在一起,创建新型师生信用关系,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一、改革措施
(一)打破课堂空间结构
将教师需重复讲授的内容录屏,以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把教师是广播者演变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每一个时间点的核心。
(二)打破课堂时间结构
课前,教师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现代移动技术,录屏制作视频,发放到平台,学生登陆考核平台查看相关预习要求并进行学习,完成预习测试,测试成绩可从平台直接导出。
课中,教师少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加过程考核环节,任务完成后,及时利用平台测试并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追踪,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老師布置的测试题,将学习成果及时上传到平台,资源共享。
(三)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把学习多元路径封锁起来, 每位同学认知风格不同,学习路径不同,优势不一样,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学生自主学习关键知识,把学习效果还给学生。
(四)注重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学生在平台围绕知识点提问,教师跟进解答,随着提问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沉淀文本,每次上课带着不确定性预期,没有职业倦怠进入课堂,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五)教学评价(行为评价、贡献评价)
学生的行为评价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追踪,贡献评价需要学生上传好的心得、笔记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六)师生手机捆绑在一起
学生随时可用手机上传自己积累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从中受到启发,从而编写更适合教学的书籍。
三、改革总结
①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搭建数字学习平台,师生角色调整。②打破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效果。③多元评价,全面而且客观。
作者简介:
李庆玲,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