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分析了高校为什么进行教学改革、怎样借助移动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移动时代;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是多中心、多目标组织,为此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教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重任。经常重复性的授课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传统教学以“教师中心”,学生机械学习记录笔记,紧跟老师节奏,个性化学习很难实现;广播式教学制约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组织能力;师生互动受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师生捆绑在一起,创建新型师生信用关系,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一、改革措施
  (一)打破课堂空间结构
  将教师需重复讲授的内容录屏,以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把教师是广播者演变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每一个时间点的核心。
  (二)打破课堂时间结构
  课前,教师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现代移动技术,录屏制作视频,发放到平台,学生登陆考核平台查看相关预习要求并进行学习,完成预习测试,测试成绩可从平台直接导出。
  课中,教师少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加过程考核环节,任务完成后,及时利用平台测试并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追踪,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老師布置的测试题,将学习成果及时上传到平台,资源共享。
  (三)把学习节奏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把学习多元路径封锁起来, 每位同学认知风格不同,学习路径不同,优势不一样,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学生自主学习关键知识,把学习效果还给学生。
  (四)注重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学生在平台围绕知识点提问,教师跟进解答,随着提问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沉淀文本,每次上课带着不确定性预期,没有职业倦怠进入课堂,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五)教学评价(行为评价、贡献评价)
  学生的行为评价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追踪,贡献评价需要学生上传好的心得、笔记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六)师生手机捆绑在一起
  学生随时可用手机上传自己积累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从中受到启发,从而编写更适合教学的书籍。
  三、改革总结
  ①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搭建数字学习平台,师生角色调整。②打破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效果。③多元评价,全面而且客观。
  作者简介:
  李庆玲,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词语层出不穷,并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使用群体在不断扩大,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词语又承载着社会发展及变化的各种信息,在现代各种传媒力量的推动下得以迅速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语文教学领域的新宠。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从新词语的界定、产生原因入手,发掘新词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探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词语这一现象,论述新词语的特
HGV/GBV-C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能够引起非甲~非戊型肝炎,HGV/GBV-C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及献血员中.目前实验室检测HGV/GBV-C感染主要依靠R-PCR和ELISA.本文就R-PCR及EL
研究了室温下不同直径的Co纳米线在不同取向下的磁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直径Co纳米线的矫顽力随着纳米线与外加磁场之间θ的增大而减小.理论上,应用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了纳米线
研究了正常金属——正常金属——超导体三端介观混杂系统的电子输运特性.从系统的格林函数出发,运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推导得出了任意偏压和任意温度下从正常金属和超导体流向
摘 要:在整个学生时代,语文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让人在语言表达上条理清晰,甚至出口成章,富有诗意。而小学语文是学生进入语文学府的一把钥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基础性与功能性,奠定了小学语文在整个教育阶段的崇高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综合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凝聚着前人智慧经验,是对生活的总结;语文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