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自己的权力、社会关系,从商业中赚钱。利用职务便利参股房产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资产上亿的包租公,就是最常见的权力寻租模式之一。
若没有《焦点访谈》的曝光,那10栋位于广东东莞市东坑镇黄金地带的9层楼大厦,恐怕永远不会被人发现背后隐藏的猫腻。
参股当隐形房东
看着那些连绵数百米,甚是壮观的一排排高楼,你很难把它们与“违章建筑”画上等号。从表面上看,它们和大多数由政府或企业出钱筹建的招商大厦没什么不同。已完工的楼面上还挂着落款为东坑镇政府的横幅,任谁也想不到,这居然会是手续不全、未批先建的楼群。
唯一令人生疑的地方,就是在10号建筑工地指挥部的墙上贴着的一份文件,上面建设单位也就是业主一栏,竟然写着吴局长三个字,经过核实,这个吴局长正是东坑镇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吴细宁。一个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如何能成为一栋建筑面积多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大楼业主?尽管《焦点访谈》没能指出这位吴局长和10号楼之间的“渊源”,但是吴局长的躲躲闪闪和镇领导的闪烁其辞已经说明,这之间的关系摆不到明面上来。
吴局长不是个例,据知情人的举报,还有不少像吴局长这样在房产项目里“参个股”的领导。他们占集体的地,用银行的钱,按自家的规矩盖起大楼,再动用行政手段拉来客户。很显然,像这样稳赚不赔,早涝保收、一劳永逸的好买卖,天上掉不下来,只有靠权力才能谋得到。
这些手握大权的人,以工厂的名义申请将厂区绿化带规划为工业用地,然后,将规划项目中的厂房改建成商铺和住宅,最后,由镇政府出面商铺招商、宿舍招租,仅靠房租,不出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比起名下拥有20多套房产的房叔、房婶、房妹,吴局长这样的权力寻租行为更为隐蔽。
贪污受贿对很多官员来说已经是个禁忌词,不少聪明的官员已经不再热衷于“简单粗暴”的贪污受贿或索贿,而是利用自己的权力、社会关系,从商业中赚钱。利用职务便利参股房产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资产上亿的包租公,就是最常见的权力寻租模式之。
用身边人搭利益链
热播剧《奋斗》中曾上演过这样一幕,男主角陆涛希望其在城市规划局工作的养父,利用职务便利,修改一下即将动工的住宅区的容积率。在现实中,这“举手之劳”就是一大笔额外收入。
影视剧如此,生活中官商勾结的例子也不少,只是这样的利益勾结变得愈加隐蔽。
最常见的例子,无外乎在开发商举办的项目招标会上,某某公司又以高价竞标得到项目,其他公司望楼兴叹,只能怪自己“上面没人”。说到底,这些特权公司的幕后老板往往是负责楼房验收部门的官员,得罪了他们,再合格的大楼都不要想验收过关。长此以往,圈内渐渐达成共识,只要招标会上出现了这些公司的身影,其他公司自觉退出,要是有一两家不死心的公司期待什么奇迹的发生,开发商只能安慰他们“奇迹永远赶不上绝对的权力关系”。
还有一例同样能说明问题。因公出差,被当地官员安排住在一个环境一般,但价格不菲的宾馆,将就一晚后提出要更换宾馆,结果被告知,这家宾馆目前正由该单位一把手的女婿代为经营。该单位平时宴请招待,如无特殊原因均在此举行。闻言,除了摆出客随主便的态度,也没有再好的选择了。
如今,很多官员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商业大潮中,“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赚钱的方向,利用权力、关系、资源、信息、市场的组合,形成了新型官僚资本。由于国家严禁官员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就利用自己身边的人或经纪经理,搭建一个亲情或利益商业链,从而将他们的利益结合点掩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若没有《焦点访谈》的曝光,那10栋位于广东东莞市东坑镇黄金地带的9层楼大厦,恐怕永远不会被人发现背后隐藏的猫腻。
参股当隐形房东
看着那些连绵数百米,甚是壮观的一排排高楼,你很难把它们与“违章建筑”画上等号。从表面上看,它们和大多数由政府或企业出钱筹建的招商大厦没什么不同。已完工的楼面上还挂着落款为东坑镇政府的横幅,任谁也想不到,这居然会是手续不全、未批先建的楼群。
唯一令人生疑的地方,就是在10号建筑工地指挥部的墙上贴着的一份文件,上面建设单位也就是业主一栏,竟然写着吴局长三个字,经过核实,这个吴局长正是东坑镇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吴细宁。一个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如何能成为一栋建筑面积多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大楼业主?尽管《焦点访谈》没能指出这位吴局长和10号楼之间的“渊源”,但是吴局长的躲躲闪闪和镇领导的闪烁其辞已经说明,这之间的关系摆不到明面上来。
吴局长不是个例,据知情人的举报,还有不少像吴局长这样在房产项目里“参个股”的领导。他们占集体的地,用银行的钱,按自家的规矩盖起大楼,再动用行政手段拉来客户。很显然,像这样稳赚不赔,早涝保收、一劳永逸的好买卖,天上掉不下来,只有靠权力才能谋得到。
这些手握大权的人,以工厂的名义申请将厂区绿化带规划为工业用地,然后,将规划项目中的厂房改建成商铺和住宅,最后,由镇政府出面商铺招商、宿舍招租,仅靠房租,不出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比起名下拥有20多套房产的房叔、房婶、房妹,吴局长这样的权力寻租行为更为隐蔽。
贪污受贿对很多官员来说已经是个禁忌词,不少聪明的官员已经不再热衷于“简单粗暴”的贪污受贿或索贿,而是利用自己的权力、社会关系,从商业中赚钱。利用职务便利参股房产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资产上亿的包租公,就是最常见的权力寻租模式之。
用身边人搭利益链
热播剧《奋斗》中曾上演过这样一幕,男主角陆涛希望其在城市规划局工作的养父,利用职务便利,修改一下即将动工的住宅区的容积率。在现实中,这“举手之劳”就是一大笔额外收入。
影视剧如此,生活中官商勾结的例子也不少,只是这样的利益勾结变得愈加隐蔽。
最常见的例子,无外乎在开发商举办的项目招标会上,某某公司又以高价竞标得到项目,其他公司望楼兴叹,只能怪自己“上面没人”。说到底,这些特权公司的幕后老板往往是负责楼房验收部门的官员,得罪了他们,再合格的大楼都不要想验收过关。长此以往,圈内渐渐达成共识,只要招标会上出现了这些公司的身影,其他公司自觉退出,要是有一两家不死心的公司期待什么奇迹的发生,开发商只能安慰他们“奇迹永远赶不上绝对的权力关系”。
还有一例同样能说明问题。因公出差,被当地官员安排住在一个环境一般,但价格不菲的宾馆,将就一晚后提出要更换宾馆,结果被告知,这家宾馆目前正由该单位一把手的女婿代为经营。该单位平时宴请招待,如无特殊原因均在此举行。闻言,除了摆出客随主便的态度,也没有再好的选择了。
如今,很多官员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商业大潮中,“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赚钱的方向,利用权力、关系、资源、信息、市场的组合,形成了新型官僚资本。由于国家严禁官员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就利用自己身边的人或经纪经理,搭建一个亲情或利益商业链,从而将他们的利益结合点掩藏在重重迷雾之中。